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國際大都市,歷史名城,古都城市,每年暑假,來北京游玩的人真不少,各個景點都擠滿了人,故宮、長城、恭王府、明十三陵、頤和園,再逛一逛大柵欄,看一看天壇,一圈逛下來,累并快樂著,北京的許多景點,在全國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尤其是“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說法,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來,體驗長城的雄偉。
除此之外,北京的小吃也是名不虛傳,百年歷史老店,應有盡有,全聚德、便宜坊、砂鍋居、六必居、又一順、都一處、王致和、爆肚馮、海碗居,個個名不虛傳。
來北京游玩,必吃這4種美食小吃,性價比高,不宰客,錯過太遺憾。
炒肝
炒肝是北京地道的傳統小吃之一,很多就開在胡同里,它的特點是味濃不膩、稀而不澥、油亮醬紅,炒肝來源于民間,炒肝的做法:連熬帶炒,由淀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輔料要放蒜泥,解掉油膩。
炒肝是用肝臟、大腸制成,豬骨熬湯,炒肝在清光緒年間誕生,一經推出,瞬間引爆了小吃街,北京四九城相繼都掌握這門工藝,慢慢流傳開來。
有的人也很奇怪,北京人杰輩出,資源優秀,為什么總喜歡吃一些豬肝、豬大腸呢,除了炒肝還有鹵煮,那玩意多臟啊。
內臟簡稱為“下水”,為什么北京人那么喜歡吃豬下水,這里面還有一個說法,清軍入關以后,北京基本就成了八旗子弟的天下,他們占著房、躺著地,都過起了衣食無憂的生活。
那時候的北京,貧富差距巨大,六十萬的人口,有四十萬的旗人,宰豬殺羊啊,貴族一般都不吃內臟的,但對于貧苦的老百姓來說,他們挺樂意吃這一口。
肝臟大腸出奇的便宜,雖然肝臟能吃,但是有一種怪味,人們為了養家糊口,研究了多種去腥去燥的方法,把大腸、豬肝、豬肺,開發成了小吃,賣給過路客人。
旗人自覺高人一等,抱著懷疑的態度,嘗了幾口,發現比豬肉都好吃,從那以后,豬肝豬肺變成了上流社會的小吃,一直流傳到現在,很多鹵煮、炒肝都相繼開了分店,更有上百年的店鋪。
所以說,到了北京,偶爾吃一次豬內臟,豬下水,也是挺不錯的選擇,也沒有到難吃的地步,相反味道還出奇的香。
吃炒肝要配肉包子,肉包子蘸著炒肝吃 ,您是會吃的內行人。
門釘肉餅
門釘肉餅,有的也叫門丁肉餅,是北京的一種傳統小吃,您或多或少的也聽說過,它的肉餅形狀好像古代城門上的門釘,因此而得名,據說門釘肉餅有吉祥的含義。
宮廷很多小吃,都與慈溪有或多或少的關系,一日,廚子制作了一道帶肉的餡餅,慈溪吃后,大加贊賞,肉餅鮮嫩多汁,皮薄餡大,色澤金黃,散發出誘人的香味。
廚子此時還沒想到名字,他愁了一眼大門上的門釘,發現肉餅和門釘大小形狀相似 ,隨機突口而出,“回主子,這叫門釘肉餅”,門釘肉餅就這樣誕生了。
北京制作門釘肉餅的店鋪有很多,自行選擇就好,門釘肉餅是用牛肉制作的,汁水很足,剛出鍋的時候很熱,要小心燙傷。
可以先咬破一個小口,那湯汁吮吸一下,再慢慢吃,外焦里嫩,肉香滿滿,吃起來特別的滿足,老少皆宜, 小孩子更喜歡。
銅鍋涮肉
北京有獨特的火鍋特色,銅鍋涮肉,傳統清鍋,配上現切的羊肉,最主要的是醬料,你在其它地方很少能吃到,北京傳統的二八醬,八分芝麻醬、二分花生醬組合,北京的火鍋牛羊肉也是自己養殖的,都來自呼倫貝爾大草原,有嚴格的檢驗標準。
單憑這一點,就讓您吃起來更放心,銅制火鍋的出現,更加穩定了火鍋的基礎,在北京吃火鍋,都流行用銅火鍋,銅鍋在殺菌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效,還可以補充微量元素,改善貧血。
比較出名的店鋪有聚寶源、老北京涮肉、南門涮肉、京味齋、北平三兄弟涮肉、南門四季銅鍋涮肉,主打的就是一個經濟實惠,手切羊肉,對比小地方的羊肉卷,要強太多了。
北京烤鴨
北京烤鴨是北京著名菜,尤其是有全聚德這樣的百年老字號,果木炭火烤制,色澤紅艷,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被譽為“天下美味”,很多國家的賓客都品嘗過烤鴨,無不贊美豎起大拇指,用果木炭烤的烤鴨,有獨特的清香味道。
烤鴨有很多招牌,全聚德、便宜坊、四季民福、大鴨梨、紫光園、新榮記、大小董、小吊梨湯、盛福年等等。
很多人質疑全聚德的口碑,其實真沒必要,北京這么多烤鴨店,全聚德能做到風生水起,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不喜歡吃全聚德,還有很多家選擇,全聚德有服務費,確實得罪了不少人,導致口碑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