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是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如果孩子存在注意力問題,會讓家長很頭疼,也會想要盡快提高孩子注意力。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訓練孩子注意力的機構,宣稱他們的注意力訓練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孩子注意力。
家長如果接觸到這類機構,一定要小心:如果對方宣稱用一套訓練注意力的方法,可以解決孩子所有的注意力問題,一定是夸大宣傳!
影響注意力的原因很多,解決孩子的注意力問題,不存在包治所有注意力問題的“萬能方法”,一定得找到原因,“對癥下藥”才有用!
孩子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常見的是原因有以下幾點:
1、前額葉
前額葉是管理注意力的大腦區域,所有影響注意力的因素,都是通過影響前額葉,從而影響注意力。
前額葉存在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發育成熟的過程,差不多到25歲發育成熟。
前額葉的發育程度,從生理上限制著孩子的注意力水平:即使訓練能夠提高注意力,孩子也沒法達到成年人水平;即使不做任何訓練,孩子隨著年齡成長,注意力也會提高。
如果一個8歲孩子,家長要求他專心學習1小時,沒做到就覺得孩子注意力差,這不是孩子的注意力問題,而是家長以成人的標準,過高的要求孩子了。
孩子的注意力維持時間,差不多是他年齡的2、3倍的分鐘時間。比如8歲的孩子,注意力維持時間差不多就是20分鐘。
了解了孩子的注意力維持時間,對孩子的學習安排,就注意按照孩子的注意力時間安排學時時段,比如學習20分鐘,休息5分鐘,這樣的時間設置更有利于孩子專心學習。
前額葉發育對孩子注意力的影響,提醒家長,當你覺得孩子注意力有問題時,需要先反思:有沒有可能并不是孩子注意力有問題,而是自己對他的要求太高了?如果孩子的注意力和同齡人差不多,那就不是孩子注意力有問題。
大腦發育對注意力的影響,可以通過適度的訓練提高,但是沒法過度拔高。
2、興趣
覺得孩子注意力差的家長,是不是也能發現:即使孩子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他就很專注,比如打游戲,看動畫片。
人都是這樣,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更能集中注意力。家長想提高孩子注意力,可以從想辦法提高孩子興趣入手。
孩子的注意力問題,通常表現在學習上。想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注意力,對家長來說又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孩子對學習沒興趣啊!
學習是什么?
對家長來說是考上好大學,有份好工作。可家長從小就這么看待學習嗎?不是吧!也是進入社會,有了社會經歷才這么看學習。
對于孩子來說,學習是什么?背書,做題,屬于既辛苦又沒樂趣的事情。
人的天性就是“好逸惡勞”,對于學習這樣一件辛苦又無趣的事,自然會想要逃避,不想學習。這是人的天性中不愛學習的阻力。
孩子身上存在這樣的天性中的阻力,想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就要想辦法增加孩子的學習動力。
對孩子來說,能夠提供學習動力的方法主要有:
(1)表揚
當孩子考得好的成績、作業完成得好、在學校表現受到表揚等,有學習有關的表現好時,家長要及時表揚孩子,孩子從表揚中獲得的肯定感,能促使孩子進一步在學習上表現好,以獲得表揚,慢慢就能轉化為孩子學習興趣的提高。
(2)獎勵
孩子剛上小學時,適當的物質獎勵也會需要。但物質獎勵一定要與表揚等精神獎勵結合,同時引導孩子認識到學習對自身的重要性。
可以采用小紅花,或是積分的方式,積累到一定程度給物質獎勵。
物質獎勵不要過度,不然,孩子容易變成為了獎勵而學習,獎勵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3)學習成就感
學習成績好獲得老師、家長的肯定,同學的贊揚,做出難題的喜悅感等,這些學習上的成就感也能夠激勵孩子,加深孩子的學習興趣。
提高孩子學習成就感,家長要注意及時肯定孩子的學習成就,協助孩子解決學習難題——注意是協助,不是代替孩子解決。
不少家長在孩子遇到學習難題時,直接教方法,這會讓孩子感到能力受挫,有效的方法是一步步啟發、引導孩子思考,教孩子思考的方法,讓孩子感到是自己解決了問題,才會感到學習成就感。
孩子身上存在不愿學習的阻力,和能夠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想要提高孩子學習興趣,不是去改變孩子懶、貪玩這些阻力——這是人的天性,改變不了。努力提高孩子學習的動力,才是提高孩子學習興趣,提高孩子學習專注力的有效辦法。
3、情緒
家長可以想一想:你在心煩、生氣的時候,是不是很難集中注意力?
