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內蒙古一大型斑巖型錫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勘查發現過程與啟示
userphoto

2023.05.15 湖南

關注

-宣揚地學成果,傳播勘查技術方法-

點擊上方“覆蓋區找礦”,關注更精彩!

內蒙古維拉斯托大型斑巖型錫多金屬找礦勘查及啟示

樊志勇1,邱慧遠2,付旭3,王可祥1,胡格吉樂吐1

1 內蒙古維拉斯托礦業有限公司

2 河北地質大學資源學院

3 內蒙古地質勘查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簡介:樊志勇,內蒙古赤峰人,高級工程師,從事礦業開發工作。

導讀:
是我國戰略性礦種,主要分布在南嶺地區內蒙古維拉斯托錫多金屬礦床是近年來在中國北方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以錫為主的斑巖型礦床使得大興安嶺地區有望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錫礦產地,其礦床特征和發現過程備受關注!
本文作者參與了斑巖錫礦化的早期勘查過程通過梳理維拉斯托斑巖型錫多金屬礦床的發現過程及其主要地質特征初步總結了找礦勘查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經驗
文中重點論證了錫多金屬礦化與礦田范圍內的時空格架初步總結了找礦勘查模式。研究認為,錫多金屬主要構成“地下室+樓閣”樣式即深部是以錫—鋅—銣—鈮—鉭等成礦元素為主體的強云英巖化、天河石化石英斑巖型礦體中部產出以錫—銅—鋅成礦元素為主的隱爆角礫巖型礦(化)體淺部為石英脈型錫—鎢—鋅—銅—鉬—銀脈型、網脈型礦體,具有疊加成礦的特征構造—巖漿控礦明顯,特征性的礦化蝕變和物化探異常是找礦的主要標志
本文認為,維拉斯托斑巖型錫礦的發現,是在該地區淺部發現脈狀銅—鋅—鉛—銀礦化之后的又一次重要找礦成果,也是地質找礦實踐過程中由淺入深逐步擴大資源量的典型范例礦床勘查經驗大興安嶺地區尋找錫礦以及全國其它地區找礦提供參考與借鑒
           
