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為使用面積,空間雖然不算大,但細節設計可謂井井有條,功能一樣不少,用起來舒心、住起來順心。裝修風格上比較清新自然,有點北歐風結合日式風格的感覺。不過最大的亮點是不買床、不買沙發。如此設計,反而慵懶舒適自由度極高,完工反而太實用!入住后更是很舒服。
一套住宅的好壞不在大小,而在住宅本身是否有“家的溫度”,雖然這個房子還沒筆者家一半大,但讓我看到了設計師的改造創意,以及屋主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值得一曬!
▲房屋原貌
房子在改造之前,屋主夫婦已經居住了5年。之前的廚房已經被各種小家電占據,洗手間擁擠還不通風,屋主不愿意在里面多待一秒。成品的床、成品的沙發占據了屋內大部分空間,衛生死角多,而且顯得房子更擁擠、更小了。
▲總平面設計圖
經由屋主生活需求,設計師做了如下改造:
1、次臥改用折疊門,衛生間改用推拉門,通風性更好、更節約空間。
2、廚房、餐廳、門廳打通,打造超實用餐廚一體空間。
3、舍棄電視墻,不買床不買沙發。
一起來看看實景細節。
門廳
▲施工時餐廳區域
原先面積狹小的廚房打通包進餐廳。
在入戶門左側打造玄關儲物區,右側高柜用于存放鞋子,左側用冰箱隔開廚房收納區,用于存放各種小家電。
高柜側面擁有掛鉤,可以用來收納臨時掛放的雨傘、鑰匙等等。
左側抽拉式的鞋柜讓儲物功能更靈活,存取鞋子更方便。
廚房
▲廚房改造示意圖
之前的客、餐、廚是相對獨立的,現在完全打通形成一體式空間。引入島臺設計,四周圍形成洄游動線,無論是人在周遭走動還是存取物品都相當靈活、方便。
靠墻的櫥柜臺面長4.2米,最左側地柜還收納了一臺洗衣機一臺烘干機,這種布局比較西式,但用起來相當順手,大部分家務活都可以集中在廚房區解決。
動線:從右到左。冰箱存取、水池清洗、臺面切菜、煮菜、配菜、起菜,一步到位。
臺下盆水槽打理相當方便,吊柜也安裝了輔燈,即便夜晚做飯也很明亮不存在照明死角。
水槽下面還安裝了垃圾處理器以及直飲水機,生活便利極了。經常做飯的夫婦倆,更習慣把常用的廚房工具掛在墻面,這樣方便存取、方便控干。
島臺寬0.65米,功能上可當餐桌,也可以當備用臺面。
島臺下面也是柜子,瑣碎的廚房備用雜物都可以完美的存入其中。
整個臺面用到的是純天然的胡桃木板材,再涂刷一層清漆,耐用且有質感。
除了用餐島臺側面還有開放式書架,偶爾坐在這里看書也很愜意。
女業主一邊做飯,男業主可以在旁邊與其聊天,生活的溫馨場面立即呈現。
島臺有一部分是中空的,便于存放椅子,伸腿也方便。島臺最右側的地柜,其實是一組備用鞋柜,收納井井有條。
客廳
舍棄了之前厚重的轉角沙發,小小的客廳瞬間被拉伸大了許多,這也符合設計上面以小見大的理念,轉而擺放了兩組豆袋,一人一個,坐上去也非常舒適。女屋主是職業瑜伽教師,這么設計客廳還可以用于做瑜伽。
電視墻被直接舍棄,因為之前居住的這5年來,電視機就沒開過幾次,而且家里幾乎不會來客人。屋主一直很想要一個書房,無奈房子空間不夠,所以舍棄后的電視墻改造成一面書架墻,坐在客廳看書也是很愜意的。
書架也是純胡桃木材質的,非常有質感。底部懸空的設計,視覺效果更輕盈不厚重。
從客廳看餐廳,客廳無吊頂,餐廳采用實木板吊頂,兩個空間打造一定的錯層,加上燈帶設計,更能夠拉伸客廳層高。小小的家被裝修的更大氣了,客廳吊頂上是一個無扇葉吊扇,靜音、不落灰,很實用。
衛生間
▲衛生間改造示意圖
現在的衛生間改裝了谷倉推拉門,色調復古造型耐看,主要是節約空間。
內部馬桶改為墻排更好打理而且小巧精致。
中間是洗漱區,左側是獨立的玻璃淋浴房。
對于面積較小而且通風較差的衛生間而言,干濕分離的設計更便于打掃,利于整體衛生。
次臥
▲次臥改造示意圖
次臥門洞拓寬,可敞開可封閉。
兩個臥室都不買床,次臥整體抬高,打造儲物形式的榻榻米地臺。目前這個房間可當茶室,兼備雜物置放功能。
平時萬一來客人留宿,可當臨時客房。
門洞側面用到的是折疊門,很節約空間。
過道吊頂設計也很有層次。徑直走入主臥。
主臥
同樣是不買床的設計,打造榻榻米地臺,再擺放一個厚實的乳膠床墊,比成品床睡起來還舒服。
左側窗臺 放了一臺投影儀,晚上睡覺之前還能看看電影。
側面沿著床頭結構嵌入了一個實用斗柜,床頭背后復古綠背景墻很是耐看,主要是護眼,能夠緩解視覺疲勞。墻面掛上一個3D效果的立體穿衣鏡,很摩登很實用。
右側衣柜也采用了折疊門款式,內部考慮到彈性收納沒有裝太多隔板,而是用到了艾格特衣架,可以更自由的組合內部收納細節,不浪費半點面積。
陽臺
用于晾曬的陽臺,兼備休閑功能。
能有一個獨立的陽臺,在香港已經算是非常不錯的房子了。
上圖為陽臺改造前后對比,之間僅僅是曬衣服和堆砌雜物用的,現在還可以用來休閑、吃烤肉,很贊!
相比看豪宅、別墅的裝修案例,我更欣賞這種小戶型的設計,這樣更能體現出設計的價值,房子再小,只要好好設計,好好規劃,也可以過上精致、舒適的生活,在有限的條件內創造更好的居住環境,大家說對嗎?
(圖片原創設計、拍攝:張大眼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