情緒會抑制管注意力的前額葉大腦區域的活動,連帶著抑制了注意力。
孩子的理性思維本就發育不夠成熟,調節情緒的能力比成年人弱很多。如果孩子面臨較多的情緒事件,無法有效調整,這些情緒困擾孩子,就會讓孩子難以集中注意力。
情緒困擾造成的注意力不集中,想讓孩子專心,就要讓孩子保持良好心情,減少孩子的情緒。
對于孩子來說,情緒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家庭
(1)父母關系不和
如果生活在父母經常發生爭吵的家庭,這種緊張的家庭氛圍,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情緒困擾。這部分情緒來源的改善,必須父母相處作調整,才能幫到孩子。
(2)家長的情緒發泄
情緒像水流從高處流向低處一樣,存在從強勢的人向弱勢的人發泄的傾向。
家庭中,毫無疑問,孩子就是最弱勢的那個人。因而,家庭中,常常出現父母在工作、生活中積累而沒有發泄的情緒,朝孩子發泄。
舉個簡單例子,如果家長心情好,下班回家發現孩子在玩,而沒有寫作業,是不是會溫柔的叫孩子去寫作業,甚至是哄一哄孩子?可如果哪天家長心情不好回到家,看見孩子沒在寫作業,氣不打一處來,對孩子就是一頓吼罵,甚至是動手?
孩子沒做好,只是家長有情緒的導火索,很多時候是家長沒有發泄的情緒,借著孩子不好的表現,對孩子發泄而已,這在心理學上叫“踢貓效應”!
如果是家長有情緒,對孩子發泄,情緒會傳遞到孩子身上,造成孩子的情緒。這種情緒源頭也在家長,需要家長調整好自身情緒,減少把自己的情緒傳遞給孩子。
二、學校
如果孩子在學校遇到同學排斥,老師不喜歡等原因,因為孩子白天的時間幾乎都在學校,持續處在產生負面情緒的環境下,積累的負面情緒多,會對孩子產生很大困擾。
學校遇到的情緒困擾,需要家長與孩子保持良好交流,觀察回家的情緒狀態,能夠及時知道孩子在學校遇到的情緒事件,幫助孩子一起處理。家長可以用我們教過的“如實傾聽”與孩子溝通。
3、環境
假設家里環境亂糟糟的,或是孩子學習時,家長在看電視、玩手機,沒有一個安靜、干凈的環境,讓孩子怎么專心?
有些家長會舉例毛澤東在鬧市看書這樣的故事,教育孩子,可家長你能做到嗎?不能用這樣大多數人都做不到的情況,過高要求孩子!
想讓孩子專心,就得給孩子營造一個專心的環境:簡潔、安靜、干凈。
孩子學習時,家長最好做好榜樣,也能夠看書學習,而不是看電視、玩手機。
學習的書桌除了學習用品,不要放其他多余物品,以免分心。
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提前準備好學習必需品,不要到學習時,東找西找分心。
學習時,家長也不要總是問東問西:要不要喝水?喝牛奶?吃水果?……這會打斷孩子學習狀態,干擾學習!
4、身體狀態
人在疲勞,或是生病時,無精打采,肯定很難集中注意力。如果孩子因為生病,或是沒休息好,沒精力,注意力不集中,需要體諒孩子,不能過分要求孩子。
現在不少孩子,睡眠不夠,或是運動少,身體差,這提醒家長:想要提高孩子注意力,需要先保障孩子有足夠的睡眠時間;每周要安排時間陪孩子鍛煉身體。運動不僅能提高身體素質,保障注意力,運動本身也能促進大腦發育,提高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