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淵(249年至253年之間-310年),字元海,新興(今山西忻州北)人,匈奴族,匈奴首領冒頓(mò dú)單于之后,本姓攣鞮(luāndī),因漢高祖嫁公主給冒頓單于和婚并約為兄弟而改姓劉,南匈奴單于于夫羅之孫,左賢王劉豹之子,呼延氏所生,五胡十六國時期前趙國的開國君王,304年-310年在位。劉淵在父親死后接掌其部屬,直至八王之亂時諸王互相攻伐,劉淵乘朝廷內亂而在并州自立,稱漢王,建立漢國(后改為趙,泛稱前趙,亦作漢趙),308年稱帝,改元永鳳。310年,劉淵病死,在位六年,謚號光文皇帝,廟號高祖。
劉淵是西漢時期匈奴首領冒頓單于的后裔。漢高祖劉邦將一位宗室之女,作為和親公主嫁給冒頓單于,并與冒頓單于相約為兄弟,所以,冒頓單于的子孫都以劉氏為姓。
東漢建武初年(25年),烏珠留若鞮單于的兒子右奧鞬日逐王比自稱南單于,進入西河的美稷定居,當時離石的左國城就是單于遷移的宮廷。中平年間(184年―190年),羌渠單于派其子于扶羅率兵援助東漢,討平黃巾軍。當時正碰上羌渠單于被國人所殺,于是,于扶羅將所率的兵眾留駐在東漢,自稱為單于。緊接著董卓叛亂,于扶羅率兵劫掠太原、河東,后駐扎河內。于扶羅死后,其弟呼廚泉繼位,任命于扶羅之子劉豹為左賢王,劉豹即劉淵的父親。后來,曹操將呼廚泉的兵眾分為五部,任命劉豹為左部帥,其余部帥也都由劉姓擔任。
太康年間(280年―290年),改變舊制,設置都尉,匈奴各部中,左部居住在太原的茲氏(今山西高平),右部居住在祁地,南部居住在蒲子,北部居住在新興(今山西忻州北),中部居住在大陵。劉姓雖然分居在五部,但是,從大的范圍上看,他們都是居住在晉陽的汾水和澗水一帶。
劉淵童稚時,就非常聰慧,七歲時母親呼延氏去世,他傷心得捶胸頓足,嚎啕大哭,旁人都被他的悲傷所感動,宗族、部落的人都贊賞他的孝順。當時,曹魏太原人、司空王昶等人聽說后也非常贊賞劉淵,并且,派人前去吊唁。劉淵幼年愛好學習,拜上黨人崔游為師,學習《毛詩》、《京氏易》和《馬氏尚書》,他尤其喜愛《春秋左氏傳》、《孫吳兵法》這兩部書,大致都能誦讀,而《史記》、《漢書》及諸子的著作,沒有不閱讀的。劉淵曾經對一起學習的同學朱紀、范隆說:“我每次看書傳的時候,往往禁不住要鄙棄隨何、陸賈的缺乏武功,周勃、灌嬰的缺少文才。道是由人來發揚光大的,一個方面的知識不了解,本來就是君子所看不起的。隨何、陸賈遇上漢高祖而不能夠建立起封侯的功業,周勃、灌嬰跟隨漢文帝而不能開創教化的大業,可惜啊!”
