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既擁有獨立個體特征且具備父母雙方部分特征的綜合體。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可以被量化的知識量多少,更多的是那些不被發現、隱藏在所謂“性格”、“天賦”中的影響。
清華教授劉學鋒一針見血的指出,無論孩子的天賦有多高,當他們的父母擁有這3句口頭語的時候,他們的天賦發揮大打折扣,很難在未來成長的時候起到作用,將來很難有出息。
劉學鋒指出,很多人長大后對父母仍會做夢夢到考試考砸被父母批評或者躲避結果,其實這源自于在學生時期的壓力與困境。對于孩子來說,對比是把雙刃劍,當發揮得當的時候,能夠讓孩子激發學習興趣以及好勝心,讓他們一往直前,同樣也會出現他們無法克服自卑畏難心理,導致學習陷入負面循環,一蹶不振。
對于孩子們來說,當考試考砸了之后,最不想聽到的一句話,想必就是“你看看xx家的孩子,再看看你”的對比。對本身就關心考試學習的孩子來說,這是一種巨大的壓力以及自我羞愧,而對原本就沒有學習興趣的孩子來說,這句話只會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徹底失去學習興趣。
隨著孩子年齡長大,自我意識以及思考也變得更加強烈,新期待成長下的年輕人,與時隔20年差距的父母之間,自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
對家長們來說,出現矛盾的時候,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你懂什么!”因為經驗、觀點的不同,尤其是對于智商高容易早熟的孩子們來說,家長直接的否定,遠比雙方討論以后的結論更傷人,這直接否定了他們的思考以及個人,對于有這句口頭語的家長們而言,學會去傾聽,尤其是去溝通不同的意見,對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
“我就知道你xxxx”這種馬后炮式的評論,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批評,而是隱藏在這句話背后更深層的意思:“你這個人本身就不行”。
對孩子們來說,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的,他們在快速變化的環境、海量的知識中,不斷的犯錯總結、不斷的積累成長。對他們來說,不是不能批評,而是要學會“對事不對人”這一點,家長不僅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導者,其實自己也是不斷成長的經歷者,學會用看待發展的眼光去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更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