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登陸超級秀終于來了,就在今早。
北京時間11月27日凌晨3:54,NASA最新火星探測器——洞察號不負眾望成功登陸紅色星球!
洞察號,
一舉成為第8個成功著陸火星的人造探測器;
人類發(fā)射的第44次火星探測任務
首個專門探測火星地下世界的著陸器。
洞察號是什么東東?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英文名InSight,你不妨理解為:人類派往火星世界的首個「地下偵探」,專門探測火星地下世界的探測器。
按照NASA官方說法:洞察號將填補NASA對火星探測的最后一塊空白,幫助科學家繪制火星內(nèi)部第一張詳細地圖。
要知道,NASA早在1960年代就開始探測火星,但都是勘探火星表面、大氣、全球狀況。
而洞察號卻是沖著探測火星地下世界去的,專門勘探火星內(nèi)部結(jié)構。
這樣有助于揭開這顆紅色星球的天大秘密——為啥火山不再活動?為啥火星鐵核凝固,心臟停跳?為啥江河湖海全都消失了?
也許,火星的現(xiàn)在就是地球的未來。所以搞清楚這些根源至關重要。
洞察號任務下了多大功夫?
從今年5月5日發(fā)射,一直到11月27日登陸火星,整個洞察號任務耗時6個半月、飛越4.8億公里、耗資8.3億美元、動用上萬人次……
其中洞察號探測器造價1.5億美元,發(fā)射費用1.09億美元,兩顆通訊導航衛(wèi)星(瓦力、伊芙)花費1850萬美元。
洞察號探測器+火星著陸器:由洛克希德·馬丁太空系統(tǒng)公司研發(fā)制造
火星地震儀,研發(fā)機構眾多:法國空間局、巴黎地球研究所、瑞士蘇黎世聯(lián)邦工學院、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法國高等航空航天研究所、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
熱流探測儀(昵稱鼴鼠):由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研制
探測器配套攝像機(3D全彩拍攝)、探測器背景攝像機(120度廣角拍攝):由NASA火星科學實驗室、火星車實驗室開發(fā)
發(fā)射系統(tǒng):采用美國聯(lián)合發(fā)射聯(lián)盟ULA成熟的阿特拉斯5型火箭
整個著陸火星過程什么樣?
先來看看洞察號是如何闖關「恐怖7分鐘」的?▼
所謂「恐怖7分鐘」(7 Minutes of Terror),其實是NASA火星科學家一種內(nèi)部說法,形容火星探測器著陸過程中最關鍵、最驚懼、最危險的7分鐘——切入大氣層、急劇減速降落、著陸火星表面,全程7分鐘,洞察號必須全自動、及時、精準、高效地完成上千個指令步驟,才能最終實現(xiàn)安全軟著陸。
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時,第一現(xiàn)場感什么樣?
登陸全程時間表是這樣的(北京時間11月27日凌晨)▼
3:40 洞察號著陸艙與巡航段(導航儀)分離
3:41 著陸艙朝向火星大氣層
3:47 時速19800公里進入大氣層
3:49 最高溫度達1500°C
3:49:15 最大限度減速,可能導致暫時性通訊中斷
3:51 時速1367公里展開降落傘
3:51:15 隔熱罩分離
3:51:25 洞察號著陸器打開
3:52 著陸雷達系統(tǒng)啟動
3:53:20 著陸艙外殼+降落傘與洞察號分離
3:53:20.5 12個減速小火箭(助推器)點火
3:53:23 調(diào)整正確姿態(tài)準備降落
3:53:45 開始最后階段的減速,減至時速8公里
3:54 著陸在火星赤道地帶的極樂世界平原
4:01 NASA接收到「嗶嗶」聲,確認洞察號安全著陸
洞察號成功登陸,這是繼2012年好奇號探測器成功登陸后,NASA六年來首次登陸火星任務,更是人類第8個成功著陸火星的人造探測器。
此時此刻(北京時間11月27日凌晨4點鐘),我們相距紅色星球遠至1.46億公里,時光延遲8.1分鐘,但我們卻見證了人類太空探索史上又一次里程碑事件,洞察號飛越4.8億公里、歷經(jīng)6個半月終于登陸另一個星球,開始探知這顆紅色星球的未知世界。
勤快的洞察號最新傳回第一張火星照,最新鮮出爐的照片上布滿火星塵,更有顆粒感和真實感。
人類下一個最想登陸的星球,并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