------內容提綱------
           
0 引言
1 礦床勘查歷史
2 區域地質特征
3  礦床地質特征
4 區域礦化與典型礦床對比
4.1 區域礦化格架
4.2 典型礦床對比
5 勘查啟示和找礦標志
5.1 構造標志
5.2 礦化與蝕變標志
5.3 物探異常
5.4 化探異常
6 大興安嶺南段錫多金屬礦床找礦前景
---------------
0  引言
我國錫礦資源非常豐富,錫礦床主要分布在南嶺地區位于北方的大興安嶺地區,一直是我國重要的鉛—鋅—銀多金屬礦化區。近年來,隨著我國地質工作的持續投入和成礦理論研究的深入,北方地區相繼發現了大量與脈狀鉛—鋅—銀多金屬礦化有關的深部斑巖型、矽卡巖型及火山熱液型錫多金屬礦化,如黃崗、毛登、白音諾爾、浩布高、邊家大院、白音查干和維拉斯托等錫多金屬礦床,使 得大興安嶺地區有望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錫礦產地,極大地提升了我國錫礦資源的保障能力。維拉斯托斑巖型錫礦的發現,是在該地區淺部發現脈狀銅—鋅—鉛—銀礦化之后的又一次重要找礦成果,也是地質找礦實踐過程中由淺入深逐步擴大資源量的典型范例筆者參與了斑巖錫礦化的早期勘查過程通過梳理維拉斯托斑巖型錫多金屬礦床的發現過程及其主要地質特征初步總結了找礦勘查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經驗,以期為今后在大興安嶺地區尋找錫礦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1  礦床勘查歷史
大興安嶺地區大量斑巖型、矽卡巖型、火山熱液型及脈狀多金屬礦化(床)的發現是國家對地質找礦工作持續投入的成果,包括區域地質、礦產及礦區范圍內的找礦工作也都是長時間、多階段智慧與資源投入的勞動結晶。
在區域地質方面,20世紀50年代,內蒙古自治區地質局呼和浩特幅地質隊在L-50地區開展了1/100萬地質填圖工作,對該區的地層、構造、巖漿巖作了概略劃分;20世紀70年代,內蒙古自治區區域地質測量隊在本區開展了1/20萬區調工作,并提交了《西烏珠穆沁旗幅區域地質調查報告》。在區域礦產方面,20世紀60年代,河北煤炭工業安全管理局第一普查隊在礦區南雙山煤礦一帶進行煤田普查工作,編制了礦產圖及說明書,對該區侏羅系進行了劃分20世紀90年代,地質礦產部第一綜合物探大隊在本區開展1/20萬區域化探掃面工作提交了奧果木爾蘇木和西烏旗幅地球化學圖說明書。在上述區域地質和區域礦產工作的基礎上,1999—2000年,內蒙古自治區第九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在區域內進行了500m2的1/5萬化探普查圈出多處Ag、Pb、Zn、Cu、Au、W、Sb綜合異常,提交了《西烏旗米生廟—維拉斯托一帶化探普查地質報告》。2001—2007年,內蒙古自治區第九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先后在拜仁達壩東礦區、西礦區和維拉斯托進行了勘查工作有效揭露了維拉斯托和拜仁達壩鉛—鋅—銀脈狀礦化估算鉛+鋅+銅金屬量近200萬t,銀4000多t總體上東側富銀,向西逐漸富鉛、鋅和銅;2011年內蒙古地質勘查有限責任公司在維拉斯托礦區西側開展鎢多金屬勘查,估算金屬量WO3約600t為后續錫多金屬礦床的發現提供了重要指示2013年內蒙古維拉斯托礦業公司在銅—鋅礦化的西側發現熱液角礫巖據此推斷深部可能存在隱爆角礫巖筒及相關礦化,并進行了工程驗證。2014年,內蒙古地質勘查有限責任公司在錫礦化區開展了綜合勘查工作,揭露了礦化系統,即深部為石英斑巖體,中部為隱爆角礫巖,淺部為云英巖—石英脈及相關礦化重新認識該礦床的地質特征估算錫金屬量約9萬t,并與東側的維拉斯托—拜仁達壩脈狀礦化構成了一個斑巖—脈狀多金屬成礦系統
2  區域地質特征
維拉斯托錫多金屬礦床位于大興安嶺多金屬成礦省南段構造上處于華北板塊與西伯利亞板塊之間的古生代褶皺帶,錫林浩特地塊內。該地區經歷了前寒武紀、古生代—中生代多期多階段構造演化,巖漿活動發育,構造形跡復雜,成礦條件優越。
區域內變質巖系和地層主要有錫林浩特雜巖,石炭系海相碎屑巖和碳酸鹽巖,二疊系海陸交互相碎屑巖、火山巖和火山碎屑巖,二疊系陸相碎屑巖,侏羅系陸相碎屑巖和火山巖侵入巖主要為華力西期石英閃長巖和燕山期花崗質侵入巖(圖1)。其中,錫林浩特雜巖主要出露于礦區及礦區外的西北地區,分布面積廣,約占區域面積的1/2,呈NE向展布,巖石面理構造發育,走向36°~61°,傾向主要為NW,局部傾向NE或SE,傾角35°~50°,局部達65°,厚度>917m。區內錫林郭勒片麻巖與其他地層均為斷裂接觸礦區出露巖性主要為黑云斜長片麻巖。上石炭統本巴圖組主要見于圖幅東北部,其中斷裂發育,地層呈斷塊狀,總體為海相正常碎屑沉積,巖性主要為灰綠色長石砂巖和雜砂巖,夾含礫砂巖、礫巖及灰巖,出露厚度>500m,富含蜓、珊瑚、苔蘚和腕足等海相化石,呈NE向展布,傾向SE,傾角55°~70°。二疊系大面積出露,呈長條狀分布于礦區外東南部侏羅系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巴音烏拉、雙山煤礦一帶,發育地層為中侏羅統萬寶組和上侏羅統白音高老組。

