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交替,天氣也逐漸變得熱了起來,大家的騎行隊伍又開始出發啦!周末約上隊友來個騎行兜風局,爽哉爽哉啊!彎道壓車、爬坡沖刺、小環賽刺激下心肺,每個騎行者的心中都藏著一個沖刺手、突圍者。騎手總會說“騎行是一種生活的態度,雖然是一項以速度分勝負的賽事運動,但卻可以讓處于快速生活節奏中的自己變得慢下來。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騎行運動中的‘輪組變速’那些事兒”,知識點很多,拿好小板凳兒認真看~
l 什么是變速系統?
l 傳動系統包括什么?
一句話概括:變速器的出現帶動鏈條到達不同的齒盤,而改變踩踏的齒比,面對不同的地形可以選擇最適合的齒比,節省體力,也是變速自行車運動的魅力。
1、較大的齒比,前大后小,踩踏會稍微費力,而能夠提高速度;
2、較小的齒比,前小后大,踩踏相對省力,但是速度較慢。
l變速系統組成
自行車除了車架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變速系統+制動的組合。傳動系統包括飛輪,大盤,前后變速器,鏈條,左右一體式剎變把,大概就是全部的零件了。這次針對如何挑選傳動系統趕快做筆記吧!
曲柄53/39、52/36、50/34傻傻分不清?
標準硬漢型:(53)齒外環和一個較小的(39)齒內環。
2.第二常見的曲柄是一種緊湊爬坡型。使用更小的內環(34齒),與(50齒)外環大幅減輕齒比,爬陡坡時更容易。
3.當然把兩種類型結合發展出攻守兼備型,它使用(52齒)外環和(36齒)內環的組合,結合兩者優點,上坡沖刺兼備是全方位的好選擇。
卡式飛輪
鏈條
前變速器
前變速器以兩種方式安裝在車架上,卡式直鎖型與環式固定型,前者用螺栓固定后者使用夾具扣住。前變速器需要搭配雙盤或是三盤曲柄,再依據9、10或11速傳動系統,因為11速系統的鏈條比較窄會影響上鏈的順暢度。
后變速器
后變速器需要搭配飛輪齒比的范圍來選購。一般分為短,中,長腿齒比越大就需要越長的腿來移動。當選擇好腿長后還要選擇系統的9、10或11速傳動系統相匹配。絕大部分不同等級的后變速器,在機械和功能上是相同的,更貴的產品通常更輕有些會使用碳纖維,甚至可以考慮電子變速系統。
一體式剎變把
最常見的是shimano的STI。
在STI剎把設計兩個撥桿 -后面小撥桿和剎車桿本身,兼作變速。
sram的系統被稱為雙拉桿。同一只拉桿輕壓一次降擋,重壓一次是升檔。
Campagnolo的使用一個小撥桿+剎車把內側的小按鈕組合。
SRAM的系統被稱為雙拉桿。同一只拉桿輕壓一次降擋,重壓一次是升檔。
公路自行車具體怎樣變速?
正常使用周期后要做保養,相對應的線松了都會影響變速、剎車,去車店讓技師調一下。
山地自行車正確變速指南
山地車變速器有3*6,3*7,3*8,3*9之分,大同小異,這里就以前3后9=27為例。
27速車指牙盤為3個盤,飛輪齒輪有9個不同速度的變速器,一般認為3*9=27所以簡稱27速變速器。
正確的使用方法是:
前面是1檔,后面最好配12345檔使用;
前面是2檔,后面最好配234567檔使用;
前面是3檔,后面最好配789檔使用。
因為使用中在某些特定的檔位,鏈條會處在一種極度損耗的狀態中,比如說前1后9的檔位時,或者前3后1時,雖然可以正常行駛,但鏈條從上面看是斜的,時間一長,鏈條就會出現松動,甚至斷掉,如果亂用只會加劇鏈條、飛輪、牙盤的機械磨損.
自行車的阻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滾阻、風阻,坡阻。
1. 滾阻(數據來源https://www.bicyclerollingresistance.com/里面有詳細的測試參數,簡單說就是42.5kg載荷,28.8kmph速度):典型公路車輪胎如GP4000SII滾阻功率約12W,典型山地車輪胎如Rocket Ron滾阻功率約23W。前后兩個輪子的滾阻功率差22W。把這個差值換算到40kmph,大約是30W。
2. 風阻:我沒有找到公開的詳細風洞數據,根據Tour雜志對公路車的測試(印象里速度是40kmph),氣動性最好的公路車與最差的公路車風阻功率差能達到30W(200W vs 230W),山地車騎行姿勢比公路車更加直立,風阻肯定是高于普通公路車的,所以比起氣動性最好的公路,風阻功率至少高出30W,實際上可能多得多。
3. 坡阻:公路車取7kg,山地車取9kg,在1%的坡上,40kmph速度下,山地車阻力功率比公路車高約2W。這個數值并不大,我們就只看平路。
綜上,在40kmph的速度下,平路上氣動性最佳的公路車可以比山地車節約至少6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