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一口氣看完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過程

從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間,先后有60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卷入到二戰中,約有1.3億人受傷、7000萬人死亡,戰爭損失5萬多億美元,合今天的270萬億美元,其爆發的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戰敗的德國被迫和英法等國簽訂了《凡爾賽條約》,從而使德國喪失了1/8的領土和1/10的人口,由此在德國人心目中埋下了復仇的種子,當納粹黨黨魁希特勒上臺后發誓報仇,他先是建立了法西斯獨裁政權,又以極快的速度重整軍備,并在短短的幾年間,就把德國從《凡爾賽條約》的受辱者變成歐洲最大的軍事強國,與此同時,在意大利和日本也分別出現了墨索里尼的法西斯黨和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兩國也先后建立起法西斯政權,而希特勒為擺脫《凡爾賽和約》的束縛和外交上的孤立,遂與日本和意大利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該協定的簽訂標志著德意日三國正式結成法西斯侵略集團,同時也形成了“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國聯盟,而英法兩國為了抵抗軸心國聯盟,也逐漸聯合起來組成同盟集團,從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作好了組織準備。

第二個原因是由于在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大危機,經濟危機不僅導致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出現大規模工廠破產、工人失業,也讓資本主義各國之間對世界市場的爭奪更加激烈,而德國、意大利、日本、為了擺脫經濟危機,決心用戰爭的方式來奪取殖民地和世界市場,其最終的結果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首先是日本在1931年,日本受經濟危機影響,經濟遭受沉重打擊并導致政治危機,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日本法西斯急于發動一場對中國的戰爭,來轉移國內人民的視線,于是,日本趁英美忙于應付經濟危機,蔣介石大規模“剿共”之際,同時也為了實現長期奉行的以武力征服中國、朝鮮,而后直達印度乃至稱霸亞洲和世界的大陸政策,遂蓄意發動了九·一八事變,繼而陸續侵占了東北三省,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同時也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 ,九一八事變后,中國政府向國際聯盟控告日本的侵略行為,而國際聯盟在英法等大國操縱下,對日本侵華行徑采取了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綏靖政策是一種對侵略者不加抵制、姑息縱容、退讓屈服、以犧牲別國為代價,同侵略者勾結和妥協的政策,這就大大助長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氣焰。

1937年7月7日,日本又在英法美三國綏靖政策的縱容下挑起“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軍民奮起抵抗,從而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這也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亞洲爆發的標志,數日后,中華民國最高統帥蔣介石宣布對日作戰,此后,蔣介石先后指揮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等重大戰役,在廣大愛國將士的奮勇抵抗下,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迅速滅亡中國的戰略計劃。

其次是意大利和德國,在1935年經濟危機嚴重沖擊了意大利,意大利法西斯黨黨魁墨索里尼斷定領土擴張是減輕國內經濟壓力所必需的辦法,遂出兵入侵了埃塞俄比亞,并在英法綏靖政策的縱容下得手,而德國納粹黨黨魁希特勒更是在這一年撕毀《凡爾賽和約》公然擴軍備戰,此后,希特勒先是出兵占領萊茵非軍事區,又不費一槍一彈吞并奧地利,而英法兩國不但不加制止,還為了在歐洲實現普遍綏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便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為代價,與德意兩國簽署《慕尼黑協定》,將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割讓給德國,然后在把此協定強加給捷克斯洛伐克,史稱慕尼黑陰謀,至此,綏靖政策達到頂峰。

1339年8月23日,慕尼黑協議簽訂后,蘇聯對英法兩國更加不信任,于是,蘇聯出于自己國家的安全考慮,與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由此,希特勒在與蘇聯商討了瓜分波蘭和東歐勢力范圍以及得到蘇聯的中立保證后,決定放手一搏,從而加速了二戰的爆發。

9月1日,就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署一周后,希特勒出動150萬兵力、2800輛坦克、2000架飛機和6000門大炮,向波蘭發動閃電戰,蘇聯也根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投入60萬兵力,從東面對波蘭發起進攻,此戰,被史學家冠以閃電戰成功的范例,最終以波蘭戰敗領土被德國和蘇聯瓜分而結束,而英法兩國在盟友波蘭被德國入侵后,只是宣而不戰,甚至沒有放過一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年5月,德國侵占波蘭后,希特勒隨即將重心轉至西線,來打擊德國的宿敵法國,法國戰役由此爆發,此役,希特勒調集300萬兵力、2,700輛坦克、5100架飛機,法國投入兵力200萬,加上英國、比利時和荷蘭的軍隊、總共超過300萬人,以及5800輛坦克、2600架飛機,期間,意大利也趁火打劫,出兵對英法宣戰,最終,法國戰役以軸心國德意勝利,法國和英國相繼退敗而結束,英法等盟軍傷亡和被俘達220萬人,而德軍僅傷亡15萬6千人,戰后,德國占領了法國、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等國,但在戰爭最后,由于希特勒橫加干預,德國裝甲部隊停止了對敦刻爾克的進攻,致使英法33萬人撤退至英國本土,為日后兩國反攻保留了實力,法國淪亡后,戴高樂將軍在英國創建自由法國政府,繼續抗擊德國的侵略。

