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診過程中,患者常常會聽到一些諸如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等詞匯,它們雖同屬于心理紊亂的范疇,但有著實質性的差異。正確認識這些心理名詞可幫助患者卸下許多不必要的心理包袱。
近期發生、內容尚未泛化和反應強度不太劇烈的心理紊亂狀態,主要表現在心理和情緒方面產生一定波動,但思維保持著嚴密的邏輯性,人格也十分完整。
這類人群不僅在情緒方面有較大的波動,而且可出現各種違反邏輯性思維或思維邏輯的錯誤。初始反應強烈,如在暴怒情況下,出現強烈的非理智行為,沖動毀物。
心理行為異常持續的時間較長(1個月以上),心理負擔難以克服。
由于受到長期的精神折磨,有時可伴有軀體化癥狀或人格上的問題,如心理生理障礙、退縮和攻擊等。
患者往往帶有不很典型的異常精神現象,如注意力渙散、好幻想、意志力減弱、自我評價偏離常態、社會交往和人格方面的改變等。
在表現最為嚴重,常見的有精神分裂癥和心境障礙等。患者精神活動的完整性、協調性和統一性被破壞,有幻覺和妄想等表現,其行為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學習和社交,人格明顯改變,且患者往往缺乏對自身疾病的認識能力,拒絕就醫和服藥。
文/上海 副主任醫師 李廣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