1 維拉斯托斑巖型錫多金屬礦床區域地質圖

1.上侏羅統滿口頭鄂博組流紋巖、流紋質熔結凝灰巖;2.中侏羅統萬寶組碳質泥巖、粉砂巖、礫巖夾煤層;3.上二疊統林西組灰黑色粉砂質板巖、變質粉砂質泥巖夾粉砂質礫巖;4.二疊系大石寨組砂巖、粉砂巖、粉砂質板巖、粉砂質泥巖和火山巖;5.石炭紀海相碎屑巖、碳酸鹽巖及火山巖;6.錫林浩特變質雜巖,主要含黑云母斜長片麻巖;7.白堊紀黃色花崗巖、花崗斑巖和石英二長巖;8.燕山期紅色中細粒花崗巖;9.燕山期淺黃色花崗巖;10.石炭紀灰色中—粗粒石英閃長巖;11.斷層;12.礦床

區域內巖漿活動主要包括石炭紀英云閃長巖,巖體侵入古元古代錫林郭勒片麻巖中,由于受后期構造運動及變質作用的影響,巖石產生輕微片麻理化和糜棱巖化。片麻理傾向300°~335°,傾角45°~80°,巖石中暗色礦物具綠泥石化和綠簾石化。巖性為中粗粒石英閃長巖,巖石呈灰綠色,具半自形粒狀和塊狀構造,粒徑2~3mm。礦物成分:斜長石為55%~70%,板狀晶體,具強烈絹云母化;石英為10%~15%,不規則粒狀;角閃石為15%~25%。巖石屬于中深成相,中等剝蝕,地層捕擄體較發育巖石系列屬于中鉀鈣堿性系列,巖石成因類型屬于殼幔混合源型。鋯石U-Pb同位素成巖年齡為326.5Ma
燕山期巖漿活動形成了北大山花崗巖基,巖基呈NNE向帶狀分布,區內南北長7km,東西寬8km,出露面積約21.5km2。巖基西北侵入二疊系壽山溝組,與地層接觸面產狀外傾,圍巖具角巖化和絹云母化,外接觸帶形成紅柱石角巖。巖性為黃白色中粗粒似斑狀二長花崗巖,具有似斑狀和基質中細粒花崗結構,塊狀構造。斑晶粒徑為3~5mm,斜長石為10%,石英為10%,條紋長石為8%,基質大小為1~3mm,斜長石為20%,鉀長石為25%,石英為20%~25%,含少量黑云母。鋯石U-Pb同位素成巖年齡約為140Ma
區域內主構造線方向為NE向,NE向斷裂規模大,其次為規模較小的近EW、NNE和NW向斷裂。其中,近EW和NNE向斷裂對本區金屬礦產具有明顯的控制作用;NE向斷裂為主要斷裂,構成了本區的構造格架NE向構造具有多期次活動和性質復雜的特征,區域性斷裂形成于華力西期,發展于燕山期,規模較小的斷裂形成時代不一,性質亦表現出多樣性。礦化主要受NE和EW向斷裂控制(圖2)。

圖2 維拉斯托斑巖型錫多金屬礦床地質簡圖

1.第四系;2.黑云母斜長片麻巖;3.灰色中粗粒石英閃長巖;4.礦體;5.細晶閃長巖脈

3  礦床地質特征
維拉斯托錫多金屬礦為大型斑巖型礦床深部為以錫為主,伴生鋅、銣、鈮、鉭等成礦元素的強云英巖化鈉長石天河石化石英斑巖型礦體中部為以錫為主,伴生銅、鋅成礦元素的隱爆角礫巖筒型礦體淺部為錫、鎢、鋅、銅、鉬成礦元素的石英大脈型、網脈型礦體;主體形成密切相關的大型斑巖型成礦系統(圖3)。3種類型礦體在空間上配套相關,構成典型的斑巖型成礦模型。淺部石英脈型礦體賦存于NE25°的“S”形壓扭性斷裂中,嚴格受構造控制。中部隱爆角礫巖型礦體賦存在隱爆角礫巖筒中,受隱爆角礫巖筒中構造分布特征控制,形態較復雜。深部在石英斑巖體頂部內外接觸帶分布有透鏡狀石英斑巖型錫工業礦體。成礦母巖為深部強鈉長石化天河石化石英斑巖主要控礦構造為NE向壓扭性斷裂,成為控礦的重要條件之一。