于是,開始學習武學知識和技能,精妙出眾,他臂長而善于射箭,體力超過一般人。姿態、儀表魁梧,身高八尺四寸,胡須長三尺多,心口上有三根紅色的毫毛,長三尺六寸。當時,屯留人崔懿之、襄陵人公師彧等都善于給人看相,見到劉元海,他們都非常驚奇,并且相互轉告說:“這人的形體、相貌不一般,是我從來沒見到過的。”于是,他們對劉淵都非常崇敬,彼此間按照名分建立起了恩情。太原人王渾像對待朋友一樣虛心地對待他,并且讓他的兒子王濟拜見他。
咸熙年間(264年―265年),劉淵作為人質住在洛陽,受到當時曹魏權臣司馬昭厚待。泰始(265年―275年)年間之后,王渾又多次在晉武帝司馬炎面前推薦他,于是,晉武帝召見劉淵,與他交談,非常賞識。晉武帝對王濟說:“劉淵的容顏、儀表,即使是春秋的由余、漢代的金日磾也不能高出他。”王濟接著說:“劉淵的外在儀表、容顏,實在如陛下您所說,然而,他的文武才干又超出由余、金日磾很遠。陛下您若能委任他統領東南地區的事務,那么,吳會地區就不愁不能平定。”晉武帝欣然贊許。可是,孔恂、楊珧又進言說:“依臣觀察,劉淵的才干現在恐怕沒有人能與他相比,陛下您若是不重用他,他就成不了大氣候,若是授予他權力,樹立他威望,那么,平定吳地之后,恐怕他就不再向北渡江回師了。劉淵與我們不是一個民族,他必然會有異心。現在,委任他治理本部的事務,我們已為陛下您感到寒心,若是還要將天然險阻之地賜給他,恐怕是不行的。”晉武帝默然不語。
泰始六年(270年)與咸寧四年(278年),禿發鮮卑部首領禿發樹機能分別擊敗斬殺秦州刺史胡烈及涼州刺史楊欣,于是西晉發兵秦、涼二州,準備平定叛亂,但晉軍初戰潰敗,所以晉武帝訪求將帥們收復失地的辦法,上黨人李憙說:“陛下您若是真的能夠征發匈奴五部的兵眾,授予劉淵一個將帥的封號,讓他們向西部進軍,那么,西部的秦州、涼州便指日可定。”孔恂說:“李公的話,不完全符合消除禍患的情理。”李憙勃然大怒道:“憑匈奴人的強悍,劉淵的熟悉兵法,讓他們奉命去顯示皇上的圣武,有什么不能得到!”孔恂接著說:“劉淵若是能夠平定涼州,斬殺樹機能,恐怕涼州境內又要亂了。蛟龍得到云雨,就不再是池塘中無法施展能耐的小東西了。”晉武帝于是放棄任用劉淵的打算。
后來,王彌從洛陽東回故鄉東萊,劉淵在九曲河濱為王彌餞行,流著淚對王彌說:“王渾、李憙因為同鄉的緣故而對我有所了解,他們常常稱道、推薦我,可是一些人也乘機向皇上大進讒言,這一些,都不是我所希望的,相反,剛好足以對我構成危害。我本來并沒有做官的想法,這一點只有您明了。恐怕我會死在洛陽,永遠與您訣別了。”于是情緒激昂,盡情地喝酒,大聲地慨嘆,大聲地呼叫,聲音嘹亮,在坐的人禁不住因此而流淚。齊王司馬攸當時正在九曲,聽說此事便派人快馬去察看,看見劉淵在那里,于是對晉武帝說:“陛下您如果不除掉劉淵,恐怕并州就不能夠長久地安定。”王渾又進言道:“劉淵是長者,我王渾替君王擔保講明此事。況且大晉正要向少數民族表明用誠信相待,用德政使遠方的人歸附,怎么能夠憑連萌芽狀態都沒有的嫌疑殺戮別人送來伺候的人質,以表明晉朝恩德不廣呢?”晉武帝同意王渾所言,最終沒有殺劉淵。
咸寧五年(279年),其父左部帥劉豹去世,于是,西晉朝廷任命劉淵為代理左部帥。太康十年(289年),晉武帝拜劉淵為北部都尉。劉淵在任期間,嚴明刑法,禁止各種奸邪惡行,他不看重財物,愛好施舍,與他人相交,推誠相見。于是匈奴五部的豪杰都紛紛投奔到了他的門下,連幽州、冀州知名的儒生,后學中杰出的人士,不遠千里,也都來此游歷。永熙元年(290年),晉惠帝司馬衷繼位,由外戚楊駿輔佐朝政,楊駿便任命劉淵為建威將軍、五部大都督,封爵漢光鄉侯。元康末年(300年),劉淵因為部人叛逃出塞而被免官。不久成都王司馬穎鎮守鄴城,上表推薦劉淵擔任寧朔將軍、監五部軍事。
