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笨蛋,問題在戰略(7)

208年后九月,當宋義、項羽率軍北上救趙時,劉邦也率軍從碭縣(今河南永城北)出發西征。

 

207年十月,劉邦軍在成武(今山東成武)擊敗秦東郡尉。成武地處東郡與碭郡的邊界線上,在碭縣正北偏西105公里左右的位置。此番劉邦出兵成武,與其說是西征,卻更像是北伐。考慮到成武位于定陶東南方不遠處,而項梁所率領的楚軍主力就是在定陶兵敗被殺的,故劉邦此番北上,目的必定是為了收編定陶之戰后的項梁殘部。與此同時,宋義、項羽已經抵達安陽,開啟了長達四十六天的坐山觀虎斗。

 

十二月,劉邦軍回師栗縣(今河南夏邑),途中與剛武侯所率領的一支四千余人的軍隊相遇,劉邦奪取了這支軍隊的兵權。接著又與魏國將領皇欣、武蒲所率領的魏軍聯合,擊敗了一支秦軍。劉邦的這個舉動非常奇怪,照理說,北上收編項梁殘部后,劉邦就該一路向西,攻打關中了,為什么此時他反而南下,回到起始點碭縣附近的栗縣呢?項羽殺宋義之事發生在十一月,當劉邦軍抵達栗縣時肯定已經得知消息,但我們現在無法確認的是,當劉邦軍離開成武時,是否已經知道事。如果劉邦是得知安陽兵變后的消息才回師栗縣,則此舉明顯是于自保,因為倘若楚懷王和項羽因為宋義之死而徹底翻臉,則自己又哪里還有什么資本孤軍深入秦境?如果劉邦不知道安陽兵變回師栗縣,則說明劉邦并不急于攻入關中,甚至當初搶著要率軍西征的主要目的不是滅秦,而是要保住兵權,并伺機發展勢力。劉邦本是楚懷王任命的碭郡長,但當時實際能控制的只有碭郡東南角的一小塊地方,為此,劉邦軍在碭郡的東部做南北折返,以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卻遲遲沒有向西挺進的意思。姚堯以為,劉邦是在觀望巨鹿之戰的動向,他必須等到巨鹿之戰有了明確結果后才能采取行動。如果章邯在巨鹿戰敗,那么自己西征還能有些勝算。如果章邯在巨鹿戰勝,那自己還談什么西征?隨時都將面臨被章邯截斷后路的風險。因此,相較于項羽的速戰速決,劉邦選擇的是靜觀其變,謀定而后動。不過,必須指出的是,劉邦和宋義還是有本質區別的。宋義率領的是楚軍主力,而劉邦率領的只是偏師;宋義的戰場就近在眼前,而劉邦的戰場是千里遠征,兩的實力和風險都存在巨大差別,讀者不可將宋義的畏縮不前與劉邦的猶豫觀望混為一談。


一月,項羽率領諸侯聯軍駐扎在漳水以南,章邯率領秦軍駐扎在棘原,雙方進入相持階段。劉邦軍在碭縣、栗縣一帶休整。

 

二月,劉邦率軍北上攻打昌邑(今山東金鄉西北),昌邑位于栗縣以北105公里處,仍屬于碭郡的管轄范圍。可見,劉邦此時的戰略仍是在碭郡積極擴充實力,而根本沒有西征的打算。在此次北伐昌邑的過程中,劉邦結識了彭越。

 

彭越本是在巨野澤中捕魚的漁民,在陳勝起義后也拉起了一支隊伍,但彭越的做法又與其他義軍領袖存在著明顯不同。別的英雄在手里有兵后,要么自立為王,如趙國的武臣,燕國的韓廣;要么將王位讓給六國王室后裔,自己擔任宰輔,如周巿之立魏咎;要么找個六國王室的后裔作為傀儡,自己獨攬大權,如項梁之立楚懷王;再要么就是投奔某個國王作為靠山,如劉邦先投景駒,后投懷王。可是彭越在拉起隊伍后,既不自立為王,也不依附任何政權。他的所有行動,似乎都沒有明顯的政治目的,既不熱衷于反抗暴秦,也不熱衷于為六國存亡繼絕,一切都是以功利至上為準則。

 