圖3 維拉斯托斑巖型錫多金屬礦床8號勘探線剖面圖

1.殘坡積;2.強鈉—鈣—鍶蝕變范圍蝕變組合:鈉長石和天河石;3.強云英巖化帶;4.裂隙控制的云英巖化范圍;5.斷裂控制的含錫鎢礦化云英巖脈;6.角礫巖筒;7.石英斑巖;8.中粗粒石英閃長巖;9.黑云母斜長片麻巖

礦區內礦體可劃分為淺部云英巖—石英脈型中部隱爆角礫巖型深部巖體頂部石英斑巖型礦體,其中,前者最具工業價值,后二者品位較低Sn0號礦體為礦區的主礦體,以錫礦化為主,伴生鋅、鉬,為云英巖—石英脈型礦體。礦體主體呈大脈狀,總體走向25°~205°,傾向115°,傾角18°~54°,一般在30°~40°之間。礦體呈波狀、“S”形和似層狀產出,具有分支復合、膨大夾縮現象礦石主要為云英巖—石英脈型錫石礦化,局部有含量較高的銅和鋅。礦體產狀較緩,走向上長度約為1400m,真厚度為0.35~9.09m,平均厚度為2.53m,控制傾斜延深約1300m。礦體平均品位Sn為0.9%,Zn為1.12%,Mo為0.01%
石英斑巖型礦體發育在巖體頂部,與巖體頂部形態相一致,總體呈透鏡狀分布。Sn200為主要的石英斑巖型礦體,主要賦存于地表以下730~794m,延長337m,延深182m,最大厚度約10m,礦體呈透鏡狀產出,走向25°,傾向115°,傾角較緩(0~10°)。系統巖(礦)相學研究表明,維拉斯托鎢—錫—銣礦床的原生礦石類型主要為浸染—細脈狀礦石、角礫巖筒型和云英脈型,呈微細脈—細脈狀、浸染狀和塊狀產出。根據礦脈的穿插關系和礦物共生組合特征,維拉斯托鎢—錫—銣礦化從早到晚可劃分為2個階段(圖4):

圖4 維拉斯托斑巖型錫多金屬礦床礦物生成順序

(1)Na-Ca-Sr階段。本階段以浸染—網脈狀礦化形式產出,主要金屬礦物組合為錫石、黑鎢礦、黃錫礦、閃鋅礦和黃銅礦,還伴生有少量的輝鉬礦、毒砂、斜方砷鐵礦、方鉛礦和黝銅礦;脈石礦物主要由鈉長石、天河石和剛玉組成,與Na-Ca-Sr蝕變范圍相吻合。此外,角礫巖筒中角礫巖型礦石可能與該礦化類型生長時間相近。(2)云英巖化階段。本階段是Sn、W、Zn礦化的主要階段,金屬礦物組合以錫石、黑鎢礦、黃錫礦、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斜方砷鐵礦和黃銅礦為主;脈石礦物以石英和白云母為主(圖5)。

5 維拉斯托礦床錫—鎢—銣礦化典型照片

(a)鈉化、天河石化石英斑巖,含浸染狀錫鎢礦化;(b)云英巖化蝕變疊加的石英斑巖;(c)方鉛礦、磁黃鐵礦和閃鋅礦被顆粒較大的黑鎢礦所包裹;(d)石英斑巖中產出的黝銅礦和毒砂;(e)云英巖脈體中產出的團塊狀錫石和閃鋅礦;(f)錫石和黑鎢礦交生;(g)云英脈巖中產出的黝銅礦;(h)云英巖化中產出的錫石和閃鋅礦;(i)云英巖化中產出的錫石、閃鋅礦和方鉛礦Am-天河石;Apy-毒砂;Cas-錫石;Gn-方鉛礦;Mus-白云母;Pyr-磁黃鐵礦;Qz-石英;Spl-閃鋅礦;Tet-黝銅礦;Wol-黑鎢礦

