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關于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的歷史。
館陶縣的大致位置
館陶縣的建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里就有了城邑,在漢高祖劉邦年間,朝廷采用郡縣制的管理模式并在此設置了館陶縣,這也是館陶縣見于建制歷史的最早記錄,距今超過了2200年。
在新中國建立前夕,這個縣地域規模大,是河北和山東交界地一個非常有影響的縣。但是在新中國建立后,為了更好地搞水利建設,原來的千年古縣館陶縣也被一分為三。
臨西縣的大致位置
1949年8月后,河北省政府成立,館陶縣劃歸到了河北省邯鄲專區,1952年到1964年這12年多的時間里,館陶縣被重新劃歸到了山東省,曾隸屬于聊城專區。
1965年3月,為了更好地進行水利建設,依據方便管理的原則,河北和山東的邊境進行了再次調整。以衛運河和四女寺減河(漳衛新河)為界限,以西的地域歸屬于河北省,以東的地域歸屬到了山東省。
今天的館陶縣
就這樣,本屬于河北的寧津和慶云兩個縣劃歸到了山東。為了彌補河北的損失,館陶縣和臨清西部的五個區歸屬到了河北。
后來以臨清劃歸來的五個區為基礎,成立了新的臨西縣,這個縣隸屬于河北省邢臺專區管轄。為了彌補臨清的損失,館陶縣的位于運河東岸的八岔路,潘莊兩個大區劃歸到了臨清,這兩個區也就是今天的臨清市煙店鎮和潘莊鎮。
而館陶縣衛運河東岸的屬于南館陶區的張莊、幺莊、東古城、乜村和北館陶區的楊召、萬善、蕭城、許莊、城關(老縣城)等9個公社劃歸到了山東省冠縣。就這樣,經過區域劃分,館陶縣的轄區分為被一分為三,原來的千年古縣館陶縣的管轄地域縮小到了今天的456平方公里。
今天的館陶縣下轄四個鄉四個鎮有277個行政村,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平原小縣。因為地處河北和山東交界地,館陶縣兼有燕趙文化和齊魯文化的特色,成了河北和山東之間的緩沖區。這里走出了范筑先、張維翰、王占元等歷史名人。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館陶縣已經舊貌換新顏,這里的農產品和特色產業成了本地的優勢,館陶縣也獲得了“中國蛋雞之鄉”“中國黃瓜之鄉”“中國黑陶藝術之鄉”“中國輕工軸承之鄉”“中國糧畫藝術之鄉”“中國漆畫藝術之鄉”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