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 淘 沙
李 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容,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賞析】
南唐后主李煜在政治上是一個縱情聲色,不修政事的庸主,而在文學(xué)上卻是一位多才多藝,能詩善詞的名家。亡國后,他的地位由帝王之尊淪為階下因虜,使他的思想情感和詞章筆墨發(fā)生明顯變化,因而在文學(xué)史上留下了一些流傳千古的詞作。王國維《人間詞話》說:“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對李齷晚期詞的成就作出了中肯的評價。
這首詞是李后主的絕筆。宋蔡絳《西清詩話)云:“南李后主歸朝后,每懷江國,且念嬪要散落,部郁不自、作長短句云:“簾外雨潺′云云,含思凄惋,未幾下世:是亡國悲痛,千古遺恨,語意凄黯,聲調(diào)慘然。
全詞分為上下兩片。上片寫夢醒后的感觸。作者采用敘的方法,從夢醒之后的情景起筆。使夢中之歡和程后之兩者相反相成,互相映,突出感情上的急劇變化寒風(fēng)著漸浙瀝瀝的春雨,透過低垂的簾櫳,傳進清夜夢回的詞人耳中、撞擊著他那顆破碎的心,想起剛才夢中,竟忘了自己囚徒的身份,還貪戀著片刻的歡樂。“簾外雨潺潺,春意陽冊”,渲染了一種黯淡之境和凄然之情。“闌珊”是衰落的意思,既寫了當(dāng)時的節(jié)令,也象征詞人遲暮的生命。“羅衾不耐更寒”,身蓋絲綢被,也抵擋不住五更時分寒氣的侵襲。同寫自己的盛受,暗寫夢醒,“楽”包含著天寒和心寒的意思接下來“夢里不知身是客,一響貪歡”,始點明夢中事情。個人在夢中忘掉了自己被停虜?shù)纳矸荩艜邢硎芷虤g樂的自由感。這中間包含著痛苦的感觸郭磨所在《《南唐主詞籠)引》說:“綿邈飄忽之音,最為感人深至。”詞中正是通過夢境把作者內(nèi)心深處雖然微弱但卻頑強,不甘心死亡的生存意識藝術(shù)地表現(xiàn)出來了。這首詞只有“簾外雨游潺”句是寫景,其余各句都是抒情,而在抒情中,景也自寓其中,可以說,全詞無處不是情也無處不是景,情景交融,自然妙合。
下片寫對人生的留戀。下片則用容開一層的寫法。“獨自莫憑欄”既是自我勸誠,切莫獨自憑欄增感傷,實則引起對江山故國的情思,“無限江山”,已經(jīng)予他大。詩人的物質(zhì)享受和人間歡樂都曾發(fā)生在“無限江山”故土上,而如今再也看不到故國了,怎好“憑欄”跳望。這里面包含多少情意,耐人咀嚼。“別時容易見時難”,這本是古人詩句中常用的詩意。曹丕有“別時何易會時難”,李商隱有“相見時難別亦難”,表示離別的憂傷。李后主這一詞句決非一般的別情嘆息,實則悲鏡無比,沉郁之極,是對國破家亡的一種極其委婉而凄慘的呻吟和呼喚。其中蘊含著絕望、訣別、留戀、緬懷、向往等豐富的雜糅感情,字字血淚,令人品味不已。詞的結(jié)尾,更把這種血淚寫成的絕望之歌,推向感情的高潮“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流水”、“落花”、“春去”寫出了自然規(guī)律的不可道轉(zhuǎn),也暗示南唐王朝的滅亡和歡樂的消逝。厝圭璋在《唐宋詞簡釋》中評說:“流水盡矣,花落盡矣,春歸去矣,而人亦將亡矣。將四種之語,并合一處作結(jié),肝腸斷絕,遺恨千古。”確是深刻見解。“天上人間”透露出了其內(nèi)心世界生與死的矛盾情結(jié),也是絕望者的哀鳴,讀罷,催人淚下,感慨良多。
李煜作為一個四徒,品嘗屈辱生活之后,在汴京獄中寫了這首絕筆。他把一個不幸者的悲傷表現(xiàn)得分外真切,分外沉重,而產(chǎn)生感情上的動人力量。這首詞按照情感演進的脈絡(luò)進行構(gòu)思,作者因物起興,以一景語開頭,誼染一種幽深、凄涼的氣氛。中間抒展情懷,傾瀉亡國之凄楚、衰傷。上下片接轉(zhuǎn)處宕開一筆,設(shè)想自解,再抒豳情,結(jié)尾以深廣悲恨吞咽而止。文字淺顯通俗,創(chuàng)造概括性極強的短詩句行,表達豐富深刻的內(nèi)容。如“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寫人生感慨,嘆時光易逝,抒寫出普遍而永存的憂思悲傷,成為卓絕千古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