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篇關于土木堡的了,梳理的也差不多了,感謝各位看官的七篇觀看,接著上文講最后一篇。
英宗回京按照明實錄的記載,是朱祁鈺告訴瓦剌的使者讓楊善接回來的。但是瓦剌后來被消滅了,這人也找不到了。所以朱祁鈺說沒說誰也不知道了。反正楊善出使瓦剌的時候朱祁鈺沒讓他接。他是自己去的
英宗回京明朝方面沒有派出一兵一卒,是也先派了500騎兵護送回來的。
英宗往回走的時候內閣都已經研究接駕的儀式了,于謙和左都御史王文還在反對。所以英宗復位他倆先倒霉這一點都不意外。
英宗到京之后,按照明實錄記載,朱祁鈺和英宗相擁而泣,場面一度溫馨。但真實的情況是不是這樣值得商榷。文武大臣請求朝見上皇,就是想見英宗一面,朱祁鈺都沒答應,直接送到南宮圈禁起來了。
在南宮里護衛(wèi)英宗的不是明軍,而是也先派來的二十個勇士,寸步不離,晚上睡覺都把英宗圍起來,而且除了左都御史楊善,英宗不讓任何文官接近他,誰也信不著。因為英宗心里清楚有人不希望他回來。
英宗回來之后,景泰元年,于謙和石亨開始對京城的軍隊進行整合,剛開始是六萬,后來是十萬,到景泰三年十二月份,京軍中的十五萬人被分為十個營,都受總兵官武清侯石亨節(jié)制。而于謙以兵部尚書的身份參贊軍務。這就是明朝非常有名的十團營。說一下他們這么干的目的,京軍原來分為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分別是一些勛貴帶著,比如安遠侯柳溥,恭順侯吳瑾。石亨和于謙跟這些勛貴不是一路的,他們就是要把軍權搶過來。
京城在冊的軍隊是十七萬,他倆就控制了十五萬。這就和內閣一樣,就是英宗朝的武將和勛貴也成擺設了。景泰三年四月,朱祁鈺想更進一步,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當太子。但是換太子這個事朱祁鈺自己不能說,(那就有點不要臉了),所以這事必須由大臣提出來,不過尷尬的是滿朝文武都看出他有換太子的心了,但是就是沒人搭茬。
后來是一個廣西的都指揮,叫黃玹因為犯事被下了大獄,為了討好朱祁鈺,黃玹在獄里上了一封奏疏,提出陛下天位已定,為什么不將東宮換成自己的兒子。
朱祁鈺看到這篇奏疏之后如獲至寶,馬上著急文武大臣讓大家討論一下,結果大臣的反應非常的不好,沒人買他的賬。都表示很震驚,你沒事?lián)Q太子干嘛。為了讓這些人同意換太子,朱祁鈺是下了血本了。
戶部尚書陳循、高谷給了一百金,吏部侍郎江淵、禮部侍郎王一寧、戶部侍郎蕭鎡、翰林學士商洛各給了50金。所以朱祁鈺賄賂大臣這個事肯定是真的,因為有數。
光給錢還不行,寧陽侯陳懋,武清侯石亨,禮部尚書胡瀅,吏部尚書王直加太子太師銜,安遠侯柳溥,戶部尚書陳循,工部尚書高谷,兵部尚書于謙,加太子太傅銜這還沒完,太子少師封了三個,太子太保封了七個。其他升官的就不一一列舉了,太多了,密密麻麻一大篇子。
內閣對于誰當太子其實是不關心的,誰當都一樣,只要你給好處我就可以同意。但是換太子有一個人的損失最大,就是英宗的母親孫太后。因為原先太子朱見深是她的孫子,朱見深要是繼位她就是太皇太后,那是什么身份,而朱見濟繼位她什么都不是。因為沒啥關系。所以朱見濟被立為太子的第二年,景泰四年的十一月就毫無征兆的暴斃了。
在朱見濟暴斃的前三天,東宮侍講就是給皇太子講課的師傅,還進行了一次大的變動,所以朱見濟暴斃,內閣那些文官參沒參與不好說。因為內閣一直分成兩派,一波是朱祁鈺繼位后提上來的,這是他的嫡系。另一波就是正統(tǒng)朝的老臣,他們是喜歡英宗的。兩撥人一直在博弈。
