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北魏(公元386年-535年,149年,14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圭
鮮卑族拓跋部人,建立魏國(實為其先祖創立的代國之復國),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開疆拓土。晚年因服食寒食散,剛愎自用、猜忌多疑,終為次子所刺殺。在位23年,享年39歲。
拓跋珪長子,因被立為太子而生母被殺(所謂子貴母死),后懲殺了弒父的弟弟得以即位。在位期間發動了南北朝的第一次”南北戰爭“,勝南朝劉宋而歸,攻占虎牢關,奪地300里。勞頓成疾,32歲崩。
拓跋嗣長子,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統一了北方(滅胡夏、北燕、北涼,擊潰吐谷渾、柔然)且鞏固了北魏南方邊界(對峙劉宋)。在位期間注重儒學,任用漢臣,末期刑罰殘酷、政治混亂,興國史之獄,最后被宦官所殺,享年45歲。其人奉道排佛,中國歷史上三武滅佛中最早的一位,滅佛6年。
拓跋燾之子,為宦官宗愛所立,在位不足8
個月,因密謀削奪宗愛權力,又為其所殺。
拓跋燾嫡孫,即位后殺了曾弒二君的宗愛,追謚父親景穆太子。復興佛教,興建云岡石窟,與民休養生息,但也曾御駕親征柔然。在位13年,26歲崩。
拓跋溶長子,因不滿馮太后(文明太后,漢人)攝政而禪讓,成為太上皇帝。曾以太上皇帝身份御駕親征打敗柔然。后為馮太后毒殺,享年22歲。
拓跋弘長子,在位期間遷都洛陽、改制、推行漢化(其本人改姓元),史稱孝文帝改革、孝文漢化。其在位28年,前19年間都由祖母馮太后攝政,因此改革之功(或過)當主要歸于馮太后。史家認為其帶來了隋唐盛世,但也有評價說他造成北魏覆亡。
元宏次子,在位前期疆土拓展極大,南攻南朝梁,北擊柔然,取消子貴母死制度,后期遭遇外戚專權,北魏開始衰敗。在位16年,32歲崩。
元恪次子,5歲登基,在位13年,18歲時不滿母親胡太后臨朝且淫亂,欲奪權親政而被其鳩殺。在位期間國家入不敷出,寅吃卯糧,萬稅無疆,盜匪橫行,為太后亂政的典型時期。
魏獻文帝拓跋弘之孫,自幼宮中伴讀元詡,元詡死后由權臣爾朱榮擁立的傀儡皇帝,娶其女,后用計殺爾朱榮,終被爾朱兆(爾朱榮侄子)絞殺。在位期間發生了河陰之變(爾朱榮把洛陽皇族、士族屠戮殆盡)。
魏太武帝玄孫、拓跋晃曾孫,屬于北魏宗室遠支。元子攸死后在晉陽即位,后攻克都城洛陽。在位僅5個月就被迫禪位給廣陵王元恭。1年半后被賜令自殺。
元恭墓中出土的東羅馬帝國金幣
魏獻文帝拓跋弘之孫,爾朱榮的侄子爾朱兆擁立的傀儡,在位僅1年余就被權臣高歡(鮮卑化漢人)所廢,后被毒死。其墓中曾出土東羅馬帝國金幣(2013年)。
北魏宗室拓跋晃玄孫,被高歡擁立,在位僅半年余,后讓位于孝武帝元修。公元532年底與元曄均被殺死。
魏孝文帝元宏之孫,高歡所立傀儡,末代皇帝。北魏最后一位皇帝。因與高歡決裂而投奔宇文泰(準妹夫),后被宇文泰毒殺,死后北魏遂分裂為東魏、西魏。
北朝·東魏(公元534年-550年,16年,1帝)
北魏孝文帝曾孫,東魏唯一的一代皇帝,在鄴城繼位(今河北邯鄲),在位16年,是高歡父子三人的傀儡,始終無實權。公元549年被高洋篡位建立齊,史稱北齊篡魏。
北朝·西魏(公元535年-557年,22年,3帝)
元寶炬石雕像
魏孝文帝元宏之孫,跟隨孝武帝入關中投靠宇文泰,被宇文泰擁立為帝。在位16年。
元寶炬之子,宇文泰的女婿、傀儡,在位三年,因欲誅殺宇文泰而反被毒殺。
元寶炬四子,恢復拓跋姓氏,在位3年后被迫禪位于年僅15歲的宇文覺(宇文泰之子,北周創立者),被降為宋公,隨后被殺,史稱北周代西魏。
北朝·北齊(公元550年-577年,27年,6帝)
高歡次子,鮮卑化的漢人,繼承父親遺業滅東魏(逼迫魏孝靜帝禪位)而建北齊。在位后期殘暴且荒淫無道,有觀淫癖。
高洋長子,在位僅1年就被其六叔高演發動政變被廢黜。
高洋同母弟,廢黜高殷即位,后出意外將亡,為保子嗣傳位于胞弟。
高演同母弟,昏庸無能,傳位于太子高緯,自任太上皇。
