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濟南戰役獲得勝利,華東野戰軍總司令粟裕向中央軍委提出“淮海戰役”的想法,不久后中央軍委做出回應:“非常有必要發起淮海戰役。”
中央軍委下令由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共同協同作戰,決心拿下“淮海戰役”的勝利。
“淮海”指的是“淮陰,淮安和海州”地區,蔣介石在濟南戰敗后,為了能讓南京不被攻陷,命令80萬大軍以徐州為中心,在周邊城鎮扎營,尤其是隴海和津浦的鐵路線上布置了大量兵力。
但強大的解放軍戰士憑借優秀的作戰能力和英勇無畏的沖鋒精神,很快便將徐州包圍,此時的蔣介石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徐州一旦丟失,南京將處于絕對危險的地步。
經過66天的激烈戰斗,中國人民解放軍以60萬的兵力打敗國民黨80萬兵力,共殲敵55萬余人,并且其中國民黨的五大主力損失大半,使其整體戰斗力下降許多。
30年后,曾擔任淮海戰役五位總前委之一的譚震林將軍來到紀念館參觀,突然發怒說道:“貪天之功,無恥之尤!”
這是怎么一回事呢,現場發生了什么?
1945年,國民黨高層還沉浸在燈紅酒綠的夜晚,他們對解放軍的實力和決心完全沒有認識,自以為只需要短短三個月就能打敗他們。然而,這種滑稽的言論,在未來的四年中將被正義的解放軍部隊徹底推翻。
1948年,經過濟南戰役的勝利,華野總司令粟裕迅速提出了淮海戰役的決策,中央軍委立即表示同意。
開始時,戰役計劃只局限于小范圍的淮海地區,但接二連三的戰役勝利消息給解放軍提升了巨大的士氣,偉人決定按照原作戰計劃增加戰場規模,將中野調至主戰場與華野共同作戰。
蔣介石看到徐州局勢岌岌可危,急忙將主力部隊撤回徐州附近,中央軍委見此情況改變策略,準備對徐州進行合圍之勢。
為了實現統一指揮,中央軍委成立了淮海戰役總前委,負責此次戰役的指揮。不久后,國民黨的黃伯韜軍團被解放軍戰士殲滅,蔣介石得知后氣的直敲桌子,之后情緒表現的極其低落。
而與此同時,解放軍士氣高漲,接連破敵。12月15日,國民黨的黃偉軍團也被殲滅,國民黨損失慘重。連帶著國民黨號稱五大王牌的第5軍也被包圍,其他前來支援的國民黨兵團也被我軍戰士阻攔在戰場外圍地區。
這場戰役歷時66天,解放軍的華野和中野軍團殲敵無數。淮海戰役打破了國民黨“統一全國”的美夢,將他們在淮海地區的主力全部殲滅。
這場戰役也為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推進提供了巨大助力,此戰過后,國共雙方攻守發生轉變,為建立新中國奠定了基礎。
也同樣證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無堅不摧的力量。這場戰役不僅徹底改變了國內戰局的格局,也展現出中國共產黨的戰略智慧和戰斗素養。
這場戰役的勝利不僅是靠著中共中央的正確指揮和各級指揮員的英明決策,更離不開廣大解放軍戰士的英勇奮戰和堅定意志。他們用鮮血和汗水鑄就了這場勝利的偉業。
淮海戰役的勝利為解放全國開啟了新的篇章。中國人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犧牲,打倒了殘暴的國民黨統治,為建立一個獨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國奠定了不朽的基石。
也同樣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的強大軍事實力和堅定意志,也展示了全國人民團結一心、不屈不撓的精神。這場勝利向世界宣告,我國人民將堅定地捍衛自己的權益和尊嚴。
淮海戰役留下了永恒的記憶,紀念著那些為國家解放而英勇奮戰的戰士們。他們的熱血與信念鑄就了這場歷史性的勝利,也鑄就了新中國的誕生。我們應該銘記淮海戰役,珍視我們的和平與發展,永遠保持對和平的珍愛和對歷史的敬畏。
1978年,譚震林老將軍在參觀淮海戰役紀念館的時候,卻發現有些媒體將此次戰爭的勝利全部歸功于“中野”,將華野暗喻為是一個“跑腿的”,這讓譚震林將軍接受不了,才突然發怒。
其實,媒體這樣做,確實是錯誤的,本身中國解放軍一直都是以團結為目標,不攀比,大家都是為了最后戰爭的勝利來打仗,而不是為了爭功。
譚震林老將軍發怒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這些媒體將“華野”數十萬將士的努力和付出當做空氣一樣,沒有任何表達,反而間接說這場戰爭和他們沒有什么關系。
如果真要說起來,淮海戰役的最初戰略設想是粟裕大將提出來的,最后由中央軍委決斷,將此次戰役再次擴大,而粟裕大將是當時的華野總司令,所以這也能看出來淮海戰役是華野先提出來的。
其次,當時華野兵強馬壯,每個縱隊最少有2萬人,而且經過之前幾次戰役的勝利,華野的裝備基本上可以說是和國民黨差不多,甚至有的師全部都武裝上了美式裝備,戰斗力超群,還有大炮等重火力武器無數,單單在淮海戰役最后階段攻打杜聿明的時候,一個村莊就要打出成百上千發炮彈。
而中野因為之前“挺近大別山”時,為了全局的部署,劉伯承元帥將大多數重武器都給拋下了,而且因為部隊戰役太多,人員也有傷亡,每個縱隊只有大概1.3萬人左右,只有陳賡的四縱兵力強大,總計中野參戰人數14萬余人,華野的參戰人數37萬左右,其余地方軍區部隊共計大概9萬人。
從參戰人數來對比,華野的付出確實不小,這樣的功績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磨滅的,也怪不得譚震林老將軍會發怒。
無論是中野還是華野還是地方軍區部隊,只要是參加戰役的,功績都不應該被否認,每一個戰士都是為了打退國民黨“反動派”,為祖國統一做貢獻。
他們舉起手中的槍,在戰場上和敵人拼殺,他們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保護身后的祖國,保護家鄉和家人。
淮海戰役的解放軍戰士們他們不是為了個人的功名利祿而戰,而是為了祖國、為了家鄉、為了家人,他們用自己的堅定信念和無畏精神,捍衛著我們珍愛的祖國,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壯麗的勝利之歌。
讓我們銘記華野和中野還有地方部隊的英勇付出,向他們致敬!在任何困難面前都要堅持,為了祖國的繁榮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拼搏!
淮海戰役是我們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也是我們戰勝任何困難的動力源泉。讓我們永遠銘記這段歷史,傳承英雄的精神,共同書寫新時代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