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說起斷舍離和收納力,日本主婦這個詞幾乎成了持家有道的代名詞。
在眾多擅長收納的日本家庭當中,今天要講的這個家顯得很格格不入——
住在大阪的上原太太家,整個房子幾乎沒裝門,也沒有獨立的房間,還不做任何收納定制柜,明放的物品擺得遍地都是……
那么,她為什么要花掉一家三口的積蓄,卻打理出這樣一個亂糟糟的家呢?
宮本町の住居
by 島田建筑設(shè)計事務所
之前二姑娘有寫過,比起像普通公寓樓,日本的一戶建多為獨棟的木結(jié)構(gòu)住宅,其層高、采光、格局都有很大的調(diào)整余地。
設(shè)計師島田洋為上原家設(shè)計的房子也是很獨特了,客廳、廚房、臥室、書房統(tǒng)統(tǒng)沒有墻壁和房門,整個家就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大開間。
這個房子建在大阪的岸和田郊區(qū),建筑占地面積約為50㎡,獨棟房的層高實在令人羨慕, 約7米的層高穿插了13個高低錯落的地板平臺。
像是搭積木似的,邊長3米的三角形是每個平臺的基本構(gòu)造單位,也構(gòu)成了每個開放式房間的獨立分區(qū)。
從足以停放自行車的寬敞入口起,進門后有兩條路可以上樓,地板沿兩側(cè)向上盤旋匯聚于客廳,然后再次分叉并朝屋頂露臺上升。
13塊地板平臺以螺旋的姿態(tài)由下向上,讓整個家恍若懸浮的空中樓閣。
四邊形的客廳被安排在房子的正中間,它占據(jù)了全家最重要的核心位置,此處優(yōu)秀的層高帶來的開闊視野也著實叫人羨慕。
△客廳
廚房兼餐廳處于同一平臺,由3塊三角形拼成了五邊形,還配備了足夠大的不銹鋼廚房臺面。
因為沒有做什么定制櫥柜,各色雜物填滿屋內(nèi)后長這樣——
△廚房&餐廳
廚房正上方的臥室也是等面積的五邊形,白色的空間最初只搭配了黑鋼的木臺階,等著上原一家的雜物明擺放入、填滿空地。
光從每個平臺的面積大小,看得出上原家很重視客廳、廚房和臥室這3個區(qū)域,因為它們是讓一家人團聚的交集之地。
△臥室
唯一裝了可開合門的是帶窗的洗手間,保證一家人最基本程度的私密性。
△衛(wèi)生間
家庭動線的規(guī)劃簡單而清晰,主要是兩條螺旋形的路線:向左走依次是廚房兼餐廳、起居室、大客廳,向右走則是儲物間、玩具室和練琴房。
右邊的路線是專門給女兒設(shè)計的,保證了女兒有自己的一方獨立小天地。
兩條路線在中間的大客廳相匯合,然后向上分為臥室和書房,在到達屋頂時分為兩個植物角。
看似亂糟糟的房屋設(shè)計,其實每一層的結(jié)構(gòu)和尺寸都有精妙講究。
有層次的落差隔出了不同的專用區(qū)域,既可以充當獨立的開放式房間,也可以搖身一變?yōu)?strong>桌面或收納平臺。
因為上下兩層地板的高度差正好是70cm,而這恰好等于桌子離地面的一般高度,只需往下一層平臺走幾步,上一層就變成了桌子和擱板。
巧妙的分層加上獨特的動線,整棟住宅就像個互通有無的大房間,每個空間也做到了既開放又獨立。
住起來舒服么?
看到這里,你肯定會問,如此一覽無余的家,住起來真的會舒服嗎?