高湛之子,即位時北齊政權已經勢頹,上位后誅殺名將,隨后被北周俘虜,被封為溫國公。后主荒唐淫亂,不理朝政,被俘后只要求把寵妃馮小憐還給自己,李商隱曾作詩諷刺其人:“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高緯之子,北周進攻時高緯禪讓,在位僅20天,后北周軍俘虜,1年后被誣陷謀反而被殺,死時年僅8歲。
北朝·北周(公元557年-581年,24年,)
宇文泰嫡子,鮮卑人,繼承父親遺業迫西魏恭帝禪位而建北周,不久被堂兄宇文護殺害,年僅16歲(虛歲),在位不足1年。
宇文泰庶長子,被堂兄宇文護下毒謀殺,但成功傳位于宇文邕,并被宇文護所擁立。在位3年,559年稱帝,560年卒。
北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泰之子,即位后殺宇文護得以親政,勵精圖治使得國勢強盛,滅北齊。在位期間毀佛強兵,三武滅佛之二,史稱“建德毀佛”。
宇文邕長子,暴虐荒淫,即位兩年即禪位于長子,是楊堅的女婿。
宇文赟長子,禪讓帝位于當政外戚楊堅,北周滅亡。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37年)
隋文帝楊堅
出身北周貴族,曾任將軍、刺史、輔政大臣,后廢北周靜帝而自立,建立隋朝,多次誅殺北周宗室,統一了已經分裂二百七十年的中國。在位24年,文治武功,但是晚年專制、濫殺,為其開創的開皇之治盛世帶來污點。
隋朝第二位皇帝,以好大喜功、窮奢極欲著稱。早年功勛卓著,興科舉,挖掘大運河,討伐吐谷渾、占城、高麗,修長城。晚年民變爆發,終為叛將宇文化及所殺。
隋煬帝孫,李淵自晉陽起兵攻克長安后所立傀儡的皇帝,時年13歲,同年禪位于李淵,1年后卒。正史中也經常不視其為正統的皇帝。
南朝·宋(公元420年-479年,59年,9帝)
宋武帝劉裕
東晉末年最驍勇的武將,平內亂,滅桓楚、南燕、后秦,最終篡晉建宋,史稱劉宋。出身雖然貧寒,卻為劉邦之弟劉交之后裔。
劉裕長子,游戲無度,被輔政大臣以太后的名義廢黜,而后被殺。
劉裕之子,在位時出現“元嘉之治”,但多次對北方用兵,元嘉北伐致使國力大幅衰退。
劉義隆長子,因巫蠱之禍而起兵弒父奪位,在位不足2個月既被弟弟派兵剿滅,正史通常不承認劉劭為劉宋王朝的正統皇帝。
劉義隆之子,通過剿滅弒父的前太子劉劭而即位。為人機警聰慧善騎射崇信佛教,史載其人好色與母后亂倫。
劉駿之子,即位后施行恐怖政治,殘暴無度,引大臣眾怒被殺。
劉義隆第十一子,即位后連年征戰,雖個性寬和仁慈喜好文學,但奢侈無度,使得民不堪命、曾被劉子業虐稱作豬王(胖)。
劉彧長子,在位期間暴戾荒誕,被蕭道成黨羽所殺。
劉彧第三子,被蕭道成擁立即位,后禪位于蕭道成,11歲被殺。
南朝·齊(公元479年-502年,23年,7帝)
劉宋權臣、掌兵權,因胖被劉彧拿箭射肚臍取樂,遂反建立南朝齊。
蕭道成長子,即位后英明剛斷,努力實施富國政策。
蕭賾之孫,即位后原形畢露,無人君之德,被蕭鸞殺死。
蕭賾之孫,被蕭鸞擁立即位,又被廢黜,實為傀儡。
蕭道成之侄,文惠太子蕭長懋死后,便有奪位之心,即位后大肆屠殺蕭道成一支。
蕭鸞之子,史上最為昏庸荒淫的君主之一,內亂中被殺。
蕭衍發兵攻打蕭寶卷,擁立其弟蕭寶融。最終又禪位于蕭衍,南齊滅亡。
南朝·梁(公元502年-557年,55年,4帝)
梁武帝蕭衍
南齊宗室,因逼迫弟弟齊和帝禪位而建立南梁,在位48年(南朝第一),前期勵精圖治,后期多有昏策。在經學、史學、文學、宗教等多個領域極具建樹,曾創立儒道釋三教同源說。崇信佛教,最終在侯景之亂中病亡。
蕭衍之子,侯景擁立的傀儡,被侯景派人以棉被悶死。
蕭衍之子,在位期間被西魏奪去益州,多昏策好讀書,酸生一個。
蕭繹之子,南梁亡國之君。
南朝·陳(公元557年-589年,32年,5帝)
南梁將領,平定候景之亂后自立,建陳,出身低微,為這一時期罕見。
陳霸先侄子,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史稱“天嘉小康”。
陳蒨長子,年幼即位,被叔父陳頊篡位。
陳蒨之弟,奪權上位,在位期間政治較為清明。
陳后主
陳頊嫡長子,克服叔父阻力即位,之后荒淫無度,亡國之時猶在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