劉邦與彭越結識后,兩人惺惺相惜,一同攻打昌邑,但終究沒能打下來。此時項羽持續對章邯發動進攻,章邯則步步敗退。劉邦見章邯軍敗局已定,而且也不可能再分心對付自己,這才下定決心西征關中。彭越則繼續留在昌邑一帶,以巨野澤為基地發展自己的勢力,他雖然對劉邦印象不錯,但并不愿意就此依附于劉邦。

 

劉邦一旦決意西征,便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攻入關中。當部隊抵達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附近的高陽(今河南杞縣西)時,劉邦遇到了能言善辯的酈食其(yì jī),并在酈食其的幫助下攻克陳留,獲得了大量的糧草。隨后,酈食其的弟弟酈商也率所部四千人投奔劉邦,劉邦任命酈商為將,統領陳留的兵馬,與他一同西征。

 

酈商為將,將陳留兵,與偕攻開封,開封未拔。西與秦將楊熊戰白馬,又戰曲遇東,大破之。楊熊走之滎陽,二世使使者斬以徇。南攻潁陽,屠之。

——《史記·高祖本紀》

 

三月,劉邦軍繼續向西進攻開封(今河南開封西南),遭到秦軍守將的頑強抵抗,遂舍棄開封繼續前進,與秦將楊熊先戰于白馬,后戰于曲遇之東。曲遇在今河南中牟,位于開封以西30公里處,是以劉邦舍開封后繼續向西與秦軍于此地交戰是非常合理的。問題是白馬究竟在哪里?后世史家多認為白馬在今河南滑縣東,可是滑縣在開封正北偏東95公里處,劉邦明明是要西入關中,為何要往東北方向走?白馬本是黃河渡口,難道劉邦要從白馬津北渡黃河去攻打章邯嗎?在上一集《破釜沉舟》中,我們提到項羽從安陽北上救趙有兩條路線可以選擇:一條是先向西至白馬津,從白馬津渡過黃河后北上救援巨鹿;另一條是先北上平原津,從平原津渡過黃河后向西救援巨鹿。最終,項羽選擇的是從平原津西渡黃河,因為從白馬津渡河的難度非常大,對岸有強大的章邯主力把守。連項羽率領的楚軍主力都不敢走的路線,難道劉邦的這支偏師竟敢冒險?更何況,劉邦本就是要搶先攻入關中去爭當關中王的,現在北渡黃河去與章邯主力交戰,這豈不是在為項羽作嫁衣裳?難道他現在竟然準備臣服于項羽了嗎?因此,姚堯認為劉邦與楊熊交戰的白馬絕不可能是在今河南滑縣東,而是在開封以西、距離曲遇不遠的地方。楊熊為劉邦所敗后,向西逃入滎陽(今河南滎陽)。滎陽是我們反復提到的戰略要地,當年吳廣大軍就曾長期圍攻滎陽不下,其防守之堅固可想而知,因此劉邦沒有繼續追擊到滎陽,而是南下潁川郡。就在潁川郡,劉邦再次遇到了張良。



劉邦第一次遇見張良是在前208年一月。當時秦嘉立景駒為楚王,張良本打算投奔景駒,在半道上遇見劉邦,一見之下大為傾心。張良常與人談論自圯上老人處所授之《太公兵法》,別人都不能領悟,唯有劉邦見解深刻,這讓張良不禁感嘆劉邦真是受命于天。于是張良不再投奔景駒,而是轉投劉邦,并隨他參加項梁主持的薛縣會議。項梁納范增之言立羋心為楚懷王后,張良亦在項梁的幫助下立韓國王族韓成為韓王,自己擔任韓國司徒,領兵向西奪取韓國故土,從此與劉邦分開。韓成與張良的復國行動進展并不順利,在收復若干城市后,又被秦軍盡數奪回,只好在潁川郡一帶打游擊。此番劉邦率軍進入潁川郡,與韓成、張良會師,軍威大振。

 

四月,劉邦與韓成聯軍攻打潁川,攻克潁川郡治陽翟(今河南禹州),之后對頑抗的秦國軍民實施屠城作為報復。按《史記·高祖本紀》的記載,所屠之城應為潁陽(陽翟東南30公里)。這是史書有記載的劉邦第二次屠城,第一次是他和項羽一起在城陽屠城。當初彭城分兵時,諸老將不許項羽進攻關中的主要理由,就是指責項羽曾經在襄城屠城,因此,為了安撫秦國百姓,不能用兇狠殘暴的項羽,而要用寬厚仁義的劉邦。可是,以劉邦的所作所為,他真能擔得起寬厚仁義的評價嗎?

