11月6日,由京東金融與紅杉資本聯合主辦、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做學術支持的首屆“JDD-2017京東金融全球數據探索者大會”在北京舉辦。會上,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就“畢加索的魚——金融科技對傳統商業銀行的顛覆”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金融科技對于傳統銀行的沖擊是顛覆性的。
朱民指出,在移動支付方面,非銀行機構的交易數已經是970億筆,超過了傳統商業銀行的257億筆;而P2P網絡借貸企業,從網點、監管、收費標準靈活性、風險承擔等四個方面都相對于傳統的商業銀行有優勢。
由此來看,金融科技對于金融業的基礎功能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朱民介紹:“存款,估計很多人都會用余額寶,余額寶今天是世界上最大的貨幣基金;貸款,有各種消費信貸、微小信貸;支付功能當然毫無疑問可以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融資功能,可以眾籌;投資管理功能,現在整個財務理財都是機器在做;而對保險人員的顛覆才剛剛開始,未來會更加迅猛,因為人工智能是以場景為基礎的,而保險是以場景為基礎的行業代表,人工智能在保險行業的應用會非常廣泛?!?/span>
同時,朱民指出,現有的金融機構從設計到風管、風控、財務監督到走向客戶,到網點、信息反饋,本是銀行內部的一個產品鏈,而因為金融科技,這個產品鏈被完全肢解變成一個一個垂直產業鏈的切入。細分市場的金融科技,正在一個一個切入傳統銀行的產品鏈。
朱民指出,在金融科技的沖擊下,傳統的銀行內生的產品鏈變成一個社會的外生的產業鏈的時候,傳統銀行的魚,其實是被垂直的細分的金融機構在蠶食和分割。朱民直言,“如果傳統商業銀行沒有反擊,沒有積極的動作,我覺得用不了多久,金融科技就會一個產品一個產品,一個領域一個領域殘解傳統商業銀行的魚,傳統商業銀行里的魚很可能就會是這個結果。”
“魚頭,仍然存在,魚骨當然還在,但是魚頭和魚骨的價值何在?因為我們并不指望燉那個魚骨頭湯喝。假設金融機構咄咄逼人地進攻,傳統商業銀行沒有反擊它變成一堆魚骨。”朱民提出,金融科技對傳統銀行的顛覆,是革命性的,是必然的。而下一步,就要看傳統的商業銀行如何應對這個攻擊,使得自己變成一條新的魚在未來的世界中活下來。
以下為發言實錄:
感謝京東的邀請,使我有機會在今天參加這個會,我想討論的是金融科技對傳統銀行的顛覆。
金融科技對傳統銀行是沖擊是顛覆性的,雖然剛剛開始,但它的影響已經產生了,所以我用的語言是顛覆。這是瑞士一個地方,那是一個一千人的交易大廳,看一個人對全世界同時交易,非常壯觀。16年以后這個大廳幾乎不存在,是業務沒有了嗎?交易量翻番了,為什么人沒有?因為人被機器取代了,在這個旁邊有一個高盛的交易大廳,600名交易員當年,今天只有4位。所有的交易今天被機器取代,原因很簡單,因為機器看的更廣,看得更寬,時效更快,抓的更精準,執行的更有效,全世界看機器遠遠超過人的能力。這還是我們幾乎不太討論的金融業的交易這一條。
我們看網上移動支付,整個商業銀行它的數量還很大,但它的筆數,非銀行機構的交易數已經是970億,它量小,但它超過了傳統商業銀行的257億筆,它的增長速度都是以百位計。P2P又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產品,如果我們看P2P來比較傳統的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企業的話,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黃的是兩個機構比不一樣的地方,一個是網點不一樣,監管不明確,收費的標準靈活性不一樣,風險的承擔不一樣。網上P2P幾乎在這四個方面都具有優勢,它當然打敗傳統的商業銀行。
即使機器人投資顧問在第一大廳走的如此之快,因為機器人的服務降低了門檻,使得美國以前在50~100萬美金為起點的理財降低到今天的5萬,費用從5%降到0.3%~0.5%,機器人的理財服務走的快。
風險控制這是典型優勢的地方,人工智能可以在貸前、貸中、貸后的客戶跟蹤管理,我做過銀行的首席風險官,當時我們幾乎六個月或者一年才迭代一次我們的參數,我們主要靠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今天整個企業和個人的數據的維度大大增加了。不但是資產負載表,收益表、庫存、流量、企業的經營,企業領導人的行為都在這個里面,所以整個風險管理的嚴格性大大提高。系數的迭代,現在可以做到一個禮拜一次,所以它的精準度大大提高了。
