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自遠院士:月球已經“死亡”,我們為什么還要探月?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星球會死亡嗎?星球死亡后會不會爆炸?就拿圍繞地球旋轉的月球來說,月球死了嗎?它會死亡嗎?月球死亡后會不會爆炸波及到地球?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歐陽自遠院士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月球也像一個人的一生,會經歷誕生、嬰兒期、青少年期、中老年期,也會老態龍鐘、最終死去。這里“死亡”的意思是說月球內部的能量已經耗盡,沒有什么活力了。但是,它還是會自轉并繞著地球公轉。
那么月球是什么時候“死”的呢?此前,科學界認為月球是在 30 億年前死亡的,但最新研究表明月球在 20 億年前還“活著”。這一結論的得來,離不開我們的探月工程對月球背面的探索。在月球背面,有一個直徑長達 2480 千米的巨大盆地——馮·卡門環形山,是在 40 億年前月球受到撞擊后留下的。但是由于潮汐鎖定,我們從未親眼見到過月球背面真實的樣子,而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讓我們對月球背面的探索有了前所未有的進展。
2018 年 12 月,嫦娥四號著陸器、“玉兔二號”月球車由長征三號乙改進Ⅲ型運載火箭(遙 30)發射升空,前往月球背面的馮·卡門環形山。這是人類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同時也是人類首次在月球的高緯度極地著陸,也是人類首次實現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不過這次嫦娥四號并沒有能力采集土壤或巖石樣本返回進行研究。但是,短短兩年,嫦娥五號飛向月球,成功實現了著陸月球、采集樣本、返回地球等一系列工作。嫦娥五號帶回了大概 1721 克的月球樣本,通過研究這些樣本發現,在 20 億年前月球還有火山爆發活動,將月球的死亡年齡向后成功順延了 10 億年的時間,這是一次巨大的成功。
月球已經死了 20 億年了,我們為什么還要登月?在未來,我們能在月球上做些什么呢?在后續的探月工程中,我們的任務是建立月球科研站,而后進行載人登月,最后再建設月球基地。在 2030 年,我們將基本完成無人探月工程,隨后將在月球上建立一個科研站,這個科研站大約在 2035-2045 年間建成,實現人類長期的月球駐留,將進行較為全面的大規模的科學探測、技術實驗、月球資源的開發和月球環境的利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