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
《如夢令》
- 背景介紹 -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13歲就寫出了《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她出身于書香世家,父親李格非為后“蘇門學子”,官至禮部員外郎。
所以李清照從小就飽讀詩書,精通古文,曾受到蘇軾的大弟子晁補之大力稱贊。
但由于出身官宦人家,李清照少女時代頗有些“乖張”,從她早期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她是有一些“大小姐”任性脾氣的,比如另一首《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而且,她成名太早,確實有許多“為賦新詞強說愁”之作,直到“靖康之變”之后,李清照的詞風才逐漸變得深沉、渾厚。
由此可見,生活中的磨礪,的確是能改變一個人的。
18歲時,李清照嫁給了趙明誠,趙家更是顯赫,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后官至宰相,這一切都讓李清照早年置身于“養尊處優”的環境里,所以就更顯嬌貴。
與趙明誠新婚那天,李清照曾寫過一首“艷詞”,來獻給自己的丈夫。
婚后她和趙明誠恩愛有加、琴瑟和鳴,因為夫妻二人志趣相投,所以留下了很多佳話。
比如他們都喜歡收藏古物文玩,但當時趙明誠還只是“太學生”,沒有俸祿,兩家又都以節儉著名,所以遇到喜歡的古籍字畫時,夫妻就會典當衣服來換取。
“脫衣市易”的典故就是由此而來。
- 詩詞賞析 -
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
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
出自李清照的《丑奴兒》
這首“香艷”之詞,就是李清照新婚之夜所作,詞風露骨,情意綿綿。
從李清照遺存下來的小像可以看出,她確實是有幾分姿色的,但并非“人比黃花瘦”,甚至有些豐腴。
這首詞的大義為:
暮晚起風,天空下起了雨,洗盡了白日的暑熱,天氣逐漸變得涼爽起來;彈完笙簧,又對著鏡子梳理了容妝。
絳紅薄綃的透明睡衣朦朦朧朧,香酥雪白的肌膚若隱若現,有陣陣香氣涌出;偎在夫君身邊輕聲耳語,淺笑朱唇:今晚的竹席可真涼快啊!
檀郎:原指西晉的潘安。潘安姿儀秀美超群,小字為檀奴,后被人稱為“檀郎”。這里的檀郎則是指趙明誠。
在這首詞中,李清照先描寫了天氣,夜來風雨,酷暑消散,說明溫度非常宜人,心情自然也是非常好,甚至還彈了琴,增加了優雅之意,之后才去化晚妝。
心愛之人等候在榻上,自己卻不著忙,換上了輕薄的睡衣,冰肌玉峰若隱若現,情趣盎然,令人浮想聯翩。一切都很滿意后,詞人才依偎在夫君身側,在他耳邊纏綿囈語,含情脈脈。
尤其是最后一句“今夜紗廚枕簟涼”意味悠長,使人不能不多想。這么涼爽的天氣,又是新婚之夜,自然會有一番云雨。
這首花間詞是李清照筆下極少數的“縱情”之作,大多數時候李清照都比較多愁善感,這也源于她婚后與趙明誠聚少離多,結婚后的第三年,李清照因被父親的案子牽連,不得不回到明水故里,此后他們異地整整三年。
在此期間,李清照因思念趙明誠寫下了很多詩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首《一剪梅》: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 余生坎坷 -
李清照最快樂的時光,當是趙明誠被罷官后,幽居在青州的那10幾年,夫妻二人效仿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但是到了1127年,靖康之變以后,李清照的命運便開始急轉直下。同一年趙明誠喪母,去往江寧奔喪,因金人大舉南侵,他臨危受命,負責鎮守江寧。
12月的時候,青州發生了兵變,李清照在無奈之下,只得前往江寧去投奔丈夫。她收拾家當裝滿了15輛馬車,適逢亂世,要走1000多里才能到達,途中多遇險情,甚至被圍困鎮江。
但最終,李清照還是安然抵達了江寧,由于見到了戰亂中百姓流離失所,所以她作詩抨擊朝廷“主和”的政策:
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
可讓李清照沒想到的是,一年后趙明誠因扛不住壓力,棄守江寧獨自逃跑了,置一城百姓于不顧,這讓李清照很傷心,所以乘船路過烏江時,李清照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更加讓李清照感到悲痛的是,同一年秋天趙明誠染病,不幸離世,留下李清照一個人在亂世中顛沛流離。所以李清照的晚景非常凄涼,幸好她足夠堅強,一改少女時代“大小姐”的乖張任性,開始關心天下,屢有詩作諷刺現實。
這就是一代才女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之間的全部故事,結局實在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