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晏(281年-311年),字平度,晉武帝司馬炎第二十三子,晉惠帝司馬衷、晉懷帝司馬熾異母兄弟,晉愍帝司馬鄴的父親。西晉宗室,晉懷帝時期重臣。
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司馬晏受封爵位為吳王,以丹陽、吳興和吳三郡作為食邑。后歷任射聲校尉、后軍將軍。
永康元年(300年),司馬晏與同母兄淮南忠壯王司馬允共同攻打篡位的趙王司馬倫。同年八月,司馬允失敗遇害后,司馬倫派人逮捕司馬晏交付廷尉處置,想趁機殺死他。侍中傅祗在朝廷上嚴正地為司馬晏爭辯,群臣同時勸諫,司馬倫便貶司馬晏為賓徒縣王。后來封為代王。
永寧元年(301年)六月,司馬倫被殺后,司馬晏的兄長晉惠帝司馬衷下詔,恢復司馬晏原來的吳王爵位,并任命他為上軍大將軍、開府,加任侍中。同年七月十一日,晉惠帝封司馬晏的兒子司馬國為漢王。
長沙王司馬乂與成都王司馬穎相互攻打時,司馬乂以司馬晏擔任前鋒都督,多次交戰。
永興元年(304年)七月初四日,司馬晏與司徒王戎、東海王司馬越、高密王司馬簡、右仆射荀藩等擁奉晉惠帝北伐成都王司馬穎。
永嘉年間(307年―312年),司馬晏擔任太尉、太將軍。司馬晏為人恭謹樸實,才能不及一般人,在晉武帝司馬炎諸子中最為愚鈍。年少時因受風疾,視力不正,后來加重,不能朝見。
永嘉五年(311年)六月,漢趙將領劉曜攻入洛陽(今河南洛陽),晉懷帝司馬熾在逃往長安途中被俘,司馬晏與眾多宗室、大臣一同遇害,時年三十一歲。司馬晏的兒子晉愍帝司馬鄴即位后,給父親司馬晏上謚號為敬王,追贈為太保。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