不要急,容我一一分析屋主的需求和設(shè)計的緣由。
未雨綢繆的設(shè)計
上原家的房子地處一個人口稠密、逐漸城市化的社區(qū),估計不久之后房子的周邊將會高樓林立,被各種高層公寓、商業(yè)大廈所環(huán)繞。
考慮到這一點,島田洋在屋頂和房子外圍裝了很多箱形窗戶,窗戶與窗戶之間留出了均勻的距離。
整棟房子的內(nèi)外都用了白色,這樣更有利于自然光的傳播,屋頂?shù)穆杜_也是絕佳的自然光來源。
以后,就算矮平房身處高層建筑的陰影之下,也能輕松擁有充足的自然光日照。
為了符合當?shù)氐南婪ㄒ?guī),13層平臺都有良好的結(jié)構(gòu):7個懸掛在屋梁上,另外6個懸掛于矩形的鋼管。
同時,簡單的鋼梁結(jié)構(gòu)支撐金屬板底部,也能保證房子居住起來足夠安全。
私密性的選擇
上原太太覺得獨處一室是很孤單的事情,平日里丈夫要上班、女兒要上學,等他們回家各自回房、關(guān)上門,會讓已經(jīng)退休的她感到更加寂寞孤獨。
比起尋常日本家庭分成多室的戶型,她和家人更希望能有一種更親密、更輕松的居住方式。
所以,他們對于家的愿景是這樣的:一家三口無論何時何地身處家中,都能感受到彼此間親昵、緊密的羈絆。
這個需求屬于第一優(yōu)先級,由此產(chǎn)生的不便之處他們都能為之妥協(xié),于是設(shè)計師構(gòu)思出了螺旋上升式的房屋構(gòu)造。
同時,階梯式上升的屋子也是極佳的回音室,每當女兒的鋼琴聲響起,音樂就能在整個家中盤旋,這也是上原太太向往的詩意生活。
關(guān)于如何收納
除了想過沒有任何獨立房間的日子,上原太太也并不太喜歡整理和收納:她覺得沒必要把物品井井有條地收進柜子里。
“我從小的物欲就很強,如果全部收起來的話,會覺得好像沒有買過這樣東西。”
“好看的東西我才會決定買回家,那為什么還要把它們藏起來呢?”
(聽完上原太太說的話,熱愛收納的我竟無言以對
我們常說收納要提前規(guī)劃啊什么的,放到這間獨特的屋子里統(tǒng)統(tǒng)無效。
因為,這一家三口都認同“不把私人物品藏起來”的生活方式。
當這棟房子被分享到網(wǎng)絡上時,上原家受到了眾多網(wǎng)友的質(zhì)疑和批評:
這個家東西到處亂堆,簡直是個大型垃圾箱。
很容易失足摔倒啊,而且一點隱私都沒有了。
老人和孩子住這樣的房子實在太危險了!
打掃起來不會覺得累嗎blabla……
對此,二姑娘還是想為屋主說幾句話。
一個人的家要建立什么樣的秩序,與主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審美觀息息相關(guān)。
從屋主的角度來說,有人喜歡《我的家里空無一物》的井然有序感,也有人獨愛被喜愛之物包圍的無序幸福感,并愿意為此犧牲一部分的不便利。
從看客的角度來說,有些人看待任何事物總要挑出點毛病來,另一些人則樂于尋找它的可取之處,知名設(shè)計網(wǎng)站Dezeen就把這個房子評為了年度私宅項目。
上原一家只是勞碌奔波的普通工薪階層,終其一生可能只買得起一套房子定居,幾百萬幾千萬花下去不就是為了過上理想的生活?
任何裝修都要考慮功能性和審美性,這個房子滿足屋主的要求并做好這兩點了,主人樂意這樣且住得開心就好了,我們可以不喜歡但也得尊重他們的選擇。
想起在采訪熱水家、寫袁姍姍家時,我真的想替幾位屋主們說一句——
自己的房子自己做主、自己覺得舒服就好了,為什么非要聽別人說“不,你住得不舒服”?
畢竟,人無完人,房無完房,誰能宣稱自己家超級合理、毫無bug呢?
在互不相擾的前提下,家與家之間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我們才能見識世上多姿多彩的活法。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
tat-o.com/projects/3230/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