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腰痛的原因有很多種,諸如腰椎間盤突出癥、骨質疏松、強直性脊柱炎、腰椎結核、腫瘤等等。其中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腰痛最為常見的原因之一。
那么出現腰痛后,自己如何判斷是不是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的呢?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原因
為了更能理解下文內容,這里簡要介紹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原因,但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原因又十分復雜,涉及到諸多方面;所以這里只做一點介紹,為下文鋪墊。
隨著年齡的增長,過了青春期以后,人體的各種組織就開始出現退行性改變,其中腰椎間盤也不例外。
過了青春期以后,腰椎間盤的髓核會逐漸發生脫水,原有的彈性逐漸消失,此時如果腰椎受到巨大的外力,例如:腰椎的外傷,腹壓突然增加(咳嗽)等,可能會造成了腰椎間盤纖維環的破裂,髓核從裂口突出進入椎管。突出的髓核組織壓迫和刺激神經根、馬尾神經,從而引起一系列的臨床癥狀。
腰痛同時伴有下肢放射痛,這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癥狀之一。
由于腰椎間盤癥中絕大部分(95%)的突出部位都是發生在L4/L5、L5/S1的椎間隙中,而這兩個椎間隙正好是坐骨神經的發出部位,所以腰椎間盤刺激的神經,幾乎都是坐骨神經。
因此,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的坐骨神經痛的范圍,幾乎就是坐骨神經痛支配的范圍,疼痛的形式多為放射性疼痛,由臀部、大腿后外側、小腿外側至跟部或者足背部。
在活動時椎間盤無時無刻不承受著壓力,所以突出的椎間盤也在不停的對周圍組織產生刺激,從而疼痛就會在活動時加重。反之,休息時刺激減少,疼痛也就會緩解(也存在少數人臥床休息后仍不能緩解的)。
在病變的椎間隙、棘突旁可能會有較明顯的壓痛,如果叩擊壓痛點,可以引起下肢的放射痛。
該檢查需要有人協作才能完成,具體做法是:患者雙下肢伸直仰臥,檢查者一手扶住患者膝部使其膝關節伸直,另一手握住踝部并徐徐將之抬高,直至患者產生下肢放射痛為止,記錄下此時下肢與床面的角度,即為直腿抬高角度。
正常人一般可達80度左右,且無放射痛。若抬高不足70度,且伴有下肢后側的放射痛,則為陽性。
當下肢抬高時,坐骨神經受到牽拉,加重了突出的腰椎間盤對神經根的刺激,因此出現放射痛。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檢查方法還有很多,例如:直腿抬高試驗加強試驗,屈頸試驗、挺腹試驗、下肢后伸試驗、弓弦試驗等等。在這里就不再一一展開介紹了,有感興趣的可以搜索相關知識。
通過上述的特征可以大概的判斷,腰痛是不是傾向于腰椎間盤突出癥。
但是要想通過這些方法就來確診是腰椎間盤突出癥,未免顯得有些證據不做,因為始終還是沒看到腰椎間盤的突出!
因此腰椎間盤的確診仍然是以影像學檢查為主!
如果最后確診是腰椎間盤突出癥該如何治療呢?
大多數病人可經非手術治療緩解。只有少數病人需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常見的方法有:
(1)絕對臥床休息:急性病人一般于臥床3周后可好轉。此時應逐慚開始腰背肌鍛煉,并可在腰圍保護下起床活動。
(2)牽引、推拿按摩、針灸:牽引能進一步減輕椎間盤內的壓力,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使用。推拿按摩手法應輕柔,可有效緩解肌緊張。
(3)藥物:藥物治療包括中藥和西藥治療,西藥主要有使受壓的神經根水腫消退,減輕炎癥反應的藥物。也可使用止痛藥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