 

五月,一支由趙國將領司馬卬率領的軍隊從上黨郡南下,抵達平陰(今河南孟津)的黃河北岸,有意從平陰南渡黃河進入三川郡,之后向西攻取函谷關。劉邦察覺到司馬卬的意圖,遂立刻率軍北上直插平陰,封鎖了黃河渡口,迫使司馬卬放棄南渡黃河入關,轉而投奔在黃河北岸的項羽,后隨項羽一同入關。平陰位于滎陽正西90公里,是以劉邦軍先是自開封朝西南方進入潁川郡,接著自潁川郡朝西北方進入三川郡,抵達平陰后就已經把滎陽甩在身后,就近拿下洛陽后再往西即可經由新安、澠池、陜縣攻取函谷關。這其實就是項羽日后入關所走的路線,劉邦比項羽提前近半年抵達洛陽城下。此時,項羽仍在漳水與章邯對峙。章邯正面有項羽的強大攻勢,背面有司馬卬包抄后路,派至咸陽求援的司馬欣逃回,勸說章邯投降項羽,陳余也寫信勸他背叛秦國,章邯內心處在動搖、猶豫不決之中。

 

六月,劉邦自平陰南下攻打洛陽,洛陽為三川郡治,此前由李斯之子李由擔任郡守,防御能力十分頑強。劉邦在洛陽與秦軍交戰不利,被迫放棄經由洛陽、新安、澠池一線攻取函谷關的想法,轉而率軍經轘(huán)轅關(今河南偃師東)南下退回潁川郡。再次回到潁川郡后,劉邦令韓成留守陽翟,自己則與張良率軍南下進入南陽郡,意圖攻取武關以進入關中。劉邦軍行至犨縣(chōu,今河南平頂山)以東時,與南陽郡守齮(yǐ,姓不詳)交戰,擊敗秦軍。犨縣位于潁川郡與南陽郡的交界處,南陽郡守齮既無法將劉邦軍阻絕在南陽郡外,遂退入南陽郡治宛縣(今河南南陽)固守,劉邦軍隨即包圍宛縣。與此同時,章邯正向項羽約降,項羽未準其投降,而是全力進兵,大敗章邯軍。

七月,劉邦見宛縣久攻不下,遂領兵繞過宛縣,準備舍棄宛縣而直接朝武關方向快速突進。張良勸諫道:“雖然沛公您急著想要攻入關中,可是前方還有許多秦軍,占據著險要的地勢。如果不攻下宛縣就向西挺進,將來強秦的軍隊在前方阻攔,宛縣的軍隊從后面進攻,那我們就危險了。”于是,劉邦當晚率軍改道殺回,清晨時突然出現在宛縣城下,將宛縣層層圍困。南陽郡守齮眼見大勢已去,準備拔劍自刎,其門客陳恢阻止了他,然后出城面見劉邦道:“我聽說您在楚懷王處有過約定,先入咸陽者為關中王。現在你卻留在這里攻打宛縣。宛縣,是大郡的治所,相連的城池有幾十座,人口眾多,積蓄充足,官員百姓都以為投降后必死,故而堅守城池。如果您整天留在這里強攻,則軍隊的傷亡必定慘重。如果您率軍離開宛縣,則宛縣之兵必定會隨后追擊。現在您前有錯失咸陽之約的擔心,后有宛縣之兵追擊的憂患,為您考慮,莫不如與宛縣守軍約降,封賞南陽郡守,留他在這里守城,您自己則率領軍隊繼續向西進發。前方那些還沒有被攻下的城池,聽到這個消息后,都會爭相打開城門等您進城的,這樣您就能夠暢通無阻地進入關中了。”劉邦采納陳恢的建議,接受宛縣的投降,封南陽郡守齮為殷侯,封陳恢為千戶,率領楚軍舊部與新收編的秦軍繼續西進。與此同時,項羽也接受了章邯的請降,在殷墟盟誓,封章邯為雍王。

 

