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歷史上的帝王有四百多位,當然其中還包括一些割據政權稱帝和追封等濫竽充數之輩,但是其中自然也不乏雄才大略之人,在這四百多人之中,漢武帝劉徹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是可以與秦始皇、唐太宗等帝王相提并論的雄主。
也有人要問了,漢武帝半生窮兵黷武,老年時還因此下了《輪臺罪己詔》,怎么就成了一代雄主了呢?
漢武帝
其實這個問題要辯證地來看,即從當時大漢王朝所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來看。
經過漢文帝和漢景帝兩代帝王的休養生息,漢帝國基本已經恢復到了秦朝末年的水平,經濟人口都有很大的發展,這個時候繼位的漢武帝劉徹并非沒有對手,在國內他的對手是境內的諸侯王和尋求上升通道的百姓,諸侯王們雖然經過“七國之亂”削弱了一部分,但是畢竟還是大漢境內不穩定的一個因素,其次就是經過幾十年的和平發展,上升通道固化,民間的人才不能為政府所用而造成一定的隱患。
漢朝疆域圖
對于前者,漢武帝采取的是主父偃獻上的《推恩令》,其中規定:諸侯王死后,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成為列侯,由郡守統轄,這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陽謀,而且除了諸侯和其嫡長子受損之外其他的都獲利了,并且為境內皇權的大一統打下基礎。
主父偃
對于后者,漢武帝采取董仲舒的“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政治主張,獨尊儒術以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發展,成為此后二千年間統治人民的正統思想,對后世的政治歷史影響深遠。
漢朝外部最大的威脅則來自于草原上崛起的匈奴部落,在漢帝國建立以前,匈奴部落就已經在草原上打下了赫赫威名,漢朝初建時劉邦被匈奴的冒頓單于圍困在白登山,差點就被俘虜了,后來不得不以女子和親匈奴才得以逃脫。
匈奴騎兵
隨著漢帝國的發展,與匈奴的交鋒沖突越來越多,漢武帝認為都長安必守西域,而欲得西域必須與匈奴決一死戰,于是開始派張騫出使西域,希望能夠聯絡受匈奴壓迫的西域諸國一起攻伐匈奴。
漢武帝
原本這招遠交近攻應該是很好用的,但是西域諸國實力太差,根本不敢與匈奴交手,漢武帝不得不自己想辦法,他開始求購名馬訓練騎兵,最后不惜從萬里之外的烏孫引進大宛汗血寶馬,并培養出衛青、霍去病這樣的帝國雙璧名將,發動一次次戰役將匈奴打殘打傷,并開辟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這河西四郡,為漢宣帝時建立西域都護府打下根基。
霍去病
而且漢武帝首創年號紀年,將鹽鐵收歸國營等等舉措,都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所以漢武帝劉徹完全有資格與秦始皇嬴政等人一起稱為千古一帝,占據中國歷史帝王中的第一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