景泰六年朱祁鈺一直沒有立儲,因為他沒有兒子了,這時南京大理寺少卿廖莊在面圣的時候,突然提出讓上皇就是英宗,出來接受大臣的朝拜。這一下就杵朱祁鈺肺管子上了,廖莊當場被打了八十大板,流放陜西。然后朱祁鈺不解氣,又把在大獄里的禮部郎中章倫和監(jiān)察御史鐘同也暴打了一頓。這兩個人是因為之前和朱祁鈺說,你既然沒兒子你就還立朱見深當皇太子得了。所以被下的獄。(鐘同直接被打死)。
第二年,景泰七年,朱祁鈺的皇后暴斃,然后接著景泰八年,朱祁鈺本人也不行了,病倒了。也就說一家三口,都出了事了,很蹊蹺。這個我懷疑是孫太后下的手。英宗他娘孫太后掌控后宮幾十年,隨便弄點藥還是手拿把掐的。
和朱祁鈺生不出兒子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被圈禁的英宗,八年反而生了三個兒子。(所以皇帝生兒子有時候自己可能說了不算)。
景泰八年正月,朱祁鈺病倒還沒死呢,大臣就已經給他準備后事了。禮部尚書胡瀅就非常關心的問朱祁鈺,皇上身體怎么樣啊,死后皇位怎么整啊。
于謙、王文還有朱祁鈺身邊的太監(jiān)是想立襄王的兒子的,就是不想還位給英宗,因為英宗一復位他們肯定倒霉。但是武清侯石亨就算是個武將,他都覺得這事不成立,因為皇太后、太上皇還有原先的皇太子朱見深都在宮里,現(xiàn)成的。你們還想上外頭找一個藩王繼位,哪朝也沒有這個規(guī)矩,所以石亨果斷的拋棄了于謙,倒向了英宗。
石亨的身份相當于九門提督,控制著京城。皇宮里又是孫太后的天下,他們倆里應外合,英宗就復位了。所以英宗復位奪門之變沒有說的那么驚險,那基本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徐有貞就是個跑龍?zhí)椎模麤]什么關系。至于土木堡兵變還有京城保衛(wèi)戰(zhàn)中,攔著英宗不讓他回來那些人后來都被處理了。只不過有的是當時處理的比如于謙,有的是當時處理不了后來處理的,比如石亨(天順四年)。
最后說一下也先的結局,景泰元年英宗回京之后,也先馬上停止了進攻,明朝關外的獨石馬營等八個屯堡也就自己回來了。十月宣府總兵朱謙還報說也先五千騎兵寇邊,后來一核實,原來是也先三千多人帶著四千多的馬匹和駱駝來朝貢了,是個誤會。
之后景泰二年景泰三年每一年,也先都來朝貢,但是朱祁鈺因為英宗回來對也先恨之入骨,也先來貢馬,正常明朝是要派人還禮的,但是朱祁鈺就是不派,禮部尚書、戶部尚書還有吏部尚書一再跟朱祁鈺說,咱們要珍惜眼前和平的局面,搞好關系,朱祁鈺就是不聽,他轉而扶持也先的姐夫脫脫不花。
景泰二年五月朱祁鈺敕書脫脫不花稱他為可汗,并賜給金銀絲綢還有蟒服和文椅,這都是很貴重的賞賜,朱祁鈺是上半年重賞脫脫不花,下半年脫脫不花就和也先打起來了,因為脫脫不花他姓孛兒只斤是成吉思汗的后人。這在草原就有天然的號召力,也先知道脫脫不花對自己有重大的威脅,所以先下手為強,半年多就干掉了脫脫不花,史書有說是景泰二年的,準確的時間應該是景泰三年初的幾率比較大,因為景泰三年的二月也先主動把殺死脫脫不花的消息告訴了朱祁鈺,還獻上兩匹馬。那意思就是現(xiàn)在草原我說了算了,你沒的選了,現(xiàn)在只有我能代替瓦剌來朝貢。
但是朱祁鈺還是拒絕和也先貿易,然后瓦剌就陷入了殘酷的內斗,景泰五年的十月,也先被殺,也先的弟弟賽罕王被殺,手下博彥帖木兒被殺,弟弟大同王西逃,瓦剌就徹底亂了。
史書里寫也先死后,明朝的北方就安靜了,就沒有威脅了,他們寫書的時候都不過腦子,因為瓦剌削弱之后黃金家族就把北方草原統(tǒng)一了,實力更強了。所以我們能看見,從憲宗開始北方就已經不歸明朝管了。
土木堡完結,別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