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氏,吳(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其父薄生在秦時與魏國的宗室之女魏媼相好,其母未婚而生下她。父親死后,薄姬隨母親魏媼一直住在魏王宮內。當時,有一個叫許負的人,看到年幼的薄姬后,悄悄告訴魏媼說:“此女是生天子之相!”當時的魏王魏豹聽說此事后,就將薄姬納為了妾。此時正是楚王項羽與漢王劉邦交戰之際,誰主天下未成定局,自作聰明的魏王認為天下有可能成為自己的。,于是背棄和漢王劉邦所訂的攻楚盟約,轉而在楚漢之間中立起來,隱隱然有坐山觀虎斗,想收漁人之利吞并天下。魏豹背信棄約令劉邦怒火中燒,于是派將領曹參率兵攻打魏國。
漢高祖三年(丁酉,公元前204年)三月,魏豹的天子夢未圓,反而使自己辛苦打下的魏國也成了漢王劉邦的一個郡,其宮人全被俘到滎陽。就這樣,薄姬和她的母親也被帶到滎陽織室內,成為了一名織布女工。有一次,劉邦閑逛中無意在織室見到肌膚似玉、面目秀麗的薄姬,于是將她帶回了宮中。盡管此時的劉邦年已50有余,但依然氣宇軒然。薄姬因此暗自慶幸總算結束了終日勞作的織布生活,薄姬的母親魏媼更是暗自興奮,不由得想起了若干年前許負的預言!誰知,劉邦把薄姬要到宮中后,轉眼就把她忘到了九宵云外。
漢高祖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被劉邦收復,高祖與項羽約定:雙方以鴻溝(今河南滎陽、中牟、開封一帶)為界,中分天下,西邊屬漢,東邊歸楚。項羽也將作為人質的劉邦之父和妻子呂后送還。此時的劉邦連連獲利,因此也有閑心與管夫人、趙子兒兩個美人取樂。管夫人和趙子兒是和薄姬一起從魏王宮擄來的,當初三人以姐妹相稱,曾相約‘富貴莫相忘’。此時這二人想起當時的誓言,就將此誓言當作笑料講給劉邦聽。劉邦聽后,心中一陣凄然。于是,當晚劉邦便召幸了薄姬。第二天,薄姬對劉邦說:“昨天夜里,我夢見一條蒼龍盤在我的肚子上。”劉邦討好她說:“這是要尊貴的兆頭,我就成全你。”就此一幸,薄姬有了身孕。
漢高祖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薄姬生下一子,取名劉恒。同年,劉邦于山東定陶汜水之陽正式稱帝,國號為漢。高祖劉邦立元配妻子呂雉為皇后,其所生的兒子劉盈為皇太子,也生下兒子的薄姬卻一直處于諸姬行列。自從她生下劉恒后,劉邦幾乎不再臨幸于她,孤寂的薄姬在長達八年的時間里,默默無聞地僻處掖庭一角,撫養著劉恒。由于極其不受寵愛,她養成了謹小慎微、凡事忍讓的態度。盡管她生了皇子,但因不受寵愛依然沒被封為夫人,也許正因如此,薄姬才能躲避呂后的迫害,安然無恙的生活在宮中。
漢高祖十二年(丙午,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日,漢高祖劉邦去世。劉邦死后,曾被他寵幸的戚夫人之類,全被呂后囚禁于宮中。薄姬因很少受到劉邦寵幸而免遭迫害,而且還意外得到了呂后特別的恩遇,將她送往兒子劉恒的封地,不僅讓她母子團圓,更給予她‘代王太后’的稱號,使她成為大漢王朝僅次于呂后的貴婦人。薄姬的弟弟薄昭也跟從代王劉恒左右。
漢高后八年(辛酉,公元前180年)七月,呂后去世。大臣開始籌劃新的繼承人,齊王劉襄是漢高祖劉邦的嫡長孫,按理應立其為帝,但其家族之人在朝中飛揚跋扈十分不得人心。最后大家一致認為:薄姬為人寬厚、善良,而且代王劉恒又是高祖在世的兒子中,年齡最大的,況且他仁孝寬厚、賢智溫良。所以,周勃、陳平等朝中大臣秘派使者去代王郡地,迎劉恒稱帝。劉恒的郎中令張武認為這事不可信,勸劉恒托病拒絕。于是,劉恒便找母親薄姬商量。薄姬在宮中謹謹慎慎生活了二十多年,除對兒子的關心和照顧外,早已無有其它欲望,只求平安,但此時聽說這件事后,反而勾起多年前許負所言。于是,薄姬讓劉恒占卜決定,結果得兆‘大橫’。占卜者望著相貌不凡的劉恒說:“哎喲,不得了,汝要做大王,像夏啟繼承大禹那樣,承大業。”劉恒聽完疑慮頓時消了一半,但為了保險起見,薄姬還是派弟弟薄昭親自前去長安打探結果。就這樣,事實擺在面前后,劉恒攜母親薄姬及侍者、家人赴長安。同年,劉恒即帝位,是為漢文帝,薄姬被尊為皇太后,薄太后的家族跟著顯赫起來。劉恒從心里對母親薄太后十分感激,所以封薄太后的弟弟薄昭為軹候,追封薄太后的父親為靈文侯,而且薄太后的母親娘家人魏氏親族也有受封。有一次,漢文帝的兒子劉啟與胞弟劉武共乘一車入朝,行至司馬門前沒有下車,公車令張釋之追著不許入殿門,并告了太子一狀,此事驚動了薄太后,文帝親自帶子向薄太后免冠謝罪,并且自責教子不謹。以此可見文帝劉恒對薄太后的孝順和尊敬。
漢文帝后元七年(甲申,公元前157年)六月,漢文帝崩于長安未央宮,其子劉啟繼承王位,是為漢景帝,薄太后被尊為太皇太后。
漢景帝前元二年(丙戌,公元前155年)夏四月,薄太皇太后病逝,因其不是正嫡,故葬于兒子漢文帝附近的南陵,未能與高祖劉邦合葬。
考古發現:薄姬陵位于西安市東,白鹿塬首。西安天氣晴好時,在高樓之上東望即可看到。因位于灞橋區狄寨鎮,故又稱為‘狄寨冢’,與其兒子文帝的霸陵相依相靠向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