宛縣受降,是劉邦集團發展進程中的重要轉折。在此之前,劉邦軍與其他諸侯起義軍并無本質不同,都是對秦人苦大仇深。就在三個月前,劉邦還在潁川郡搞了一次屠城。可是自從宛縣受降之后,劉邦不再視秦人為生死仇敵,而是開始考慮將他們也視為自己的子民。自沛縣起兵以來,劉邦軍一直隸屬于楚軍的戰斗序列。懷王之約后,劉邦擔任碭郡長,在碭郡作了近半年的南北折返,期間收編了一部分魏國士兵,之后進入潁川郡與韓成、張良會師,期間也收編了一部分韓國士兵。自南陽受降始,劉邦軍西征途中所過各縣無不望風歸降,而秦國士兵也大量地、成編制地加入到劉邦軍中。

 

后世史家在評論楚漢戰爭時,通常是將前206年十二月的鴻門宴作為劉項之爭的起始點。事實上,從大戰略的角度而言,劉項之爭的起始點是在半年前。同樣都是在前207年七月,項羽收降了章邯,劉邦收降了南陽,對于劉項二人而言,秦軍都已無法再構成任何威脅。可是在對于秦軍的態度上,劉項二人卻采取了截然相反的路線。項羽對秦人繼續持仇恨排斥的態度,于是就有了后來的新安坑降卒和咸陽燒秦宮,劉邦對秦人轉而持和解包容的態度,于是就有了后來的望風歸降和約法三章。楚漢戰爭的本質實際上是同樣出自楚國的劉邦和項羽在取得滅秦戰爭勝利后,究竟應該如何對待秦人和秦制的路線之爭。最終,是主張“容秦”的劉邦打敗了主張“亡秦”的項羽。

 

(沛公)乃以宛守為殷侯,封陳恢千戶。引兵西,無不下者。至丹水,高武侯鰓、襄侯王陵降西陵。還攻胡陽,遇番君別將梅鋗,與皆,降析、酈。遣魏人寧昌使秦,使者未來。是時章邯已以軍降項羽于趙矣。

初,項羽與宋義北救趙,及項羽殺宋義,代為上將軍,諸將黥布皆屬,破秦將王離軍,降章邯,諸侯皆附。及趙高已殺二世,使人來,欲約分王關中。沛公以為詐,乃用張良計,使酈生、陸賈往說秦將,啖以利,因襲攻武關,破之。

——《史記·高祖本紀》

 

宛縣受降后,劉邦軍一路招降納叛,所向披靡,來到武關前。劉邦派魏國人寧昌出使秦國,寧昌走后就一直沒有回來,而此時章邯已經率軍投降項羽,各路諸侯也爭相歸附。不久,趙高殺死秦二世胡亥,派使者來面見劉邦,想要平分關中為王。劉邦以為其中有詐,于是采用張良的計策,派酈食其和陸賈以利益游說秦將,而后乘機攻破武關。

 

這段話的字面意思并不復雜,可里面卻有頗多疑點值得推敲。首先,寧昌使秦主要是談什么?為什么到了咸陽后就杳無音信?其次,趙高為什么在這個時候殺秦二世,又派使者來和劉邦約定平分關中為王,他有資格在關中稱王嗎?趙高能深得秦始皇的常年信任,能扶持胡亥繼承皇位,能逼迫李斯滿門抄斬,能把秦朝君臣玩弄于鼓掌,顯然是個極其聰明的人。如此精于算計的人,當不至于純粹是異想天開地一廂情愿,必定是手里拿著什么憑恃,又或者劉邦給過他什么暗示,才讓他敢于鋌而走險。那這個憑恃或者暗示會是什么呢?再次,劉邦拒絕趙高平分關中的提議,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可是劉邦為什么會認為趙高有詐呢?彼時諸侯聯軍已經兵臨城下,趙高已是窮途末路,能保住身家性命就已經很不錯了,若是能有機會平分關中,他還有什么不知足的?還有必要使什么詐呢?他又有什么能力使詐呢?故《漢書·高帝紀》在記載此事時,就只是說“沛公不許”而不提“以為詐”,但《史記·高祖本紀》說“沛公以為詐”,難道是沒有原因的嗎?