條形帶以前都認為不能碰的事,因為風險太大,損失率太高,抓不住,但現在通過新的數據行為,根據社交的數據行為特征,加上人民銀行的征信服務平臺,現在幾乎可以完美的描述個人行為和個人的金融風險,所以小額信貸現在在金融科技走的非常自豪。金融科技對金融業在七個基礎功能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存款,我估計很多人都會有余額寶,余額寶今天是世界上最大的貨幣基金,貸款,各種消費信貸、微小信貸,各種產業信貸京東做的很好,支付功能當然毫無疑問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等,融資功能的眾籌現在很活躍,投資管理現在整個財務理財都是機器在做,對保險人員的顛覆才剛剛開始,未來會更加迅猛,因為人工智能是以場景為基礎的,而保險是以場景為基礎的行業的代表,人工智能在保險應用會非常廣泛。
整個金融市場的資訊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所以這根本上顛覆了現有的金融機構,在現有的金融機構里它的產生是內生的,從設計到風管、風控、財務監督到走向客戶,到網點,到信息反饋,完全是銀行內部的一個產品鏈,今天因為科技金融的原因,這個產品鏈被完全肢解變成一個一個垂直的產業鏈的切入,細分市場的金融科技,一個一個切入傳統銀行的產品鏈,把這個產品鏈外化成一個產業鏈,整個銀行的服務過程,變成社會的過程,或者合作的過程,競爭的過程,不再是銀行內部已有的原有體系的內生的管理過程。
這個產品鏈變的越拉越長,越拉越細,最后變成一個社會化的產業鏈。這對傳統商業銀行是一個根本性的顛覆,這個顛覆不但是在產品的理念上,更多的是在經營的理念上,在管理的理念上,在組織架構的理念上,它根本上改變了傳統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這將會是一個完全的市場化過程,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所以金融科技挑戰了傳統銀行對客戶的管理,到現在所有工資、抵押、征信、行為、庫存等等,它挑戰的業務流程,使得一個很長的人工周期變得很短,它挑戰了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當然是這樣。因為風險前、中、后的管理,大大加強。它影響銀行的客戶、產品結構、渠道,它影響著銀行根本的最為寶貴的客戶資源和客戶管理。所以傳統銀行的風險溢價、收入和利潤在本質上改變了,因為它從內生變成外在市場的過程。
傳統銀行有四大支柱,合作伙伴、組合產品、專業的風險管理、以及物理的網絡機構。今天這四點都被科技金融或者金融科技所顛覆。戰略合作者變成眾多無數的市場的產業鏈的合作者,產品由整個產業鏈供應,而不單是銀行供應,有無數的供應商在這個產業鏈上,專業的風險管理幾乎可以被機器取代80%以上。分支機構已經變成所有人手中的手機,所以傳統商業銀行賴以生存的基礎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所以新的金融科技它是從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兩個方面,通過云來降低成本,然后通過生物特征的人臉識別,精準定位、大數據風控、扁平化和簡單的直線的客戶的接觸,達到客戶提供多方面的服務,而且效益大大提高,所以這是一個智慧金融的過程。這個過程現在剛剛開始,但它的前景確實非常寬廣。
2015年我們對全世界整個金融科技企業包括網絡金融等等,在不同的產品市場的分割,所以我們從縱向來講,是零售、商業中小客戶和大公司客戶。縱向來說是銀行的四大基本業務,賬戶管理、貸款、支付、金融資產的管理和資本市場的經營。
從這四個方面來說,可以看到網絡金融占比最多的還是在零售,這個深的顏色表明資本的利潤回報率是很高的。所以在支付和零售,大家可以看到最高的柱子,金融科技企業已經占了25%的全球的市場份額。接下來我們可以看到在貸款,零售貸款占了14%,在金融和資本市場的零售占了13%的市場份額。這個比重雖然才剛剛開始,但是其實確實是非常大的比重,所以這個顛覆已經開始。
