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國風·鄭風·有女同車》
從古至今,女人總是費盡心思想用各種方法拴住男人,然而常常也是徒勞。但是有一位民國的大家閨秀,用她的獨特方法,讓出軌的丈夫回心轉意。
盛佩玉,1906年出生,標準的白富美。
其祖父是清末明初的風云人物盛宣懷,一生在商海叱咤風云,娶了七房妻妾,兒孫滿堂。盛佩玉就在這樣一個聲名顯赫的家庭中長大,自小就生得水靈,清新脫俗。
她有多美?年僅10歲的表弟邵云龍,第一次見到她就說,將來非表姐不娶,大人們只當玩笑。
這一次見面是在1916年,祖父盛宣懷的葬禮時。
盛家的隆重葬禮堪比皇家的陣勢,子孫后代披麻戴孝、浩浩蕩蕩的出殯。家大業大的盛家,子女們各有自己的宅院,平時難得一見。邵云龍從這一次邂逅,就開始迷戀盛佩玉,還偷偷拍了一張她的照片,回去就寫了一首情詩。
16歲時,邵云龍讀到《詩經》中《有女同車》一節,見有“佩玉瓊琚”,又見有“洵美且都”一句,不禁欣喜萬分,感覺“洵美”對“佩玉”實在美,于是,將自己原名邵云龍改名為邵洵美。他對她說,我的名字要和你的名字在一起。
他是富家闊少,同樣出身于一個煊赫的家族。他的祖父是邵友濂,晚晴重臣,做過封疆大吏,任過多省巡撫。家財萬貫,使邵洵美養成一擲千金的豪爽態度,但與世俗的紈绔子弟不同,他有創業的宏志,將大把的金錢消耗在自己癡迷的出版、翻譯、文學等事業上,還樂于結交文人朋友。“鈔票用得光,交情用不光”,邵洵美以這種觀念人世,幫助過許多文人,時人稱之為“小孟嘗君”。
后來,在民國的文壇上,他與徐志摩并稱為“詩壇雙璧”。他還是著名的出版家,1928年到1950年期間,他的經歷幾乎都投在了出版事業上。他也是了不起的翻譯家,英國雪萊的詩《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馬克吐溫的《湯姆·莎耶偵探按》等都是他應邀翻譯的。
1923年,邵洵美赴英國留學之前,終于向母親吐露了自己對表姐的愛慕,請求母親去盛家求婚。
兩家也算門當戶對,但也受到過阻撓。
盛佩玉的家里對她極其寵愛,曾不贊成她與邵洵美的婚事,認為邵洵美靠不住,嫁過去不會稱心。而與所有待字閨中的少女一般堅定決絕,盛佩玉說:“不管是他的滑頭還是他的家庭,關鍵在于我!”
家人最終同意了這門親事。
盛佩玉也確實以她的氣度和聰慧,用一生來兌現她自己說的話。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道出多少世間女子的祈愿,盛佩玉也不例外,她希望與丈夫攜手一生。
于是結婚前,就對邵洵美進行了約法三章:不可外遇,不可吸煙,不可賭博。當然,邵洵美哪有不答應的,只要能抱得美人歸,什么條件都答應。
魯迅先生曾諷刺邵洵美,靠娶得富家女發財。
盛佩玉卻不以為意。富人家的大家閨秀,自然是懂得婚姻不僅是愛情,更是為求資源優化獲取最大利益。
婚后,邵洵美從事過很多職業,也做過不少賠本買賣。但盛佩玉從不抱怨,給予他最大的理解與支持。她說:他是一籌莫展、愁悶在心,才會如此煩躁。
然而,再大的理解和寬容,丈夫依舊出軌了。
1935年,美國女作家艾米麗·哈恩(Emily Hahn)的出現,打破了他們的婚姻生活。
艾米麗是美國雜志社駐中國的記者,她在上海邂逅了邵洵美,兩人擦出了愛情火花。邵洵美還給她取了中文名,叫項美麗。
通過邵洵美,項美麗認識了很多中國作家,對中國的風土人情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他們一起干了一番事業,合作編輯出版了雙語畫報,一起翻譯了沈從文的《邊城》。
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先是在酒店,而后邵洵美又租了房子。
若是普通的女子,早已和丈夫撕破臉了。
盛佩玉沒有。面對丈夫的背叛,她既沒有搬出婚前的約法三章,也沒有與項美麗正面交鋒。
盛佩玉很快察覺到自己和項美麗的不同,她羨慕這個美國女人能夠靠寫文章獨立生活。
