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綠濃密的樹葉掩蓋圓形的樹枝,粗壯樹干由低往高結(jié)著密密麻麻果實,個頭和顏色猶如一串串大龍眼,在華南植物園園林樹木區(qū)和生物園的木奶果樹已紛紛掛果。多數(shù)市民并不多見,更鮮為人知,木奶果還是一種味道酸酸甜甜可以吃的水果。據(jù)悉,華南植物園的木奶果,是1980年左右從廣西、海南引種。
可食用的“三丫果”
華南植物園科普旅游部工程師李碧秋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采訪時介紹,木奶果(學名:Baccaurea ramiflora Lour.)又名火果、樹奶果、三丫果。是大戟科常綠喬木,樹高可達20米,胸徑60厘米,樹皮灰褐色,單葉互生??偁顖A錐花序腋生或莖生,雌雄異株,花小,無花瓣,棕黃色,花期3-4月。卵狀果實從莖桿上長出,初時黃色,后變紫紅色。因果實裂開后呈三瓣狀,內(nèi)有種子1-3顆,故在西雙版納被稱為“三丫果”。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大戟科植物是有毒植物,而大戟科植物木奶果卻是可以吃的,果實味酸甜,果期6-10月。
木奶果不僅果實產(chǎn)量豐富,而且是熱帶地區(qū)典型的老莖生花、老莖結(jié)果樹種。植物的花果一般生長在嫩枝上,而木奶果的花和果都長在老莖上,這是它為了適應熱帶雨林生境條件以獲得更多昆蟲授粉的一種生存策略。
成熟的木奶果果實
產(chǎn)量高卻未被作為水果種植
每年6、7月間,一串串指頭般大小的扁圓形果實就掛滿了大樹,從樹干基部連到樹頂,甚至墜彎枝條,由生至熟,或綠或黃或紅;似綠玉雕成的小球、似乳黃的瑪瑙珠子、或似鮮紅的珊瑚念珠,煞是招人喜愛。其果肉多汁,酸甜可口,生津止渴,消暑解熱。剝開果皮后,一口一個,飄出一種酸酸甜甜的滋味。盡管木奶果味道酸甜,產(chǎn)量也高,可惜的是,并沒有作為水果廣泛種植,一般市面很難見到,只能吃野生的。
木奶果樹樹形美觀,可作行道樹。木材可作家具和細木工用料。木奶果產(chǎn)于我國的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生于海拔100-1300米的山地林中。南亞、東南亞包括印度、緬甸、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也有分布。
觀賞地點:華南植物園的園林樹木區(qū)、生物園等地。
粗壯樹干上結(jié)著密密麻麻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