4  區域礦化與典型礦床對比
4.1 區域礦化格架
維拉斯托錫多金屬礦床西北方向距維拉斯托熱液脈型鉛鋅(銀,銅)礦床1.5km,西距拜仁達壩銀多金屬礦床3~4km,根據成礦元素的分帶性,有學者認為維拉斯托斑巖型鎢錫—鎢礦化和維拉斯托—拜仁達壩脈型礦化是同一礦化事件熱液脈型礦化是斑巖型礦化系統的淺層位表現。
礦化石英斑巖體的鋯石U-Pb同位素年齡為(138±2)Ma(MSWD=0.91),表明成礦斑巖體侵位時間為138Ma,與采自斑巖體內浸染狀錫礦化的礦石U-Pb年齡(138±6)Ma(MSWD=1.17)在誤差范圍內一致,表明其斑巖體在侵位的同時發生了浸染狀礦化隨著隱爆作用的發生,維拉斯托斑巖系統從相對封閉到開放體系不斷發展演化。然而,斑巖體頂部隱爆角礫斑巖體的礦化作用較弱,尚未發現有工業價值的角礫巖型礦化,其角礫巖筒和斑巖體均被后期的脈狀云英巖化所穿切。本次測得的云英巖化脈狀礦化錫石年齡為(135±6)Ma,與輝鉬礦Re-Os年齡[(135±11)Ma]在誤差范圍內基本一致。因此,斑巖礦化系統在135Ma左右發生了高溫氧化脈型礦化。隨著巖漿熱液及其揮發分的不斷釋放,斑巖礦化從高溫系統逐漸過渡到中低溫系統,并沿著成礦前構造在斑巖體遠端逐漸形成了脈型銅—鋅—鉛礦化和鉛—鋅—銀礦化,其白云母Ar-Ar年齡為135~133Ma。
4.2 典型礦床對比
維拉斯托錫多金屬礦床與典型的斑巖型銅—金礦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與鈣堿性長英質的侵入體在空間上具有密切的聯系,且侵入體是浸染狀礦化體的載體;晚階段侵入體、熱液角礫和熱液蝕變帶附近均有礦化現象;在成礦巖體頂部發育有熱液角礫巖筒;網脈狀礦化在巖體上部發育。簡言之,熱液角礫巖的蝕變和礦化與典型的斑巖銅—金礦床具有可比性。然而,與典型的斑巖型銅—金礦床相比,維拉斯托錫礦床的不同之處表現在:盡管發育有多期蝕變,但早期熱液系統仍以Na-Ca-Sr蝕變為主而不是典型的富鉀蝕變;晚期淺層次的脈型礦化明顯晚于斑巖礦化;經歷了較長的礦化時段(138~129Ma)。
維拉斯托錫多金屬礦床與玻利維亞錫礦帶內斑巖型礦床亦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表現為成礦時代基本相同,白堊紀均有產出;形成環境相似,均為淺成侵入的火山巖;成礦作用與區域斷裂相關特別是深大斷裂為成礦物質的運移提供了通道;礦化形式均有浸染狀、角礫狀和細脈狀特征。此外,二者也有一定的區別:大地構造背景不同,這也導致成礦母巖(花崗巖)類型不同維拉斯托錫多金屬礦床巖體屬于Ⅰ型而玻利維亞斑巖型錫礦床巖體屬于S型;玻利維亞斑巖型錫礦床成礦時代明顯早于維拉斯托錫多金屬礦床(表1)。