說不生氣,那是不可能的,在佩玉晚年的自傳中,她說,其實自己非常氣憤、傷心,但是她是大家閨秀,她從小受的教育不允許她這樣小家子氣,她也對丈夫提出抗議,但也僅只是警告他十一點之前回家。
邵洵美承諾不會離婚。
盛佩玉像對待閨蜜一般對待項美麗,一起逛街,一起出門吃飯,一起跳舞看戲。甚至有時三人一起出行,外人看到的都是溫情。
項美麗曾利用自己的身份便利,幫助邵洵美從封鎖線運出了印刷機。作為感激,盛佩玉邀請項美麗到家里來,和她的孩子們一起玩,孩子們都叫她“蜜姬阿姨”。
剛開始,項美麗看著孩子們,心懷愧疚,然而因為盛佩玉的大度,漸漸的,她覺得自己融入了這個家庭,成為了其中的一員。這當然不是她的一廂情愿,而是盛佩玉送了她一個玉鐲——那是接納了她。
然而,項美麗與邵洵美的甜蜜生活并未真正開啟。
1939年,項美麗開始寫作《宋氏三姐妹》,她希望邵洵美陪他去重慶、香港搜集資料,邵洵美放心不下妻子和孩子們,最終兩人分道揚鑣。
六年之后,項美麗與英國少校查爾斯結婚。
如果說項美麗只是一個美麗的“邂逅”,那么陳茵眉卻是真正踏入邵洵美家庭生活的另一個女人。
1958年,公安局公安局突然來人抓捕邵洵美,起因是邵洵美的六弟在香港告急,經濟困難,大哥除寄去心愛的珍貴郵票讓其拍賣,還托人從香港寄信給美國,設法聯系項美麗求助。
邵洵美被嫌疑為特務,關押入獄。當時的他和陳茵眉居住在一起,同住的還有他們共同生下的四個子女。
陳茵眉,一個來自溧陽鄉下的姑娘——土小四。
自1936年起就在邵家做女婢,那時她才19歲,雖說是鄉下姑娘,卻生得一副好模樣,不但身材高挑,明眸皓齒。比起盛佩玉那朵富貴花,陳茵眉這朵鄉野小花自有她的動人風情。
那時,邵洵美正忙著和項美麗膩歪,并沒有注意陳茵眉。
后來,也許是項美麗的離去,邵洵美難免有些失落,偶然間發現家中的女婢眼睛黑亮有神,不免動了心。
這一次,盛佩玉不太不高興了,吵著要回娘家住。
想當初,丈夫和項美麗的戀情,她都沒有如此氣憤,可如今,想到邵洵美和女婢的私情,感覺太掉價。
娘家的姐妹聽說了這事,就勸她:佩玉啊,男人三妻四妾又不是什么稀罕事,你的公公,在外面不是也有好幾個小公館嗎?再說丫頭有什么不好,丫頭更體己。
終是出于大家閨秀,佩玉也漸漸想明開了。
于是,在她的默許下,邵洵美甚至和陳茵眉另擇一居,幾年之間生下了三男一女。盛佩玉則自己獨居一處。
邵洵美鋃鐺入獄后,陳茵眉一家沒了生活來源,只好又投奔大夫人盛佩玉。
兩個月后,陳茵眉和盛佩玉均被動員去甘肅落戶。
盛佩玉沒有去,她到南京投奔了自己的女兒。陳茵眉一家只好回江蘇鄉下跟父母住。
直到三年多以后,邵洵美出獄,他們三人在上海相聚。
而后,邵洵美與陳茵眉一家仍在上海靠翻譯稿費為生。盛佩玉則依舊回南京與女兒生活。
那是一段困頓的日子,幸虧老友周熙良幫忙,人民文學出版社上海分社每月發給120元預支稿費。
后來“文革”伊始,這條經濟來源也沒了著落。邵洵美的老友施蟄存月送50元救急,但僅僅幾個月后,施蟄存也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最后,邵洵美的生活還是靠盛佩玉從兩個女兒處得錢每月救濟30元,以及陳茵眉四處問人借貸。
一直陪在邵洵美身邊的,只有盛佩玉。
因為與項美麗的一封越洋信,邵洵美被嫌疑為特務,關押入獄。他并不知道,當時自己的發妻已無房居住,只好在住在女兒家,在最困難的時期,還將打算做紀念的陪嫁衣服給外孫改了開襠褲。
無論發生什么,盛佩玉一直陪著他,直到1968年,“唯美詩人”邵洵美在貧病交加中與世長辭。
1989年,盛佩玉去世。八年之后,項美麗去世。
曾有作家訪問邵洵美的兒女子孫,向他們詢問項美麗,問是否恨她。他們的回答,對“蜜姬阿姨”的回憶都是美好的。
盛佩玉留給孩子們的,沒有對丈夫的指責,而只是一段插曲一般的美好回憶。
或許今天的我們不能同意盛佩玉的做法,但是那時的她,用自己最大的善意和智慧,處理了這場婚姻危機,她用盡最大的善意和包容,維護了家庭的圓滿,影響后代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