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政權為了將“猶太病菌”和社會其他部分全面隔離,于是將猶太人拘禁到稱為猶太區的特定區域。從歷史角度看來,猶太區是東歐猶太人從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自由,步向被屠殺命運的過渡期。也就是因為猶太區,納粹才更有辦法將數百萬猶太人依序送進死亡集中營。
把猶太人集中隔離在猶太區的想法,在1938年的“水晶之夜”事件后萌芽,而在德軍入侵波蘭后不到一年時登上高峰。根據估計,當時納粹占領區中共有兩百萬猶太人,住在城鎮或鄉下的猶太人,則通通被遷往大城市中的猶太區。海德里希在1939年9月21日對機動死亡部隊軍官進行演說時就表示:“將猶太人遷往大城市的決定,乃基于整體治安考量,似乎有必要同時發布命令,嚴禁猶太人出入某些地區;并基于經濟理由,在猶太區實施宵禁”。
猶太區的生活是由一個猶太委員會負責組織和管理。猶太委員會管理的范圍涵蓋猶太區的金融、衛生、產業和工藝等等,不過有些工作是委員會主動要求,以便維持猶太社區的整體運作。
猶太區里的日常生活其實相當艱苦,食物完全仰賴德國政權配給,持續不斷的饑餓更影響里面每個人的思想行為。另外,盡管每塊空地都有人栽種蔬果,黑市交易或靠行賄取得食物的情形相當盛行,新的經濟階級和經濟犯罪,也屢見不鮮。
猶太區另一項特色是擁擠。華沙猶太區的面積,只占整個城市面積2.4%,不過里面卻住了30%的華沙人口。至于好幾個家庭擠在一間公寓里的景象都相當常見。而受到疾病及傳染病的影響,猶太區的死亡率也居高不下。華沙猶太區起初用鐵蒺藜圍住,后來又筑起高10英尺、長11英里的磚墻。德軍把大批猶太人從附近各地區趕入墻內。到1942年7月,其中已容約50萬人。平均每間屋子住13個人,食品熱量每日每人184卡,饑餓和傷寒每月奪去幾千人的生命。1942年7月22日開始,德軍每天向特雷布林卡死亡營輸送5000名猶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