表1 斑巖型銅—金礦床、維拉斯托斑巖型錫多金屬礦床與玻利維亞斑巖型錫礦床主要特征對比

5  勘查啟示和找礦標志
由于勘查工作的相對復雜性,尋找大型隱伏錫多金屬礦床變得愈加困難。考慮到國外大型錫多金屬礦床幾乎都形成于白堊紀—新近世,因此,將大興安嶺成礦省作為重要的找礦靶區,尤其是在顯生宙的堿性—鈣堿性巖漿巖帶。此外,在區域尺度,與堿性—鈣堿性巖有關的錫多金屬礦化系統具有強烈的交代蝕變,多期次巖漿活動帶、構造發育集中部位等都是尋找靶區的關鍵。某些大型—超大型礦床在勘查過程也可能被遺漏,甚至這些礦床并非產于許多勘查工作集中且被公認的成礦域或成礦帶內。在國外錫多金屬礦床的找礦勘查過程中發現地球化學中碲、釩異常并不能有效地將其與傳統熱液礦床區分開積累的主要勘查經驗有:(1)就地球化學關聯性而言錫礦化既與銅、鎢和鋅具有密切的相關性,也與銅、砷具有一定的關聯性,還可以與鉍異常相伴生;(2)就地球物理而言,大多數錫多金屬礦化具有低磁性和低重力的特點,在勘查過程中偏振測量是一種有效的測試方法(3)礦物特征及堿性侵入物的蝕變組合尋找該類礦床最有效的方法。在維拉斯托勘查過程中,總結了其主要找礦標志
5.1 構造標志
區內多金屬礦受斷裂控制明顯,容礦構造為NNE、NE和近EW向斷裂,另有部分NW向斷裂。NNE向斷裂形成于燕山期,為成礦期斷裂,規模較小,形成的礦體規模也較小NE向斷裂和褶皺形成于華力西期,規模較大,由于與燕山期構造方向相近,該組構造在燕山期被改造、發展,力學性質為左旋壓扭,NE向壓扭性斷裂在燕山期沒有形成大的容礦空間,因此在該方向的構造帶內沒有大型礦床分布,僅在局部形成一些小礦體,但該組斷裂規模較大且切割深度大,能夠為熱液活動提供通道NW向斷裂為派生斷裂,一般規模較小;近EW向斷裂為壓扭性古斷裂,主成礦期該斷裂復活,由于雙山煤礦—達青牧場良種分場斷裂的左旋壓扭運動,該組斷裂表現為張性活動,為成礦活動提供了空間,易形成規模較大的礦體如拜仁達壩、維拉斯托和黑勒哈塔近EW向礦體在靠近雙山煤礦斷裂處發生向北偏轉的現象。
5.2 礦化與蝕變標志
區內多金屬礦礦石類型復雜,同時由于圍巖性質差異較大,產生的礦化蝕變類型較多,大致可劃分為褐鐵礦化、鉛華化、硅化和高嶺土化,另外,一些礦體發育鉀化、云英巖化、鈉化、孔雀石化、綠泥石化和螢石化等礦化蝕變,可作為找礦標志。
5.3 物探異常
物探測量的高極化率、低電阻率異常與高磁異常可作為找礦的間接標志拜仁達壩礦區圈定了激化率、視電阻率和磁場總量綜合異常1處,異常具明顯的分帶性,礦體分布于高極化率、低電阻率地區,呈面狀分布,礦體厚大地段為高磁異常區,由磁黃鐵礦為主的礦體引起,二者對應關系較好。拜仁達壩、維拉斯托多金屬礦位于重力高[(-80~-100)×10-5m/s2與重力低[(-100~-120)×10-5m/s2之間的線性梯級帶交界處
在大興安嶺南段莫霍面等深線呈“S”形彎曲并向西南傾沒,沿黃高粱—巴代艾來形成一個奇特的莫霍面凹陷帶。拜仁達壩和維拉斯托恰好位于凹陷帶西北翼莫霍面陡變帶上。莫霍面東南翼已經發現黃高粱、大井子、白音諾和浩布高等大中型礦床;近幾年在莫霍面凹陷帶西北緣發現了道倫達壩銅礦、超浩爾圖銀多金屬礦、沙不愣銅銀多金屬礦、拜仁達壩銀多金屬礦和維拉斯托銅銀多金屬礦等
5.4 化探異常
區內多金屬礦與已圈定的化探異常對應良好,異常元素組合與礦體的主要成礦元素對應較好,異常排序靠前者成礦的可能性大。如拜仁達壩礦區所處位置為1/5萬化探普查所圈出的36號異常內,元素組合為Ag、Pb、Zn、As和Sb其中Ag、Pb和Zn濃集中心明顯,套合極好,異常長軸方向呈近EW向,與礦體走向一致,礦體露頭即位于異常內Ag高值點上方。維拉斯托鋅銅多金屬礦所處位置為1/5萬化探普查所圈出的HS42號異常內,異常形態不規則,面積為8.96km2異常組合元素多,規模大,襯度高,元素組合為Au、Ag、Cu、Pb、Zn、As、Sn、Sb、W和Mo,其中,Pb、Zn、As、Sn和W元素異常套合較好,Ag、Pb、Zn、Sn、As和W濃度分帶明顯。Ag、Cu、Pb、Zn、Sn、As和W濃集中心與礦體重合較好。Ag、Cu、As、W、Sn和Sb元素平均值高,是異常下限的8倍,甚至更高。元素異常按規模大小排列的先后順序為As、Ag、W、Sn、Cu、Zn、Pb、Au、Sb和Mo。
