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鎢的用途十分廣泛,但是由于鎢生產過程會造成巨大的污染,為此工信部對今年的鎢生產總量進行控制。根據攜景財富網的了解,2017年我國鎢生產總量控制為9萬噸。
今年鎢生產總量控制為9萬噸6月7日,工信部發布關于下達2017年鎢生產總量控制指標的通知,2017年鎢生產總量控制在91300噸。
工信部確定,2017年鎢生產總量控制91300噸,該總量和上一年持平。從各省(區)分配情況來看,共有17個省(區)獲得生產指標。其中,江西、湖南兩省分別為38450噸、23600噸,生產指標之和占去了半壁江山。
通知稱,鎢是國家實行生產總量控制管理的產品,任何企業不得無指標和超指標生產。各省級工業主管部門應及時將工信部下達的指標分解下達到生產企業,指標分配權不得下放,不得額外增加指標。
生產總量控制指標應下達給符合國家鎢產業政策和行業規劃要求、具有采礦許可證的企業,指標要向符合環境保護要求、工藝裝備先進、技術水平高的重點骨干企業傾斜。
為什么限制鎢生產總量?我國對鎢礦、銻礦、稀土礦實行開采總量控制管理,是在2008年鎢礦、稀土礦開采總量控制管理實施情況和今年市場預測基礎上的綜合研判。
長期以來,我國優勢礦產資源過量開采、低水平利用和過量出口問題嚴重,優勢資源過早、過快耗竭,廉價資源大量流失,資源儲備嚴重不足。
自2000年以來,根據礦產資源規劃,國家開始鎢礦開發秩序治理整頓,制止亂采濫挖,限制過量生產和過量出口,使鎢精礦產量和鎢品出口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促使國際市場上鎢的供求關系有利于生產和出口,鎢價從最低谷的40美元/噸度逐漸上漲到255美元/噸度甚至更高的價位。國內鎢價也從低谷2002年的1.6萬元/噸一路上漲到高峰2006年底的10萬元/噸。
總體而言,國家對鎢礦、銻礦、稀土礦實行有計劃開采,將防止過度開采、盲目競爭,促進對這些優勢礦產資源的有效保護、科學合理利用。
同時也有利于維護全球市場穩定、均衡的供求關系,有利于促進礦產品全球可持續開發利用。
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違規,請聯系我方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