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為,只有兩個人能被稱為'總',一個是任總任正非,另一個是孫總孫亞芳。任正非見了孫亞芳,可都是要客氣地叫一聲孫總的。
在'狼性'文化氛圍下的華為,孫亞芳一個女子能有這樣的成就,絕對不簡單。
說起任正非的得力干將,你可能會想到'叛逃'華為的李一男,或者被任正非稱為'以一抵百'的鄭寶用。這兩人是任正非技術方面的左膀右臂,而在管理上,華為的強大仰仗于孫亞芳。
孫亞芳生于1955年,畢業于電子科技大學。
1992年來到華為;
1997年擔任華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2016年,孫亞芳在《財富》全球50大最具影響力女性中排名第38;
2017年,中國最杰出商界女性排行榜中,孫亞芳排名第二。
孫亞芳剛來到華為,便被華為大家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的精神打動,毅然決定留在華為。
來到的華為第五個年頭,孫亞芳就被升為董事長,有的董事不同意,任正非一個個去談,力排眾議,最后讓孫亞芳全票通過。
而孫亞芳也沒有辜負任正非的信任,作為華為管理的一把手,孫亞芳永遠都是罵員工罵地最狠的那一個(比任正非還狠),但又是最為員工著想的那一個。
孫亞芳對員工要求極其嚴格,在細節上要求非常高,要是發現有員工在展覽會不打領帶,那這位員工的下場一定會很慘
華為有一次資金出現問題,已經好幾個月沒有給員工發薪水了,好不容易華為拿到了一筆貸款資金,管理層在想怎么能把錢花在刀刃上,孫亞芳提議,把這筆錢用于給員工發薪資,大家的仕氣起來了,問題也就解決了。
孫亞芳管理水平過硬,對于華為的貢獻,可以用她三次的辭職來闡述:
孫亞芳第一次辭職是在1996年,先來說說當年的情況。
在上個世紀,華為的工資高是大家都知道的,當然,現在也高,但是高薪的企業多了,也就顯地華為不是那么地突出。
曾經,任正非夸下海口,跟員工說:
我們以后在南方買房,就買帶大陽臺的,南方天氣潮濕,陽臺大才好曬錢。
的哥要是載到華為的員工,會說:我沒有零錢,你看你,華為的員工工資這么高,不差這點錢了!
最初跟著任正非的那批人也真的是賺到了錢,結果呢就是安于現狀,不想拼命了,現在什么都有了卻沒了當年的血性!
更糟糕的是,這些不想前進的老人還占了新人的位子,有才干和能力的新人上不了,新人便也懶怠下來,由此惡性循環。
任正非肯定是不想看到華為停滯不前,不前進就是在倒退,遲早有一天面臨倒閉。
于是華為開展了'主動辭職、重新競聘上崗'的整訓運動,由孫亞芳帶頭,和26個辦事處主任一同向公司遞交了兩份報告——辭職報告和述職報告。
公司根據這兩份報告做出人力需求評估,評估后再決定讓員工留下還是離開。
孫亞芳的這一舉動,為華為重新換了一輪新鮮的血液。這一次整訓活動,大概有30%的干部被替換,有些高層直接被打回了基層。
華為做出了巨大犧牲,但是人事的重新洗盤讓華為煥然一新,華為也因此進入二次創業,帶著更強大的競爭力再次出發。
孫亞芳的第二次辭職是在2007年,從1996年到2007年,華為又走過了11個年頭,這么多年的沉淀,當年的問題又出現了。
為了讓這坨生銹了的機器更高效地運轉,孫亞芳帶頭'改換工號',華為的工號是按照入職前后來排序的,001便是任正非,002是鄭寶用。
孫亞芳再次帶頭辭職,競爭上崗。打破華為的'工號文化',只要你有能力,不管你入職先后,你在華為和老員工一樣擁有同等的崗位競爭機會,甚至老員工并沒有比新員工占多少優勢。
這樣一來,老員工不敢懈怠,新員工也更加努力去展示自己的才能。
兩次換血,華為花了數十億安頓賠償離職員工,但之后帶來的企業文化和企業氛圍,效益是成倍數增長的。
但凡有一點私心和實力不夠,孫亞芳肯定不敢帶頭組織這兩次大型的辭職活動。
正是這種吧華為當'親生'的,一心一意只為華為好的態度,她才得到了任正非的器重。
1987年,華為是一個僅兩萬一千元人民幣注冊的公司,今天,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在使用華為的產品和服務進行連接。
'狼性文化'幫助華為走到了今天,而孫亞芳就是'狼性文化本狼'。
2018年,孫亞芳遞交了她在華為任職期間的第三次辭職書,這次,她成功地離開了她陪伴26年的華為。
孫亞芳在華為太耀眼了,耀眼到蓋住了新人的光芒。
這一年她63歲,也該把時代交到新人的手上了!
@雨霽陶娃娃 和你一起分享身邊事,做一個有溫度有態度的寫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