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講的題目是“對聯文體與修辭”,在開場之前,先講個小故事:
大家知道在2007到2008年前后,中國楹聯學會主持制訂了一個規范對聯形式要求的文件,叫《聯律通則》,在梳理歷代聯家關于對聯格律的要求,并形成“試行稿”和“修訂稿”的過程中,在網上也引發了很熱烈的討論和爭鳴。在那之前,聯界多數人是以“詩律”來代“聯律”的,而影響最大的詩詞格律的整理者是語法學泰斗王力先生,所以那時幾乎所有的討論者所使用的學術工具都是語法學,給人的印象是對聯文體從格律要求到具體寫作,都是一個語法學的問題。某一天,在一個熱烈討論的帖子里,忽然有人冒出來一句:“對偶,應該是個修辭學問題呀?”一時間討論冷了場,然后有人以極其驚訝的口吻回復:“對偶怎么會是修辭學的問題呢?你說的是天方夜譚吧?”
通過這場討論,對聯文體的本來面目得到了恢復:事實上,對聯文體從格律要求到創作全過程,確實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修辭學命題,選擇語法學工具來探討對聯,如同用鉗子來擰螺絲帽一樣,不僅很難擰開,反而還會把螺絲帽上的棱角磨掉,也就是說,從語法學角度來研究對聯格律和創作,不僅幫不上多大的忙,反而會添很多的亂。
從對聯的格律要求說,從講求對偶到講求聲律,都可以用特定的修辭格來表示。從對聯寫作來說,大到謀篇,小到煉字,從各種文字技巧的運用,再到語言風格的選擇,基本上都是修辭學研究的課題。對聯的創作過程,自始至終伴隨著從字到詞再到句子和篇章各個層次上的修辭活動。幾乎所有的修辭方法均可以在對聯文體中得到應用,通過修辭,可以使對聯內容的表達準確、鮮明、生動形象,可以使對聯的語言精煉、簡明、趣味橫生,以動人心弦的藝術魅力啟迪和感動讀者。可以說,修辭學才是對聯文體的根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