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歷時103年,一共十一個皇帝,整個東晉只有兩件事:內斗和北伐。這兩件事經常互相成就,有時候內斗是為了北伐,有時候北伐是為了內斗。
東晉第一個皇帝是晉元帝司馬睿,在洛陽的西晉滅亡后,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即皇帝位,因為洛陽在西,建康在東,所以史稱東晉。東晉初年,王導、王敦專權,時人謂之“王與馬,共天下”。司馬睿不是茍且偷安之輩,他的理想是北伐中原再統天下,但是他手里沒有勢力,勢力在以王家為首的世家大族手里。
這些世家大族本來就不大聽司馬睿的話,更何況讓他們出兵出錢北伐。所以為了北伐,司馬睿必須把權力抓回來,怎么實現呢,只能通過內斗,司馬睿斗的是東晉最大的世家大族——瑯玡王氏。司馬睿把丞相王導的權收了,這時候王敦跳出來指責司馬睿,并于公元322年以清君側為名從荊州起兵,直撲建康,在王導的暗助下攻入建康,司馬睿向王敦臣服,王敦完全把控了朝政,架空了司馬睿,幾個月后司馬睿憂憤而死。終年47歲,在位6年,太子司馬紹繼位,這就是東晉第二個皇帝晉明帝。
司馬紹上位一年逐漸掌握了一些權力,他憑借弱勢之中央,成功制衡了權臣世家,推動了南方社會安定發展。公元323年王敦第二次叛亂,這次王敦雖然兵多將廣但卻失敗了,原因有三:第一,王敦這次叛亂是謀圖篡位,而不像上次一樣清君側,王導親自把王敦的圖謀報告給了司馬紹;第二,世家大族站在了司馬紹這邊,相對于剛愎自用的王敦坐上皇位他們更喜歡弱弱的司馬紹,對自己沒有威脅;第三,這次的對手不同,司馬紹可以算是東晉唯一的明君,他最大化利用了勤王的部隊,擊敗了王敦。可惜一年之后司馬紹就病死了,否則東晉的歷史真可能會被改寫。終年26歲,在位3年,太子司馬衍即位,是為晉成帝。
晉成帝即皇位時年僅四歲,掌權的是太后的哥哥庾亮,也就是外戚。庾亮對皇上很忠誠,也想擴張皇權,于是想到了收編流民武裝,但是手法太過霸道,逼反了流民帥蘇峻,這就是東晉開國第三叛:蘇峻之亂。庾亮跟蘇峻交鋒很快落入下風,蘇峻攻入建康,俘虜了小皇帝司馬衍,雖然后來保皇派的軍隊平定了蘇峻之亂,但是東晉朝廷的影響力還是又落千丈。晉成帝司馬衍天賦不錯,在位期間詔舉賢良,勸課農桑,政權趨于穩固,可惜親政沒幾年病死了,終年21歲。他的弟弟司馬岳即皇帝位,是為晉康帝,從此之后東晉的皇帝就沒有一個能主事的了,東晉完全成為門閥士族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