 

沛公將數萬人已屠武關,使人私于高,高恐二世怒,誅及其身,乃謝病不朝見。二世夢白虎嚙其左驂馬,殺之,心不樂,怪問占夢。卜曰:“涇水為祟。”二世乃齋于望夷宮,欲祠涇,沈四白馬。使使責讓高以盜賊事。高懼,乃陰與其婿咸陽令閻樂、其弟趙成謀曰:“上不聽諫,今事急,欲歸禍于吾宗。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嬰。子嬰仁儉,百姓皆載其言。”

——《史記·秦始皇本紀》

 

按照《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劉邦在率軍攻打武關時曾派使者私下與趙高聯系,這個使者應該就是《高祖本紀》中所提到的魏人寧昌。趙高擔心遭到胡亥的罪責甚至誅殺,故而與女婿閻樂、弟弟趙成密謀先下手為強,殺胡亥而立子嬰。那么,趙高殺胡亥與寧昌使秦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聯系呢?是不是因為寧昌帶來了劉邦的某種意見或者承諾,趙高這才下定決心殺死胡亥,并隨即派人與劉邦商議平分關中呢?對此,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但我們以為這個推理是非常合乎邏輯的。

 

二世乃出居望夷之宮。留三日,趙高詐詔衛士,令士皆素服持兵內鄉,入告二世曰:“山東群盜兵大至!”二世上觀而見之,恐懼,高既因劫令自殺。引璽而佩之,左右百官莫從;上殿,殿欲壞者三。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

  子嬰既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高上謁,請病,因召入,令韓談刺殺之,夷其三族。

——《史記·李斯列傳》

 

趙高的弟弟趙成是郎中令,屬九卿之一,掌管宮廷侍衛。趙高的女婿閻樂是咸陽令,掌管首都咸陽的防衛。望夷宮位于咸陽北郊,因能北望夷狄而得名。因此,當趙高決意殺死胡亥,就先把他引誘到既遠離朝政中心,又便于自己的親信就近看管的望夷宮,然后以境內出現盜賊為名,令閻樂率領咸陽縣的士兵開赴望夷宮,與事先安插在望夷宮的趙成會合,聯手逼迫胡亥自殺。趙高取胡亥的玉璽佩戴在身上,身邊的文武百官沒有人跟在他身后。登上大殿時,大殿多次差點崩塌。于是,趙高自知上天不打算讓他當皇帝,群臣也不愿意他當皇帝,遂只好將皇位傳給子嬰。又廢除秦國的帝號,重新稱秦王,這等于是承認六國的復國事實。子嬰即位后,假裝自己生病不能上朝,引得趙高前來拜見,詢問病情。子嬰將趙高召入宮中,令事先埋伏好的韓談將趙高刺殺,進而誅滅其三族。

 

關于子嬰的身份,后世史家眾說紛紜,即便是司馬遷《史記》中的記載也多有沖突。按《史記·李斯列傳》的記載是“始皇弟”,即胡亥的叔叔輩,按《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是“二世之兄子公子嬰”,即胡亥的侄子輩。按《六國表》的記載是“二世兄子嬰”,這句話有兩種解讀,一是二世之兄(名)子嬰,即胡亥的兄弟輩;二是二世之兄之子(名)嬰,即胡亥的侄子輩。《李斯列傳》之《集解》在“始皇弟”下引徐廣說:“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按照這個版本,同樣是兩種解讀,一是始皇之弟(名)子嬰,即胡亥的叔叔輩;二是始皇之弟之子(名)嬰,即胡亥的兄弟輩。其實,子嬰就是秦始皇的同父異母弟成蟜的兒子。嬴異人在邯鄲為質時與趙姬生下嬴政,隨后赴秦投靠華陽夫人,被太子安國君(即秦孝文王)立為繼承人。嬴異人的生母夏姬是韓國人,為嬴異人又娶了一位韓國女子,生下了成蟜。前251年,安國君繼位為秦王,立嬴異人為太子,趙國將在邯鄲做人質的趙姬和嬴政母子送回秦國。秦孝文王正式登基后僅三天就去世,嬴異人繼承王位(即秦莊襄王),尊嫡母華陽夫人為華陽太后,尊生母夏姬為夏太后。由于嬴異人是通過呂不韋得以投靠華陽夫人的,趙姬又是呂不韋所獻,故以華陽太后為首的楚系外戚支持立嬴政為太子,而以夏太后為首的韓系外戚支持立成蟜為太子。憑借華陽太后的絕對權威和楚系外戚的數代經營,最終嬴政被確立為太子。前247年,秦莊襄王去世,嬴政繼位為秦王,朝政大權掌握在呂不韋手中。按《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七年,夏太后死。八年,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死屯留,軍吏皆斬死,遷其民於臨洮。”成蟜在夏太后死后次年舉兵謀反,無論成蟜是真的謀反,還是被誣陷謀反,都必定是失去夏太后的保護傘后的無奈之舉。嬴政生于前259年,成蟜當比嬴政小三歲,生于前256年。成蟜謀反身死是在前239年,時年僅17歲。成蟜出征前已有一子,因其時尚為嬰兒,故取名為嬰。嬴嬰的生年當在前240年或前239年,而胡亥的生年在前230年,故稱嬴嬰為“二世兄”。由于嬴嬰屬于成蟜一系,在繼承權上不對胡亥構成威脅,故而才能在胡亥屠戮宗室時得以逃過一劫,甚至還敢在胡亥殺害蒙恬、蒙毅兄弟時出口相勸。正如楚系外戚會安排秦國王子迎娶楚國女子一樣,夏太后為成蟜安排的親事也必定是迎娶韓國女子,故嬴嬰之母當是韓女。由于異人、成蟜和嬴嬰三代的母系皆出自韓國,故韓系外戚在秦國仍具有相當實力,在宮中幫助嬴嬰刺殺趙高的韓談,必定是出自韓國貴族。