晉惠帝時,因八王之亂戰火再起,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及長沙王司馬乂先后以軍事力量上臺掌權,司馬倫更曾篡位稱帝,天下大亂,盜賊蜂起。劉淵的堂祖父,原來的北部都尉、左賢王劉宣等人秘密商議說:“以往,我們的先人與漢朝約為兄弟,憂和喜共同享有。漢朝滅亡以來,魏、晉繼而興起,我們單于,雖然有一個空虛的名號,可是,不再擁有哪怕一尺土地的基業,從王侯慢慢下降到同平民差不多了。現在司馬氏親骨肉間相互殘殺,天下一片動蕩,我們建立國家、復興祖業的時機到了。左賢王劉淵的姿貌、風儀和才能超人絕世,上天倘若不是要光大單于,不就虛生這種偉人了嗎?”于是,秘密地共同推舉劉淵為大單于,并且派他們的黨羽呼延攸到鄴城,將秘謀的內容告訴給劉淵。劉淵請求回故地會合行送葬之禮,司馬穎沒有答應。于是,劉淵讓呼延攸先回去,告訴劉宣等人招集五部人眾,會同宜陽的諸多胡人,表面上宣稱響應司馬穎,實際上卻是要圖謀叛變。
永安元年
(304年),司馬穎擊敗司馬乂,成為皇太弟,任命劉淵為屯騎校尉。不久東海王司馬越和陳昣等與晉惠帝征討司馬穎,駐扎在蕩陰,司馬穎任命劉淵為代理輔國將軍,負責北城防守諸事務。等到晉惠帝六軍戰敗時,司馬穎又任命劉淵為冠軍將軍,封為盧奴伯。不久,并州刺史東贏公司馬騰、安北將軍王浚,起兵討伐司馬穎,劉淵勸司馬穎說:“現在二鎮的人驕橫、強暴,兵眾十萬,恐怕不是宿衛軍以及都城附近的兵士所能抵抗得了的,我請求回去為殿下您勸說五部的人馬來赴國難。”司馬穎說:“五部的人馬可以擔保前來嗎?即使能夠前來參戰,鮮卑、烏丸之人強勁、快捷如同風云,是那么容易抵擋的嗎?我想護送皇上回洛陽,以避開他們的鋒芒,接著再慢慢地告示天下,以叛亂的名義,名正言順地制服他們。您認為怎樣?”劉淵回答說:“殿下是武帝之子,對王室有突出的功勞,有威望、恩澤廣,天下人都欽佩您的風范,誰不想為殿下您赴湯蹈火、獻出生命呢?這種情況下,征發士兵有什么困難呢?王浚是個小人,東嬴公只是個偏遠的旁枝,他們哪能與殿下您抗衡!殿下您如果一離開鄴宮,就等于向他人示弱,這樣,洛陽到達得了嗎?縱然到達洛陽,恐怕威望、權力就不在殿下您的手里。一紙檄文,一尺書信,有誰肯去為他人尊奉這些!況且東胡的強悍不能超過五部之人,希望殿下您鼓勵、安撫兵眾,平定混亂,鎮守住鄴城,我當為殿下您以二部的兵力摧毀東嬴公,以三部的兵力斬殺王浚,兩個小人的首級指日就可懸掛在鄴城城頭。”司馬穎非常高興,于是任命劉淵為北部單于、參丞相軍事。劉淵回到左國城(今山西離石)后,劉宣等人便為劉淵上大單于的稱號,二十日之間就聚眾五萬,定都離石。
及后王浚派將軍祁弘率領鮮卑兵眾進攻鄴城,司馬穎戰敗,于是,挾持天子向南朝洛陽奔逃。劉淵說:“司馬穎不聽我的話,自己向相反的方向潰逃,真是奴才。然而我與他有言在先,不能不去救他。”于是,命令右于陸王劉景、左獨鹿王劉延年等人率領步兵騎兵二萬,將去討伐鮮卑。劉宣等人堅決勸阻道:“晉朝昏庸無道,他們像對奴隸一樣對待我們,所以右賢王劉猛非常憤怒,承受不了心中怨恨,想有所作為,當時正碰上晉朝綱紀還未松弛,大事還沒有成就,右賢王就被殺戮,這是單于的恥辱啊。現在,司馬氏父子兄弟互相殘殺,這是上天厭惡晉朝的德行,將天下授予我們。