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時候,正是黃鱔大量上市的時候,在農村的一些集市上,經常有人提著水桶在售賣黃鱔。他們都說這些是自己在農田里抓的野生黃鱔,一斤要賣到四五十元。
如果你真的相信了,那就被騙了。這些絕大多數都是養殖的黃鱔,因為如今野生的黃鱔根本不用拿到集市,直接都是上門去購買,非常的搶手。
說起黃鱔,在以前真的被農民視為農田害蟲,每年都要在稻田里抓不少的黃鱔,但是當時怎么抓都抓不完,到了第二年又有很多黃鱔。
而如今野生的黃鱔已經很少見了,基本都是養殖的了,不少農民靠養殖黃鱔就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理。你們愛吃黃鱔嗎?對黃鱔了解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別看黃鱔在農村很常見,但是很多人卻并不了解它。
在民間黃鱔也叫鱔魚、鱔等,它是一種長得有點嚇人的動物。乍一看是不是很像蛇呢?記得小時候晚上去稻田里抓黃鱔,就多次抓到了水蛇,只因它們實在是太像了。
黃鱔一般都是在有水的地方,像水稻田、水塘、河邊和一些沼澤地就很常見,尤其是農民種的稻田里。
黃鱔是一種晝伏夜出的動物,它們白天一般都是在洞穴里面,而到了晚上就從洞里面鉆出來捕食了。它其實是一種兇猛的肉食性動物,主要是以一些小魚、小蝦,還有各種昆蟲為食,且食量比較大。
你可知道,黃鱔是一種會轉變性別的動物呢?每一條剛生出來的黃鱔都是雌性的,直到它們性成熟,完成了第一次生育以后,也就是當黃鱔當了媽媽以后,它們就會轉變性別。
然后就卵巢這些雌性的器官萎縮了,而雄性的一些器官開始發育,等到第二次繁殖的時候,它們就是“爸爸”了。
黃鱔就是如此的神奇,這也是大自然中為數不多,既能當媽媽,又能當爸爸的動物。但是當它當了爸爸以后,性別也就不能再次轉變了,從這以后它們直到死都是雄性的。
這也是為什么,一般個頭小的黃鱔都是雌性的,而個頭大的都是雄性的。別看平時所見到的黃鱔個頭不大,但是它們的壽命很長,有些可以長到1米左右,體重超過兩三斤。
在國外的黃鱔最大說能長到10斤重,你們見過嗎?
在過去,農民種植稻田,基本上都會想辦法把稻田里的黃鱔抓了,或者是盡可能地殺死。甚至有些農民對于黃鱔還是比較討厭的。
這是因為黃鱔對于稻田里甚至的水稻來說,確實是一種害蟲。黃鱔主要是在稻田的泥巴里面活動,它們天生就是打洞的高手。
雖然黃鱔沒有爪子,可是它的力氣很大,而且身體又很細長、光滑,體表還有黏液,這樣在泥巴里面就能快速地打洞。
而黃鱔打洞可不是好事了,如果是在田埂處打洞,就會導致稻田里面的水肥大量流水,而稻田如果沒有了水,對水稻的生長是非常不利的。像過去農民種植稻田,幾乎每年都要修理一下田埂,給它加固、加厚,就是避免黃鱔打洞導致稻田漏水。
另外黃鱔在泥巴中活動,它們還會破壞水稻的根、咬死根莖等,這樣對水稻的生長一樣是不利的。
尤其是在過去稻田里面的黃鱔比較多,有些更是可以說泛濫成災了,一鋤頭下去就能挖出來好幾條,一會兒功夫就能在稻田里抓十來斤。
黃鱔在過去是一種很美味的河鮮,很多人常在干農活的時候,會把黃鱔帶回去,給家里人來改善一下伙食。
一般只要把黃鱔用清水養幾天,然后就可以直接把它用來烹飪的。像我的家鄉這邊,過去愛吃盤龍黃鱔,就是直接把黃鱔整條地放到鍋里用油爆炒,這樣的黃鱔都會盤著如同一條龍一樣。
吃的時候,只要在頭部兩三厘米的位置咬一口,然后一撕就把黃鱔一分為二了。這個時候就只要把它的內臟、腸子和頭部去掉,其他的部位都是可以吃的,非常的美味又下酒。
不過需要注意,做盤龍黃鱔的一般都是小一點的黃鱔,像大條的黃鱔就不適合做了,因為這些黃鱔骨頭吃起來不好下咽。
而且需要注意一點,就是黃鱔雖然很美味,但是它的血液是有毒的,是千萬不可以直接生吃的,如果沒有烹飪熟透也不能吃哦。
在過去,很少有人養殖黃鱔,只要想吃了就去稻田里抓就可以了??墒窃诮┠?,野生的黃鱔很少見了,好多地方都已經很難見到黃鱔了。
可是黃鱔非常的鮮美,營養價值也很高,市場的需求量非常大,于是就有人開始養殖黃鱔,特別是在南方地區它已經成為了熱門的水產養殖項目,在近些年不光是很受國內消費者的喜愛,還常年出口到國外,這些養殖的黃鱔在市場上也能賣到三十幾元一斤。
不過養殖也是有風險的,黃鱔養殖看似簡單,但也是需要有技術才行。
像我村里前幾年有個小伙子就跟風養殖黃鱔,承包了幾畝地的魚塘,可是因為技術不到家,不僅沒有掙到錢,甚至可以說是血本無歸。而且在最近幾年,養殖黃鱔的人多了,價格也比之前下跌了不少。
于是有些養殖戶為了賣高價,就會把養殖的黃鱔冒充野生黃鱔賣,一斤價格要貴上一二十元,聽說在有些地方野生的黃鱔都要賣到八九十元一斤了,還供不應求。
但是也有不少人就是寧愿購買養殖的,他們認為野生的和養殖的味道差不多,而且野生的可能還有很多的寄生蟲,這方面還不如養殖的。
各位朋友們,你們喜歡吃黃鱔嗎?小時候可有抓過黃鱔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