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此文王后天八卦
乃人用之位,后天之學也。伏羲先天八卦,乾生于子,坤生于午,坎終于寅,離終于申,以應天之時,明天之道,至文王重卦,置乾于西北,退坤于西南,長子用事,而長女代母,坎離得位,而兌艮為偶,震巽為用,以應地之方也。兌離巽得陽之多者,艮坎震得陰之多者也。是以為天地之用,乾極陽,坤極陰,是以不用。以方位言之,震兌始交者。故當朝夕之位,坎離交之極者也。故當子午之中,巽艮不交,而陰陽不雜也。故當用中之偏,乾坤純陽、純陰。故當不用之位,此后天方位,所以始震、而終艮。
(此推理必明抽爻換象,才達明理。)羅經方位,由是而立其所以推測造化,察理山川,以別吉兇,有至理存焉,此圣人明體致用之學。
此文王后天八卦方位,為理氣之用。帝出乎震,震為東方,震為雷,雷奮發而物生,春為陽之始,故震居之。說言乎兌,兌正西,兌為澤,澤有潴聚之義,秋為陰之始,故兌居之。震以一陽在下,兌以一陰在上。故曰始交,齊乎巽,巽東南,巽為風,風能長養萬物,故居東南。成言乎艮,艮東北,艮為山,山能作止萬物,作于春初,而止于冬末,萬物之所以成始而成終,故艮居東北。艮以一陽在上,巽以一陰在下。故云:不交,戰乎乾,乾西北。致役乎坤,坤西南,伏羲處乾坤于上下,取其相交物化之義。及其成功,男女用事,有父母退居之義。陽以順動,故乾順,退居西北,言戰者,天地至此肅殺之極。陰以逆行,故坤逆,退居西南,言役者,天地至肅殺之初。乾以純陽老亢,坤以純陰老極,無生生之意。故曰:“當不用之位,相見乎離。”離正南,夏至陽極陰生,故離居之。勞乎坎,坎正北,冬至陰極陽生,故坎居之。坎陽在中,離陰在中。故為交之極,此先天卦位已定,至后天文王重卦,而后用有以行也。地法體之,以推造化所以然之,故辨方正位,趨吉避兇,良有以之。
此言先天交媾經抽爻換系推演后天八卦盈虛消長之過程,也稱明先天,而不用后天之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