 

認識到嬴嬰具有韓國血統,這對于理解楚漢之爭非常重要。正如楚人擁立父楚母秦的昌平君為楚王,支持父秦母楚的扶蘇繼承皇位一樣,韓人也必定是支持父秦母韓的成蟜和嬴嬰當秦王的。當劉邦軍進入潁川郡與韓成、張良會師后,韓系已經成為僅次于楚系的軍中第二大勢力,而劉邦與張良、韓成之間更是有著極深的交情,這也正是劉邦進入關中后會力排楚軍眾將之議不殺嬴嬰,反而要立他為宰相的主要原因之一。對于張良等韓人來說,由自己輔佐的劉邦擔任秦王,由與韓國有血緣關系的嬴嬰擔任秦相,這無疑是最好的結局。

 

討論完嬴嬰的身份,我們再討論趙高的身份。按照《史記·李斯列傳》的記載,趙高在殺胡亥后是想自立為王、甚至自立為帝的,奈何文武百官不從,這才不得不讓位給嬴嬰。于是就有人質疑,趙高不是宦官嗎?宦官怎么能當皇帝呢?

 

其實,趙高本來就不是宦官,即后世理解的被閹割的太監。讓后世產生誤會的,主要是在《史記·李斯列傳》中,胡亥為趙高辯護時說的“夫高,故宦人也”,但宦人并不等于宦官。《說文》記:“宦,仕也。從宀從臣。”宀(mián),象形字,即深邃的房屋。臣,象形字,其甲骨文、金文的形狀皆像一只豎立的眼睛。


古時,奴隸在主人面前不敢抬頭,只能低著頭以示俯首屈從之意,而人在低頭時,眼睛看上去就呈豎立的形態,故臣的本意就是男性奴隸。宦,則是高門大戶里的男性奴隸,引申為君王的家奴,而君王的家奴顯然不止是被閹割的太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轄境內的百姓皆可視為君王的家奴,故宦有出仕做官之意。如《左傳·宣公二年》記:“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顯然,這里的“宦”絕不是說當了三年的太監,而是說給趙宣子當了三年的奴仆。按《史記·蒙恬列傳》的記載,趙高本是趙國王室的遠支,母親曾遭受過刑罰,世代身份卑賤。秦始皇聽說趙高很有能力,又精通法律,故而提拔他為中車府令,又讓他教胡亥學習司法判案。因此胡亥說“夫高,故宦人也”,是指趙高早年就是他的家臣,而不是說趙高以前就是太監出身。至于要論證趙高不是太監,我們至少可以列出以下三條證據:

 

第一,中車府令是執掌乘輿之官,而從秦始皇陵出土的車馬御者皆有胡須。秦始皇既讓趙高執掌乘輿,負責自己的出巡事宜,則說明趙高必定擅長駕車御馬,不可能是被閹割過的太監。

 

第二,史書明文記載趙高的女婿叫閻樂,可見趙高是有女兒的。后世宦官掌權后常有廣收義子的做法,但卻沒聽說哪個掌權的宦官是只收義女,而不收義子的。可見,趙高自己是有生育能力的,不可能是被閹割過的太監。

 