我們把傳統商業銀行所有的業務分解成兩塊,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表外業務就是銀行利用它的資產負債表做出產品銷售,它不承擔表內的資本金的風險。大家可以看到全世界商業銀行的總收入,在2016年的時候,整個表內業務是2萬億,占總收入的54%。表外業務是17500億美元。但交稅以后,稅后的利潤。凈利潤,表內業務只有4300億,表外業務占了6200億,表外業務占了59%。銀行靠資本,如果算資本的占用率和回報率,我們可以看到表外業務整個的資本回報率是22%,表內業務整個資本的回報率只有6%。表外業務,毫無疑問是一個低資本高回報的大肥肉。
從現在金融科技的發展來看,我們已有的表外業務,貸款、賬戶管理、存款、投資銀行、交易和資產管理這六大產品業務,都可以被金融科技企業蠶食,表外業務被取代以后仔細看表內業務。傳統商業銀行在表內業務受益最多的是貸款,第二多是賬戶管理,第三是存款,第四是投資銀行。為什么?為什么金融科技企業不能做貸款?為什么金融科技企業不能做大公司的貸款?為什么金融科技公司不能做賬戶的管理和現金賬戶管理?為什么金融科技企業不能做存款?已有的技術表明金融科技都可以在這些領域里做,而且可以做的很好。所以金融科技企業向表內業務的蠶食和進攻,我覺得是個時間問題。
顛覆,由此開始。我們看了在今天為止傳統的金融科技的領域和能應用的地方,這個球的面積越大,表明它能應用的場景和規模越大,前景越好。支付,大中型公司的支付、零售支付。規劃,大中型已經不再是零售這個第三行的規模,最大規模在大型公司、中小型公司的企業,所以未來已經不是零售,而是公司。
金融科技幾乎可以在現有所有的銀行,包括戰略性的,決定你的所有。當然金融科技現在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平臺對眾多的提供者,我們可以看到現在金融科技一方面是以平臺為基礎,一方面是以垂直的細分市場的產品的提供者切入傳統金融的產業鏈,這兩者今后怎么發展,我覺得這是一件特別有益的事情。
從中國來看,百度、螞蟻金服、騰訊、中國平安,毫無疑問是大平臺。而下面很多都是做服務來走向這個平臺,或者走向傳統金融銀行合作。未來這個格局怎么發展?現在看來不清楚,但這又是一件特別有益的事情。當然金融科技它有潛在的風險,數據的隱私問題,它對貸款最終的追責和管理問題,數字貨幣的發展問題,監管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在現在和未來不斷地改變化和沖擊金融機構,特別是金融科技機構的發展。
這張圖里我們把傳統銀行所有的業務放在一起,前面有產品和服務,當中是銀行的內部管理,前臺有銷售、銀行、客戶、聊天,中臺風險管理,后臺IT、審計、財務,最后一排是我們今天看到的人工智能的現技術、語音合、搜索處理、規劃和探索、語音生成、圖象生成,導航和行動。我們把現有的技術,反射到銀行的業務,這些技術可以在現在的金融科技中得到很好的應用。所以AI應用會遍布銀行所有的垂直領域和職能部門,這就是傳統商業銀行,這也是金融科技的未來。
現在講講娛樂,畢加索是我們都熟悉的一個畫家,特別在這個地方,他畫抽象畫,這個人特別精力充沛,畫了無數的畫,連吃魚也吃的特別精彩,吃的干干凈凈,自己吃的津津有味。九十年代的時候有一個記者想采訪畢加索,到他家門口,他是西班牙人,發現他在吃魚,結果這張照片使那個記者成了名記者,畢加索瞪著眼睛吃魚的照片讓所有人都很驚訝,這個魚骨是畢加索吃完魚之后留下的骨頭。
我說,在金融科技的沖擊下,傳統的銀行的內生的產品變成一個社會的外生的產業鏈的時候,傳統銀行的魚,其實是被垂直的細分的金融機構在蠶食和分割。如果傳統商業銀行沒有反擊,沒有積極的動作,我覺得用不了多久,金融科技就會一個產品一個產品,一個領域一個領域殘解到傳統的商業銀行的魚,傳統商業銀行里的魚很可能就會是這個結果。
魚頭,仍然存在,魚骨當然還在,但是魚頭和魚骨的價值何在?因為我們并不指望燉那個魚骨頭湯喝。假設金融機構咄咄逼人的進攻,傳統商業銀行沒有反擊它變成一堆魚骨,它就會變成像畢加索這條魚一樣,我們能看出這是一條什么魚嗎?所有人都可以說,我看到了魚頭,除此以外我不知道什么,這條魚也許是有六個翅膀、十八條腿,也許有八個鰓,也許有無數五彩的鱗片,這是一條新的魚。在金融科技的攻擊下,我覺得銀行會迎擊、反擊、蛻變、創新,使自己變成一條新的魚,這條魚就會是畢加索的新的魚。我們今天還不知道這是條什么魚,但我們仍然相信這條魚會繼續的活著,仍然游的非常迅猛。
今天講的是第一節,金融科技對傳統銀行的顛覆,這個顛覆是革命性的,是必然的。下一步就要看傳統的商業機構如何應對這個攻擊,使得自己變成一條新的魚在未來的世界中活下來。第三節講監管和競爭怎么形成未來的金融生態,由于時間關系,我今天的發言就講第一節,希望以后有機會和大家交流,傳統的商業銀行怎么蛻變,怎么改變,怎么發展,怎么使自己變成畢加索的一條新的抽象派的魚。謝謝大家。
(編自鳳凰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