單于積德在身,連晉人都佩服,現在,正應該振興我們國家和民族,恢復呼韓邪的基業,這樣,鮮卑、烏丸可以作為我們的援助力量,怎么可以阻擋他們而去拯救仇敵呢!現在,上天借我們的手來消滅晉朝,不能夠違背天意。違背天意就不吉祥,違背眾人的意愿就不能成就事業。上天賜予了而不接受,反過來就會受到上天的責備。希望單于不要遲疑了。”劉淵聽后說道:“說得對。應該做高山峻嶺,怎么能甘心做低矮的小土丘呢!天下的帝王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大禹出自西戎,周文王出生在東夷,誰該做帝王,只是按德行的高低授予。現在,我們有兵眾十多萬,而每個人都相當于晉朝十個人,如果我們擊鼓進軍、摧垮晉朝,必將如同摧枯拉朽。這樣,最理想的,可以成就漢高祖一樣的基業,最差的,也不失做一個魏氏。雖然結果將是這樣,但是晉朝的百姓不一定贊同我們。漢朝統治天下的時間久長,他們的恩澤深入人心,所以,昭烈帝劉備僅在一州的土地上奔馳,就可以與天下相抗衡。我又是漢朝劉氏的外甥,我們的祖先曾與漢朝相約為兄弟,兄長滅亡了,弟弟來繼承,不也是應該的嗎?況且,我們還可以稱漢,追認、尊奉后主劉禪,以此來使天下人的期望歸向我們。”于是,遷都到左國城。不久,遠方來歸附的人達到數萬。
永興元年(304年),劉淵在南郊筑壇設祭,自稱漢王,赦免境內囚犯,建年號為元熙,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建造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進行祭祀,立妻呼延氏為王后。署置百官,任命劉宣為丞相,經師崔游為御史大夫,宗室劉宏為太尉,其余的人授官各有等差,國號為漢(史稱漢趙、前趙)。
東嬴公、并州刺史司馬騰聞訊,派將軍聶玄討伐劉淵,戰于大陵(今山西文水),聶玄軍大敗,司馬騰害怕,于是率領并州二萬多戶百姓逃到山東,到處侵犯、騷擾。劉淵乘勝進軍,派遣建武將軍劉曜接連攻下太原、泫氏、屯留、長子、中都。元熙二年(305年),司馬騰又派司馬瑜、周良、石鮮等人率軍討伐劉淵,他們駐扎在離石的汾城。劉淵派遣武牙將軍劉欽等六軍迎戰司馬瑜等人。四次交戰,司馬瑜都被擊敗,于是,劉欽整頓軍隊,凱旋回師。同年,離石發生大饑荒,劉淵遷居黎亭,以便食用邸閣屯積的糧食。劉淵留太尉劉宏、護軍馬景守離石,派大司農卜豫運送糧食供給他們。接著,任命前將軍劉景為使持節、征討大都督、大將軍,在版橋截擊劉琨,被劉琨擊敗,于是,劉琨進據晉陽。侍中劉殷、王育規勸劉淵道:“殿下您從起兵至今已一年,然而,只據守在偏遠的地方,威望還未遠震,如果真的能夠命令將士四出攻擊,抓住機會,大膽地決戰,斬殺劉琨,平定河東,建立皇帝的名號,向南大舉進軍,攻克長安,并將它作為國都,再率領關中的兵眾席卷洛陽,就像轉動指掌一樣容易。這也是漢高祖之所以能開創宏基、消滅強楚的策略。”劉淵高興地說道:“這就是我所想的啊。”于是進據河東,攻占蒲阪(今山西永縣)、平陽(今山西臨汾)。接著,劉淵進入蒲子,并將它作為都城,河東、平陽屬縣的各壘壁都投降于他。當時,汲桑在趙魏起兵,上郡四部鮮卑陸逐延、氐族酋長單于征、東萊人王彌以及石勒等人都相繼投降劉淵,劉淵都授予他們官爵。