第三,在漢代典籍中,有大量文章討論秦朝滅亡的原因,卻未有只言片語討論到宦官干政,對趙高的指責也主要集中在他執法嚴苛殘暴。南朝范曄作《后漢書》,其中有一篇叫《宦者列傳》,這是史籍中首次為宦官作傳。在《宦者列傳》的開篇,范曄寫道:“其能者,則勃貂、管蘇有功于楚、晉,景監、繆賢著庸于秦、趙。及其敝也,則豎刁亂齊,伊戾禍宋。”這里面提到六個宦官,其中勃貂、管蘇是因為自己有才能而為國家立功的,景監、繆賢是因為推薦賢才而為國家立功的,豎刁、伊戾是給國家帶來禍害的。可若要說禍害,豎刁、伊戾給國家帶來的禍害程度與趙高怎么能比?范曄不在此將其列入,是因為知道趙高不屬于宦官。在《宦者列傳》的末尾,范曄寫道:“三代以嬖色取禍,嬴氏以奢虐致災,西京自外戚失祚,東都緣閹尹傾國。”可見在范曄看來,秦朝是因奢侈暴虐而亡國的,因宦官干政亡國的是東漢。事實上,正是因為東漢以及后來的唐朝、明朝飽受宦官干政之苦,所以才穿鑿附會地把導致秦國滅亡的趙高說成是宦官。

 

這樣,綜合各方面史料,我們就可以把劉邦入關前后的邏輯給串起來了:當劉邦軍行至武關時,項羽已經收降章邯,正率領諸侯聯軍朝函谷關進發。鑒于武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如果強行攻打武關,不僅會傷亡慘重,而且耗費時日,被項羽搶先入關。為此,劉邦派寧昌使秦,與趙高約定平分關中。站在趙高的角度來說,他是有理由相信劉邦的誠意的。按照懷王之約,先入關中者為王,如果趙高死守武關,劉邦必定會比項羽晚入關中,屆時什么都拿不到,為此,劉邦只有與趙高合作才能當上關中王,半個關中總比空手而歸要好。

 

八月,趙高接受劉邦的提議,將胡亥調至望夷宮殺死,隨后一面準備自立為王,一面派使者與劉邦協商平分關中之事,并告知武關守將放劉邦軍入關。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寧昌使秦后一直沒有回到劉邦軍中,因為平分關中之事還沒有得到落實,他此次談判的任務還沒有結束。然而,令趙高萬萬沒想到的是,劉邦提議平分關中是在使詐,目的只是為騙開武關的大門。不僅如此,劉邦竟然還反咬一口,說平分關中的建議是趙高提出來的,而趙高的這個提議是在使詐,然后趁虛攻破了武關。

 

按照趙高最初的算計,他當然知道殺死胡亥會得罪秦人,但他自恃在政治上有主動投誠之功,軍事上有劉邦軍作靠山,足以鎮壓秦人反抗并在關中稱王。可當劉邦攻破武關后,趙高才發現自己的處境異常兇險,外有劉邦、項羽兩支大軍壓境,內有殺死胡亥后的秦人反對。于是,趙高不得已立嬴嬰為帝,將自己殺死胡亥的弒君行為解釋成除暴立賢,這樣至少可以暫且求得秦人的諒解和支持。正是由于在形勢上有求于嬴嬰,所以當嬴嬰稱病而召趙高入宮時,趙高不得不孤身前往拜見,這才中了韓談的埋伏和刺殺。

 

九月,劉邦軍自武關沿丹水而上直逼峣關,嬴嬰在清除趙高黨羽,穩定朝廷政局后,立刻調遣京城衛戍部隊前往峣關,以阻止劉邦軍進逼咸陽。劉邦用張良之計,先以重利誘惑秦軍守將,待守將表態愿意投降后,又趁其放松懈怠而發起突然攻擊,大敗秦軍。之后追擊到藍田,再次擊敗秦軍。這樣,大秦帝國再也無險可守,咸陽已經在劉邦軍腳下了。與此同時,項羽仍在前往函谷關的途中。


206年十月,劉邦軍抵達咸陽郊外的霸上,嬴嬰見大勢已去,被迫開城投降。劉邦拒絕部下關于誅殺嬴嬰的建議,將他交給有關部門妥善安置,之后進入咸陽城。進入咸陽城后,劉邦一度為秦宮的富麗堂皇所震撼,打算留在咸陽住下來好好享受一番,但在樊噲和張良的極力勸說下,劉邦終于打消貪欲,下令將所有府庫財物都查封好,率領軍隊退出咸陽,回到霸上。與此同時,項羽仍在前往函谷關的途中。

