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的程開甲小學里,有一種特別的花——馬蘭。說它特別,是因為它從沙漠戈壁遠道而來,牢牢扎根在江南水鄉。它的來處,正是程開甲當年工作的地方,新疆馬蘭。
一到活動課時間,植物觀察小組的孩子們,就會來到校門口的馬蘭園,觀察記錄馬蘭的生長過程。
這片馬蘭,來自遙遠的新疆馬蘭基地。那里曾是我國重要的核試驗指揮中心和研究基地,遍地生長著這種小花兒,柔弱又頑強。
“2019年5月,我們護送程開甲先生的骨灰,安葬在新疆馬蘭烈士陵園,看到遍地的馬蘭花,我就想到這就是'干驚天動地事 做隱姓埋名人’的'馬蘭精神’,于是就帶了兩棵馬蘭移栽在校園里。”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程開甲小學校長薛法根說。
在我國,程開甲的名字曾是最高機密之一。1918年,程開甲出生在蘇州吳江盛澤鎮,1937年他考入浙江大學,1946年留學英國,師從理論物理學家波恩教授。1950年回國后,先后在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任教。然而,1960年,程開甲突然“消失”了,直到1999年程開甲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人們才知道,程開甲是我國指揮核試驗次數最多的科學家。
程開甲小學的前身觀音弄小學,是程開甲兒時讀書的地方。這位榮譽等身的科學家,一直關心著家鄉孩子的成長。
校園內,“開甲”印記幾乎無處不在。入學第一天,孩子們會收到這本《程開甲的故事》,46個故事講述他“忠誠奉獻、科技報國”的一生。
在開放式的程開甲展廳內,既有少年程開甲的求學經歷,也有青年程開甲論戰師兄海森堡的雕塑,還有羅布泊的核爆塔以及紅山的紀念碑。
沙畫、快板、拼圖……豐富又輕松的形式,一步步拉近孩子們和大科學家的距離。
除了耳濡目染,從2018年開始,每年暑假,學校會組織孩子們,到浙江、新疆、北京等地,沿著程開甲求學與科學之路,重走“開甲之旅”。
“真正到了馬蘭基地,現場看到戈壁灘上荒無人煙的研究所,現場看到那樣艱苦的環境,對學生的沖擊力是非常大的。”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程開甲小學常務副校長周菊芳說。
第一屆“開甲之旅”的學生,還幸運地在北京見到了程開甲本人。當時,百歲高齡的程開甲,用濃重的鄉音熱情地和家鄉的孩子們聊天,還饒有興致地彈起了鋼琴。
“程爺爺的家在一個普通的居民樓里,簡單溫馨的家中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榮譽,令我不由地肅然起敬。從小學開始,我就因為程爺爺的故事,激發了對于科學的極大興趣,現在我和我的同學們在籌備STEM FAIR(科創展)。在一開始,我們對于研究的課題分子料理沒有任何的了解,以至于實驗中產生了很多的麻煩和問題,但是程爺爺的精神不斷激勵著我,使我不停鉆研反復實驗,最終還是完成了這個課題的匯報。”第一屆“開甲之旅”成員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外國語學校學生王展鵬說。
這些年,“開甲精神”就像一顆種子,悄悄地埋進了每個學生的心里。
“程開甲爺爺在浙江大學求學的時候,因為戰爭學校經常被毀,他在這種情況下更加努力地學習,我覺得我們也要像他一樣,抱有遠大的志向和理想,并且為之而堅持不懈地奮斗和努力。”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程開甲小學學生錢璟豪說。
遇到難題,孩子們會在程開甲身上尋找勇氣。
“每當我學習一道題不會的時候,我腦海里就浮現出開甲爺爺,他那時候造原子彈的時候也是這樣,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我覺得我也可以像他一樣。”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程開甲小學學生沈梓桐說。
程開甲為了國家需要,10年4次改變研究方向,轉到核物理領域,在程開甲一次次人生選擇中,孩子們知道了什么是愛國,讀懂了忠誠和奉獻。
“他同事給他泡了一碗泡面,然后他廢寢忘食地研究,第二天同事來看他的時候,他也沒有睡覺也沒有吃那碗泡面。”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程開甲小學學生洪翊涵說。
“在羅布泊原子彈核爆的時候,程開甲穿著當時非常簡陋的防護服,到原子彈爆炸核心去收集數據,我從程開甲爺爺身上看到了無私奉獻的精神。”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程開甲小學學生陳馨語說。
開甲爺爺喜歡在黑板上研究問題,校園內也有了一塊“小黑板”,孩子們可以互相提問和研究五花八門的問題;走廊內,20多個開放式的實驗主題,孩子們能嘗試地震實驗、力學實驗、熱學實驗等;“開甲科技園”內,孩子們可以探索宇宙的奧秘,也能研究五彩礦石;“少年科學院”里,孩子們還能得到中國科學院院士邱愛慈、程開甲女兒程漱玉女士、南京大學施毅教授、軍事科學院熊杏林教授的指導……豐富的“小小科學家課程”,讓孩子們學會了像科學家那樣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程開甲小學是傳承科學家精神的學校,我們的一個夢想,就是把整所學校變成小小科學家成長的搖籃。”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程開甲小學校長薛法根說。
每年,教學樓大廳里的這組雕塑前,學校都會舉辦《遇見10歲開甲,遇見10歲的我》成長禮活動,孩子們把自己的志向悄悄說給小開甲聽。
洪梓豪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程開甲小學學生
我的偶像是程開甲爺爺,長大了也想像他一樣當一個科學家。
蔣博文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程開甲小學學生
我長大以后,也想和程開甲爺爺一樣做軍人,保衛祖國,保衛祖國的每一寸江山。
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周婷婷 耿昊東 房崇逸 王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