永嘉二年(308年),劉淵正式稱帝,大赦境內囚犯,改年號為永鳳。任命大將軍劉和為大司馬,封梁王,尚書令劉歡樂為大司徒,封陳留王,御史大夫呼延翼為大司空,封雁門郡公,宗室中以親疏為等級,皆封郡縣王,異姓中以功勞、謀略為等級,皆封郡縣公侯。太史令宣于修之對劉淵進言道:“陛下您雖然如龍騰起,如鳳翱翔,接受大任,然而,晉朝余部尚未消滅,皇族居室窄陋,紫宮星座的變化,還指向晉氏,不出三年,必定能夠攻克洛陽。蒲子地域崎嶇狹小,不可長久安身。平陽有天子之氣,又兼是陶唐的舊都,希望陛下您上合天象之變,下合地理之祥。”于是遷都平陽。有人從汾水中得到玉璽,上面的文字是“有新保之”,大概是王莽時的玉璽,得到的人順便增加了“淵海光”三字,劉淵認為是自己的好征兆,于是大赦境內囚犯,改年號為河瑞。又封他的兒子劉裕為齊王,劉隆為魯王。
不久,劉淵命其子劉聰和王彌進攻洛陽,劉曜和趙固等人作為后繼。西晉東海王司馬越派平北將軍曹武、將軍宋抽、彭默等人迎戰,晉軍大敗。劉聰等率軍迅速到達宜陽。平昌公司馬模派將軍淳于定、呂毅等率軍從長安討伐劉聰軍,在宜陽決戰,淳于定等大敗。劉聰依仗連續的勝利,沒有設防,弘農太守垣延假稱投降,乘夜偷襲,劉聰軍大敗而回,劉淵穿著白衣服前來迎接。
同年冬,再次征發士卒,派遣劉聰、王彌與劉曜、劉景等人率領精銳騎兵五萬去進攻洛陽,派呼延翼率步兵接應,結果,在黃河南面將晉軍打敗。劉聰進軍,駐扎在洛陽西明門,西晉護軍賈胤乘夜接近他們,在大夏門大戰,斬殺劉聰的將領呼延顥,呼延顥軍潰敗。劉聰向南撤退,在洛水構筑壁壘,不久,又進駐宣陽門,劉曜駐扎在上東門,王彌駐扎在廣陽門,劉景攻擊大夏門,劉聰親自到中岳嵩山求神,命令將領劉厲、呼延朗等負責指揮留守的士兵。東海王司馬越命令參軍孫詢、將軍丘光、樓裒等人率領手下勇士三千,從宣陽門攻擊并斬殺呼延朗。劉聰得到消息后快馬趕回,劉厲因害怕劉聰給自己治罪,于是投水而死。王彌勸劉聰說:“現在既然失利,而洛陽又非常牢固,殿下您不如回師,以后再慢慢地圖謀。我當在兗州、豫州之間招募兵士,收聚糧食,以等待進攻的日期。”宣于修之又勸劉淵說:“辛未那一年,當攻下洛陽。現在晉朝的紫氣還很盛,大軍不回,必定失敗。”劉淵派黃門郎傅詢快馬召劉聰等回師。王彌從轘轅撤出,司馬越派薄盛等人率兵追擊,雙方在新汲大戰,王彌軍大敗。于是整頓蒲阪的防守,回到平陽。
劉淵任命劉歡樂為太傅,劉聰為大司徒,劉延年為大司空,劉洋為大司馬,赦免境內囚犯。又立妻子單氏為皇后,兒子劉和為皇太子、劉乂為北海王。
永嘉四年(310年)七月,劉淵臥病,準備囑托后事,任命劉歡樂為太宰,劉洋為太傅,劉延年為太保,劉聰為大司馬、大單于,并且統領尚書事務,在平陽西部建造單于臺,任命其子劉裕為大司徒。劉淵病重,召劉歡樂和劉洋等人到宮禁中接受遺詔,輔佐朝政。八月,劉淵在光極殿去世,共在位六年。劉淵死后,其子劉和繼位。不久,劉聰自西明門攻入西室,殺劉和自立。同年九月,劉聰葬劉淵于永光陵,上謚號為光文皇帝,廟號高祖。
逸聞:
劉豹的妻子呼延氏,曹魏嘉平年間(249年―254年),曾在龍門祈求神賜給她兒子,不一會兒,有一條頭上長有兩只角的大魚,擺動著鰭,晃動著鱗游到祭神的地方,很長時間以后才游走。巫師們見到這種情景都感到非常奇異,他們說:“這是好的征兆。”當天晚上呼延氏夢見白天所看見的那條魚變成了人。他左手拿著一樣東西,約有半個雞蛋大,景象誘人。他交給呼延氏說:“這是太陽的精華,吃了它就能生下貴子。”醒后,呼延氏講給劉豹聽,劉豹說:“這是好的征兆。以往,我讓邯鄲張冏的母親司徒氏給我看相,她說我會有顯貴的子孫,三代后我們家一定非常昌盛,司徒氏的話與現在發生的事情是相符的。”此后,過了十三個月,呼延氏生下了劉淵。劉淵生下時,左手上有淵字的紋路,于是,劉豹就以淵作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