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高貴鄉公曹髦恐怕很多人都會覺得陌生,然而說起那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就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可憐的曹髦,生前說的話都紅起來了,自己這個人卻沒有跟著一起紅。
曹髦,字彥士,父親是東海定王曹霖,祖父是魏文帝曹丕,是魏國的第四位皇帝。
相信大家從家族關系上也看出來了,曹髦只是皇室宗族出身,原本是沒有機會當上皇帝的。不過,魏明帝曹叡子嗣艱難,所生三子全部夭折,最后曹叡只能將魏國皇位交給從宗族過繼的養子曹芳手里。曹芳繼位15年后,于254年被司馬師所廢,因當時郭太后執意要求,于是13歲的高貴鄉公曹髦被改立為帝。
曹髦從小就聰明早慧,到了京都洛陽以后,群臣都出來迎接他,并對他行禮,曹髦見此也立刻回禮。臣子們說:“按照禮儀,您就是皇帝啦,不必向我們這些為人臣子的行禮。”曹髦卻說:“現在我還沒有正式登基,也還是別人的臣子呢!”等拜見了郭太后以后,曹髦才在眾人的矚目下登基為帝。
為了推行教化,曹髦下詔在全國范圍內推舉德高望重的三老、五更代表,給他們極高的榮譽,允許他們評論國家政策的好壞優劣,還命人把他們的言行記錄下來,大肆宣揚。當時,孝子王祥被選為三老,鄭小同選為五更。
從曹髦的連番政令我們可以看出,他的確有著仁君的資質,但是司馬氏兄弟幾人在魏國已經是權勢滔天,他這個皇帝的權力也常常受到限制。一次拔掉司馬氏一族的勢力絕佳的機會從天而降,那時大將軍司馬師督師征討淮南,雖然獲勝卻深受重傷,奄奄一息。曹髦看到機會,可司馬師也知道曹髦心中所想,竟提前把大將軍一職傳給了弟弟司馬昭。曹髦命令司馬昭留守許昌,結果司馬昭卻違抗皇命,率領大軍回到洛陽,打破了曹髦的奪權政變計劃,最后曹髦只好順應司馬師的遺愿封司馬昭為大將軍。
司馬昭接手司馬一族最高權力,曹髦的處境更加艱難。畢竟是曹操的子孫,怎能這樣受人挾制呢?260年五月初六夜里,曹髦召集了一批士兵,召見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并對他們說了那句有名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稱自己將在今晚與那司馬昭一決高下。王經拿魯昭公拜給季氏的例子來勸說曹髦,可曹髦根本聽不進去,反而十分自信的說勝負還未見分曉,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
曹髦帶著士兵們出宮直逼司馬昭住處,誰知在半路遇到司馬昭的心腹賈充,在廝殺中,賈充命令武士成濟殺死了曹髦,等到太傅司馬孚趕到的時候,曹髦已死。司馬孚與司馬昭等人不同,這個人雖然是司馬懿的弟弟,但是卻始終只認曹氏皇族為主,即使曹丕稱帝,他也以魏國臣子自居,讓這些后輩們拿他沒辦法。司馬孚對曹髦的死很是無奈,一直覺得是自己的罪過。
說實話,曹髦的這種敢于正面與敵人較量的勇氣實在是令人敬佩,歷史上有多少傀儡皇帝能做到他這樣呢,大多都是些茍且偷生之徒罷了。曹髦雖然沒有成功,但他用壯烈的死贏得了帝王的尊嚴以及世人的尊重。曹髦死時,年僅20歲。
曹髦死后,魏元帝曹奐被立為皇帝,后來司馬炎奪取了皇位,改立西晉政權,曹奐被貶為陳留王,受到厚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