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紅老師的第二本地域散文和情致詩的合集《聽古城》,在淮南書城一樓的“淮南作家”,二樓的“讀書會”均有展示,可以免費閱讀。同時展示的還有《詩意八公山》。
用漢字解讀女人,尤其是解讀婚姻里的女人,怎么解讀?這需要從女媧補天說起。這個神話的內容已經婦孺皆知,這里不再贅述,我們需要另辟話題。
我有一架古琴,款式伏羲。當時,斫琴的師傅建議我購買蕉葉等款式,因為伏羲是男人,蕉葉款的嬌媚更適合女人。我說非伏羲莫屬。
伏羲是人類始祖,三皇之一。女媧摶土造人,也是人類始祖。她是伏羲的妻子,于是被稱作媧皇。兩人還有一層關系,就是兄妹。兄妹結婚,用現在的科學視角審閱,屬于近親結婚,是絕對不允許的。但是,家庭的結構始終是與社會發展的程度相適應的。在人類有別于猿人之后的一段時間內,人類的家庭婚姻處于群婚階段。女媧與伏羲的結合,已經進步到血緣婚。
1
顧名思義,血緣婚是以同胞兄弟和姊妹之間的結婚為基礎的,隨著婚姻制度的擴大,才逐漸把旁系兄弟姊妹包括在婚姻范圍內。與群婚相比,血緣婚已經排斥母子輩、父女輩的群婚,它是進步的。
我列舉此例用意何在?我的意思是:請看處在婚姻進步狀態中的人類始祖女媧的“媧”字,使用的部首是“女”。這有什么玄機嗎?
泱泱華夏,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已經有四千余年。一個簡單的漢字,包含的信息密度卻可能很高。這種表意性質的文字,形音義之間存在一定的理據。
作為人類始祖,媧皇的“媧”字使用“女”字旁,不是孤立的、偶然的現象。早期帝王之姓都是從的“女”字旁。就連重要的“姓”字也是“女”字旁。由此可見,女人的重要性。
2
我供職的學校建筑敦儀,蕩漾著傳統文化的氣息。在四樓的廊道里彩繪了一些圖畫,其中的一幅說的是娥皇和女英的故事。
娥皇和女英是五帝之一堯的兩個女兒。堯發現舜賢明、恭順,就把她們嫁給了舜。舜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名字叫做象。這是一個貪得無厭、冷酷無情的人,曾多次想置死地于舜。后來,舜與象共妻于娥皇和女英。
這種婚姻不能用現在的道德標準去評判,不能理解為舜妥協了。這需要從婚姻制度發展的角度去解讀。那時的婚姻形式,已經從血緣婚發展到多偶婚。就是兄弟共妻,姊妹共夫。
舜帝南巡,崩于蒼梧之野,葬于零陵。娥皇和女英千里尋夫,來到零陵。以涕揮竹,竹盡斑。二妃死于江湘之間,是為湘君。
婚姻的進步,需要女人的演繹,需要真情和專一,需要大膽地舍棄。中國漢字是不是為了旌表她倆?于是,娥皇和女英的名字里有了“女”字。
3
夏朝是我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存世約四百年時間。夏朝的最后一位國君是桀,此人文武雙全,但政治暴虐,生活淫亂。夏桀寵幸的一個妃子叫做妹喜。為了迎合妹喜的嗜好,就建造了奢侈的酒池,并在廊柱上掛滿肉食。酒池肉林便成為形容荒淫腐化的成語。妹喜沉淪為妖魅國君,禍害天下的代名詞。
無獨有偶,她的名字里也有“女”字。其實,妹喜只是一夫多妻婚姻制度的反抗者,只是她的反抗方式令人不齒。后來,夏桀又有新寵,妹喜也移情他人。
在夏朝,妻室之爭有自己的特點。“夫容易棄妻,妻也會另覓新歡。那個時候,還沒有形成烈女殉夫,守貞聽命的觀念。不過,女人已成為男人淫欲的工具和政治上的犧牲品。就夫妻關系而言,尚未脫離對偶婚的遺俗”。(江玢玲教授著《中國婚姻史》第19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4
對偶婚是我國婚姻變遷鏈條中的一環,是多偶婚的后繼,是一夫多妻制的前奏。一夫多妻也可以理解成一夫一妻,只是理解的角度不同。對男人而言,可以一夫多妻,對于女人而言,必須一夫一妻。隨著私有制和階級的出現,男子在經濟地位上的絕對優勢,女性成為生孩子的簡單工具,“婦女是最先做奴隸的人類”。
寫到這里,我注意到了婦女的“婦”字,所以,我想寫一寫“婦好”這個歷史上的女英雄。商朝取代夏朝以后,婦女地位較高。有相當多的財富,可以獨立經營田產,在國家政治軍事生活中,有的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婦好。
