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是不是誰抱得多就和誰親,表面看來好像就是,誰照顧孩子多,誰照顧孩子多孩子就和誰親。小區(qū)里和我女兒一起上課的小朋友,從小是奶奶帶大的,有一段時間被奶奶帶回了老家,知道上幼兒園,都是和奶奶的關系是最親密的,不要爸爸和媽媽,都得要奶奶。
現(xiàn)實中這種情況很多,但是孩子其實并不是誰抱得多就和誰親,而是誰照顧得多就和誰親,因為這里面牽扯到了嬰兒依戀關系的建立。
了解孩子依戀關系的建立
嬰兒出生后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快速的和撫養(yǎng)人建立起依戀關系,來保證自己可以被更好的照顧以便生存下去。而這種依戀關系想要真正的建立起來,一般需要等到孩子7個月之后。
心理學家鮑爾比把依戀關系分為四個階段:
0-2個月,前依戀
2-7個月,形成中的依戀
7-24個月,明確的依戀
24個月之后,目標矯正的伙伴關系
伴隨著孩子的獨立性越來越好,孩子的依戀關系其實被分為了兩個部分,7個月之前,嬰兒的依戀以被動為主;7個月之后,孩子的依戀關系會更主動。
第一階段,孩子出生前2個月
這個時候,嬰兒屬于前依戀關系,哭聲就是孩子與大人建立關系的行為,但是孩子并不認人,誰抱都是一樣的。
第二階段,2-7個月
這一階段,嬰兒開始學習與他人進行交往。在這一階段,嬰兒學會了如何吸引撫養(yǎng)人的注意力,比如用聲音,不止是哭聲;或者動作甚至是行為。嬰兒還會對撫養(yǎng)人的動作做出回應,比如嬰兒發(fā)現(xiàn)自己笑的時候就能夠吸引到撫養(yǎng)人和他說話,那么他就會以笑來吸引撫養(yǎng)人和自己溝通。在這一階段,嬰兒還掌握了認人,他會通過聲音、臉部識別來認出和自己日夜相伴的人。
但是這一階段,嬰兒對于照顧人并沒有明顯的喜好和選擇,也就是沒有到完全認人的階段。
第三階段,8-24個月
8個月開始嬰兒開會認人,因為他們的大腦中出現(xiàn)了“客體永存”的概念,他們有了記憶,開始擔心看不到媽媽或者主要撫養(yǎng)人,孩子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他開始依賴主要撫養(yǎng)人,一個集中在特定人身上的關系形成。
這個時候嬰兒開始出現(xiàn)明顯喜好,只喜歡媽媽或者日夜照顧自己的奶奶。
之所以這位媽媽覺得是不是誰抱得多孩子就和誰親,主要原因是8個月之前都是媽媽和奶奶一起照顧孩子,孩子對兩人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但是8個月之后再建立關系的時候,奶奶代替了媽媽的位置。
養(yǎng)育嬰兒的過程中孩子究竟和誰親
8個月之前,誰照顧就和誰親
8個月之前,如果是媽媽和奶奶一起照顧寶寶,孩子是不會明顯的趨向于和誰親,當然如果是母乳媽媽,有著自然的優(yōu)勢,一旦孩子餓了,總會跑向媽媽。所以就會出現(xiàn)很多媽媽說明明自己照顧的孩子,自己上班后孩子也沒有一絲不舍,尤其是奶粉寶寶。
8-24個月之后,誰陪伴更多孩子就和誰親
8個月之后,孩子的意識中建立了“客體永存”概念,他能夠記得清楚誰是自己的主要撫養(yǎng)著,比如媽媽和奶奶都是主要撫養(yǎng)者,但是孩子晚上主要和媽媽睡,媽媽給予孩子的互動會更多,孩子可能更喜歡媽媽;如果8個月之后媽媽上班,奶奶接手,吃、喝、拉、撒都是奶奶在照顧,媽媽幾乎很少去管孩子,這個時候孩子的主要依賴者是奶奶,她會和奶奶更親。
2歲之后,孩子會重新依戀媽媽
2歲之前,嬰兒會建立主要的依戀關系,2歲之后,被稱為目標矯正依戀關系。也就是孩子會根據(jù)主要依戀者的行為來調整自己的行為,求抱抱媽媽拒絕,孩子可以跟著媽媽。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依戀關系會發(fā)生變化,比如很多奶奶帶的孩子,突然間開始依戀上媽媽,當然這要求媽媽和孩子是在一起生活的。
如何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
很多媽媽會有疑惑,明明自己和奶奶一起照顧孩子,為什么孩子更喜歡奶奶;自己上班后如何和孩子建立起親密關系。
8個月之前多和孩子建立關系
8個月之前,嬰兒雖然不會認人,但是孩子的主要目的是和主要撫養(yǎng)人建立聯(lián)系,為了建立聯(lián)系孩子會主動吸引媽媽的目光,這個時候媽媽需要及時的和孩子互動,孩子一句媽媽一句,孩子的行為引發(fā)媽媽的回饋,這些回饋消息都能夠幫助孩子學會生命早期關系的建立。比如媽媽和奶奶一起照顧孩子,當媽媽經常和孩子互動,媽媽的臉也更容易被寶寶記住。
分7-8個月離焦慮期多高效陪伴
8個月的嬰兒開始產生分離焦慮,分離焦慮孩子會特別粘人,這個時候最好不要輕易離開孩子,做到高效率陪伴。高效率的陪伴說直白點就是和孩子有更多的互動,而不是單單的坐在孩子身邊。這個時候嬰兒開始建立起主要依戀關系,媽媽的高效陪伴可以彌補陪伴時間的不夠,尤其是母乳媽媽。一旦孩子和媽媽建立起依戀關系,這種依戀關系會是穩(wěn)定而持久的。
如果媽媽已經錯過了依戀關系建立的最佳時間也別氣餒,從現(xiàn)在起和孩子做到高效陪伴,孩子的依戀關系會在2歲之后逐漸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