6  大興安嶺南段錫多金屬礦床找礦前景
隨著地質找礦工作的持續深入,許多與斑巖、矽卡巖和潛火山巖有關的錫多金屬礦化相繼被發現,使得大興安嶺地區成為我國重要的錫多金屬成礦省。而這些礦床的發現,也使得區域內的成礦規律逐漸清晰,歸納為以下幾點:從整體上來看,這些錫多金屬礦床的展布特征與NE向區域構造形跡一致,主要出露于大興安嶺主峰沿線,向大興安嶺東西兩側逐漸過渡到斑巖型鉬多金屬成礦系統錫多金屬礦床與區域內中生代高分異巖漿活動有關,產于大規模高分異型巖基邊緣的錫成礦系統具有更可觀的規模,而與大規模分異型巖基距離較遠的成礦系統,礦化規模相對較小;錫多金屬礦床常常與脈狀鉛—鋅—銀—銅和螢石礦共生,構成斑巖、矽卡巖和火山熱液型錫多金屬礦床和脈狀鉛—鋅—銀—銅礦床的區域共生組合,其相互之間也常常構成找礦指示。這種礦床的共生組合關系與南嶺地區的錫、鎢礦化具有相似性
從單個成礦系統來看,大興安嶺地區的錫多金屬礦床與外側的脈狀礦化和螢石礦化具有顯著的礦化分帶性前人對這種分帶特征進行了系統總結如錫和鎢等金屬常常賦存于巖漿—熱液過渡帶,屬于成礦系統熱液出口處的礦化類型,向外可能逐漸過渡到銅、鋅、鉛和銀等礦化,螢石礦化則產于離巖基更遠的外圍,例如:維拉斯托錫多金屬礦床的東側、南側和西側數公里至數十公里的范圍內,產出有至少3處以上數百萬噸的螢石礦床。這些不同元素的礦床可能是一個巖漿侵位中心(巖株)向外逐漸演化的結果也可能與同一個高分異巖基演化晚期分異出來的不同小巖體有關,或者是在多次巖漿分異過程中流體出溶的結果,但是總體上可認為其相互之間具有一定的成因聯系這種系統性的礦化分帶特征,為找礦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結合其他工作方法,如系統的化探、物探和地質填圖等,能更快更好地定位并揭露整個成礦系統
維拉斯托和拜仁達壩錫—銅—鋅—鉛—銀多金屬成礦系統的發現,是21世紀在大興安嶺地區開展找礦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地質工作者在長達數十年時間內認真總結規律、突破地質迷障,以及勇于探索的結果,更是立足區域成礦規律、國家和社會持續投入的結果。

原文來源:樊志勇,邱慧遠,付旭,等.內蒙古維拉斯托大型斑巖型錫多金屬找礦勘查及啟示[J].黃金科學技術,2017,25(1):9-17.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從找礦成功案例中,教你一步步分析成礦控制與成礦規律運用(3)
從鉛鋅礦點到超大型銅礦床!西藏甲瑪找礦重大突破的啟示
山西繁峙特大型金礦床“多位一體”地質特征及成因
西藏岡底斯銀多金屬礦化帶的基本特征與成礦遠景分析
我叫驅龍銅礦,是中國最大銅礦之一,資源量超1000萬噸
中國大型礦床的成礦模式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巩义市| 图们市| 万源市| 靖州| 石台县| 南阳市| 兴宁市| 株洲县| 南漳县| 方城县| 石台县| 游戏| 固原市| 旺苍县| 莱芜市| 康平县| 平谷区| 子洲县| 汝城县| 根河市| 临桂县| 黄浦区| 诏安县| 宣武区| 雅安市| 五家渠市| 沙河市| 綦江县| 陈巴尔虎旗| 临安市| 会宁县| 墨江| 平舆县| 隆林| 泗水县| 东方市| 滦平县| 高要市| 房产| 金溪县| 揭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