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門診剛接診好一個有靜脈曲張性外痔的小朋友,下班瀏覽網頁,又收到同樣焦急的家長的求助。
他們都很擔心,寶寶肛門邊上的小肉球是什么?是痔瘡嗎?怎么這么小的寶寶也會成為有痔人士,不治療,是不是以后會越來越嚴重?
是的,我們肛腸科接診的小寶寶從沒滿月到幾歲之內的都會有,十幾歲青少年有痔發生的,也不少見。
小寶寶用力排便后,肛門1/4圈、半圈或者一圈,凸起青紫色或者肉紅色的橢圓形團塊,便后或休息后自然縮回消失,柔軟,無疼痛,無出血,一般是靜脈曲張性外痔或者血管增生性痔,是肛周皮下血管團擴張屈曲形成的。
嬰幼兒肌膚嫩,括約肌薄弱,肛周皮下或者直腸黏膜下血管管壁的纖維結締組織發育不全,會有用力排便時血液循環障礙,靜脈血管團曲張,或者皮膚黏膜受壓迫下移,出現血管瘤樣痔,但寶寶肛門直腸部彈性好,便后很快回縮,痔消失。這樣的痔沒有影響,不需要治療。大多數寶寶經過調整喂養方案或飲食結構,改善排便狀況,配合提肛鍛煉,或者適當按摩肛周肌肉,隨著寶寶生長發育,痔會消失或減輕。如偶有血管破裂形成血栓引起疼痛,可對癥藥物治療。
有的小寶寶大便干結,排便時損傷肛門皮膚發生肛裂,肛裂裂口邊緣的皮膚增生,形成結締組織增生性外痔,就是皮贅增生。這樣的情況,改善排便狀況,使用藥膏讓肛裂的裂口早日愈合即可,增生的結締組織外痔會消腫,有可能不消失,但不需要特別治療。
還有的小寶寶,排便時會有直腸黏膜脫出,稱為脫肛,是直腸黏膜或者直腸全層脫出,表現為排便時肛門環狀脫出圓形、紅色、表面光滑的腫物。多因為發育或營養不良,小寶寶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無力,骶骨彎曲度小、過直。隨著寶寶生長發育,身體強壯,癥狀會緩解消失。
小寶寶有痔或者脫肛,不需要過多擔心,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最關鍵,也許隨著寶寶生長,痔會消失,即使不消失,沒有癥狀,是不用在意的,發生癥狀,藥物緩解癥狀即可。
但是,如果小寶寶,便后肛門脫出有蒂的腫物,伴便血鮮紅色,需要排除直腸息肉,需要醫院就診請醫生診治。
痔是血管、黏膜、纖維結締組織等正常組織增生或者下移形成的,它沒有太大的危害,不是“見痔就治”,小寶寶的痔,更是注重飲食和生活的調理為主。
更多內容請點擊此處 ? 我的診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