婦好是三千多年前的傳奇女性,戰功赫赫。她是武王丁的第一位王后,是正式出現在考古文獻的中國第一位女將軍。曾多次受命征戰沙場,平叛了許多周邊國家及外族的侵略,為商王朝開疆擴土立下汗馬功勞。還是女子“好”啊。
5
六百年商王朝的敗家者是暴君紂王,此人荒淫殘暴,窮奢極欲。紂王的原配姜皇后,慈悲淑德,深受百姓愛戴。她去勸諫不理朝政的紂王,妲己趁機誣陷,姜皇后被挖眼炮烙,屈死西宮。靈魂被太白金星召回天界,永駐天府星。
后來,姜子牙封神的時候,姜皇后被封為天府星。主管慈悲、才能、財物。紂王則變成齷齪的暴君標簽。頗有美色,能歌善舞的妲己則淪為妖媚的符號。
姜皇后和妲己兩人,一正一邪,為什么她們的名字里都有“女”字?是封神演義的結果嗎?不是,這是母系氏族時期,女權現象在漢字里的體現,在社會生活中的遺跡。
奴隸社會是階級社會的初始形式。夏、商兩代雖然實行多妻,但還沒有嫡庶制度。還沒有形成后妃體制和媵妾制度。不論是妃、妻、媵、妾,她們從“女”字旁。不論地位怎么劃分,都是夫權制度下朝不保夕的女人。
6
武王伐紂,一夜之間,占領朝歌,西周建立。周武王姬發,雄才大略,任姜子牙為師,拜周公為傅。周公制禮以后,周人在宗法思想支配下,只接受嫡長子繼承制。如果統治者嬖于私愛,廢長立幼,名不正言不順的話,必遭政變。
后來,周幽王寵幸美女褒姒,常常是連續幾天都不理朝政,只在宮里造人,一年后,生下一子,如獲至寶,取名“伯服”。周幽王和褒姒聯手陷害王后申后,改立褒姒為后,伯服為太子,并烽火戲諸侯。他們的倒行逆施令人“不服”。
申后的父親申侯得知消息后,率領西戎等部直殺鎬京,西周滅亡。你看,君王之“姬“姓,壟斷中國上千年的嫡長子繼承制之“嫡”,嬖愛之“嬖”,妹喜妲己之同流的褒“姒”,但凡與中國歷史變遷緊密相連的人物和事物,哪個能離得開“女”字?
7
有道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他建立起中國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他認為自己功過三皇,德沒五帝,所以自稱皇帝。他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朝的暴政誰敢反抗?秦朝的長城誰能推倒?只有柔弱雙肩的孟姜女。孟姜女哭長城是中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秦始皇建長城時,勞役繁重。孟姜女剛新婚三天,丈夫就被拉去服勞役,修長城。孟姜女日夜翹首企盼,等不來絲毫訊息。就攜帶起給丈夫做的寒衣,歷盡千辛萬苦趕到長城腳下,那里到處是累累白骨。孟姜女咬破手指,一滴滴滴在白骨上。終于,她殷紅的鮮血滲進一根白骨中。她知道那是自己的丈夫,悲慟之情井噴而出,她嚎啕大哭,哭了三天三夜,呼啦啦,長城倒下了八百里……
一個是一怒而天下懼,一個只有嚶嚶的哭泣,他們之間力量懸殊十萬八千里,但是,在名子里,“嬴”政和孟“姜女”都平等地使用了“女”。
8
辛亥革命一聲炮響,炸毀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制度。但是,完全廢除殘害中國婦女的一夫多妻制度是1949年以后。是年,神州大地確立了一夫一妻制度。
女人吶,悲苦的女人,陰險的女人,無奈的女人,可敬的女人。她們都是從少女階段走來的女人,都有過曼“妙”的青春。無論她們是否秀外慧中,當年,她們都是可愛的“姑娘”,如果沒有外力脅迫,她們自己能夠主宰命運的話,都會成為純潔的新“娘”。當女子具有“賢”良的品德之后,就有資格當“娘”了。這時的女人是“安”全的。
“安”字的上部是房頂的象形。古人知道,女子有了住所才能安全。這種認知只有到了新中國才真正得到實現。回到房子里遮風擋雨,阻止獸類的侵害,是人類共有的需求,為什么造字的時候,不用“人”來代替“女”呢?因為有了女人的家庭才是安定幸福的家庭。
中國漢字,平仄流韻,記錄華夏的婚姻史。中國漢字,落筆成畫,繪出女人的身姿。讓世界來認識我們的中國漢字吧,來了解漢字里的一個個蕩氣回腸的故事。
《用漢字解讀女人》 2018.12.31
作者:崔小紅,中學語文教師,心理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