 

十一月,劉邦還軍霸上后,召集各縣的父老豪杰道:“各位父老深受秦朝嚴苛法令的暴虐已經很久了,批評朝政的要被滅族,相聚談話的要處死刑,我曾與諸侯約定,誰先進入關中就在關中稱王,所以理當由我來出任關中王。現在我與各位父老約定,法律只有三條:殺人者處死刑,傷人者與搶劫者治罪,其余秦法全部去除,所有官員與百姓皆一切如舊。總之,我到關中來,是要為各位父老除害的,不會對你們有任何侵害,請不要擔心害怕!況且我現在把軍隊撤回霸上,就是想等各路諸侯到來后共同制定規約。”隨即派人與秦朝官吏一同到各縣的鄉鎮巡視,向民眾闡明政策。秦國百姓聽說后非常高興,都爭相送來牛羊酒食以犒勞士兵。劉邦又推辭不接受,道:“倉庫里的糧食充足,不存在缺糧的情況,就不讓大家破費了。”秦國百姓聽說后更加高興,唯恐劉邦不能在關中做秦王。此時又有人游說劉邦道:“秦國的富足是天下其它地區的十倍,地理形勢又非常好。現在聽說章邯已經投降項羽,項羽給他的封號是雍王,準備讓他在關中稱王。現在要真等章邯來了,您恐怕就無法再擁有關中了,您應該立即派兵駐守函谷關,不要讓諸侯的軍隊進來,然后逐步征發關中的士卒,增強自己實力,以抵抗諸侯聯軍。”劉邦覺得有道理,就聽從了他的建議。與此同時,項羽在新安坑殺二十多萬秦軍降卒,只帶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三人與諸侯聯軍一同朝函谷關進發。

 

十二月,項羽聽說劉邦已經平定關中,勃然大怒,命英布等攻破函谷關。再然后,就是著名的鴻門宴。

 

通過審視劉邦入關的這段行程,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發現,相較于項羽在巨鹿破釜沉舟,轟轟烈烈地一戰而定天下,劉邦是轉戰千里,卻沒有真正打贏過一場硬仗。二月在昌邑,三月在開封,六月在洛陽,劉邦軍皆因無法攻克而棄城轉戰,之后在攻打宛縣、武關和峣關時,劉邦皆是以勸降和使詐為主,軍事行動更多是扮演輔助角色。由此可見,劉邦的戰術水平是不如項羽的,但他的戰略水平卻遠高于項羽。當他實力不足以孤軍深入滅秦時,就靜如處子般在碭郡做南北折返,當他發現秦國大勢已去后,就動如脫兔般快速向西推進。由于他不執著于一城一池的得失,故能領先項羽兩個月進入咸陽,又在這兩個月的時間內廣收民心,使得關中成為劉邦日后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根本。反觀項羽,他在七月收降章邯后,本來是完全可以領先劉邦進入關中的,卻一路上磨磨蹭蹭,期間還坑殺二十萬秦軍降卒,埋下與秦人的血海深仇,會在這兩個最關鍵的事情上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問題當然還是出在戰略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劉邦的西征夢
沒有談不來的合作,只有摸不準的利益點!弄準了啥都有!
(26)【讀通鑒】第一個進入關中的究竟是劉邦還是武安侯?
揭秘:胡亥不是趙高扶持起來的嗎 趙高為什么還要殺胡亥
新視角讀《史記》之六十八 劉邦避實就虛攻占咸陽
李開元:《史記》中的口述史 | 書店里的大學公開課上海書城專場第一講課前預習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汽车| 泗洪县| 遵义县| 文昌市| 曲松县| 临夏县| 盐城市| 温州市| 海伦市| 土默特左旗| 兴义市| 分宜县| 台安县| 疏附县| 丰宁| 资兴市| 宝山区| 南宫市| 镇坪县| 新干县| 崇礼县| 新化县| 明水县| 通许县| 西和县| 康保县| 治县。| 大名县| 政和县| 独山县| 准格尔旗| 兴安县| 白沙| 滁州市| 修文县| 安新县| 阜阳市| 烟台市| 广昌县| 遂平县| 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