7月,希特勒打敗法國后,便擬定了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為保障渡海登陸作戰順利,德軍計劃先奪取制空權,遂發動了不列顛空戰,此戰,德國投入4523架飛機、英國投入4139架飛機,不列顛空戰以英國獲勝德國戰敗而結束,德國空軍損失飛機1977架、飛行員2585人,英國也損失飛機1744架、飛行員1542人以及14.7萬的無辜平民,戰后,由于德國損失過多的戰機和飛行員,又無法取得英吉利海峽的制空權,從而不得不放棄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轉而開始制定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執行早以制定好的巴巴羅薩計劃,蘇德戰爭由此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為了實施此計劃,希特勒調集了550萬人、4300量坦克、2000架飛機、蘇聯也投入了430萬人、14200輛坦克、9200架飛機,巴巴羅薩計劃歷時半年多,在莫斯科保衛戰中達到最高潮,最終,蘇聯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粉碎了德軍在三五個月內征服蘇聯的狂妄計劃,標志著德軍“閃擊戰”從此破產,但蘇軍也在整個戰役中付出了300萬人的傷亡代價,盡管德軍無法取得巴巴羅薩作戰的目標,為此也付出了130萬人的傷亡代價,但德軍在半年時間內便奪下了蘇聯西部的龐大領土,包括烏克蘭、白俄羅斯、波羅的海國家以及7500萬的人民。

12月7日清晨,就在希特勒侵略歐洲之際,日本法西斯為推行“南進”政策,以建立亞洲、太平洋地區的霸權,同時也為了奪取東南亞地區的石油等戰略物資,偷襲了美國太平洋的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此戰,日軍在山本五十六的指揮下,帶著6艘航空母艦、載著423架飛機,并于90分鐘內以陣亡200人的代價,炸沉美軍四艘戰列艦、兩艘驅逐艦、炸毀飛機188架、另有2400名美軍喪生、1250人受傷,攻擊過后,日本正式向美國宣戰,此后,在偷襲珍珠港后的六個月中,日本沒有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威脅,順利占領了整個東南亞和太平洋西南部,勢力一直擴張到印度洋,但這次襲擊徹底地將美國和它雄厚的工業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了軸心國在全世界的覆滅。

12月8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了著名的“國恥”演講,并簽署了對日本宣戰的正式聲明,數日后,德國與意大利向美國宣戰,而美國也迅速給予宣戰回應,次日,中華民國政府在中日戰爭進行了十年后,也正式向德意日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擴升到了最大規模。

12月22日,美英兩國首腦在華盛頓舉行了代號“阿卡迪亞”的會議,會議不但成立了負責指揮各戰區作戰的聯合委員會,還確立了“先歐后亞”的戰略原則。

1942年1月1日,中、蘇、美、英等26國代表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而中國也進入了與美英蘇共同領銜簽字的四大國之列。

1月3日,反法西斯同盟為了更有效地協調作戰、成立中國戰區,由蔣介石擔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指揮各國軍隊在中國、泰國、越南和緬北境內對日作戰,隨后,蔣介石應英國政府要求抽調“精銳組成”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協同英軍對日作戰。

1月15日,在亞洲戰場,日本為迫使國民政府盡速投降,遂發動長沙會戰,三次長沙會戰歷時兩年多,中方共投入1200000人次以上,日軍共投入400000人次以上,中方主要指揮官是薛岳,日本為阿南惟畿和岡村寧次,最終,中國軍隊以傷亡90000多人的代價,殲滅日軍11萬余人,取得了長沙會戰的勝利,長沙會戰的勝利,不但振奮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還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作戰,極大的提高了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地位,戰后,美英兩國宣布廢除對華不平等條約,美國還宣布向中國貸款5億美元,并通過滇緬公路和“駝峰航線”向中國運送了大批作戰物資,支持中華民國繼續抗戰。與此同時,中國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百團大戰,共斃傷日偽軍5萬余人,沉重打擊了日本軍隊。

5月5日,在太平洋戰場,日軍為了徹底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遂發動中途島戰役,此役,日本海軍幾乎投入了全部兵力,一共動用了200艘艦艇、其中包括8艘航空母艦、600余架飛機,美軍勉強集中了3艘航空母艦 、400架飛機,最終,中途島海戰以美軍取得決定性勝利而結束,美軍只損失了一艘航空母艦和147架飛機、并有307人陣亡,而日本卻損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艦、332架飛機,還有幾百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3700名艦員,從此,日本在太平洋戰場開始喪失戰略主動權,中途島海戰也成為二戰中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

7月17日,在歐洲東線戰場,希特勒為了在大批美軍運抵歐洲前,盡快的結束對蘇聯的戰爭,遂調集了200萬兵力、1200輛坦克、1640架飛機,發動斯大林格勒戰役,而蘇軍也投入了300萬兵力,此役,蘇聯以傷亡200萬人的代價,斃傷德軍150萬,用鮮血堆積出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從此,德軍失去了戰場主動權,并一步步走向毀滅,斯大林格勒戰役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10月23日,在非洲戰場,由于意大利軍在北非接連被英軍擊潰,希特勒遂派沙漠之狐隆美爾率德軍增援,隆美爾來到北非不到兩個月,就扭轉了北非戰局的局勢,英軍被迫退守至埃及的阿拉曼地區,隨后,英國首相丘吉爾調任蒙哥馬利為司令,并在補充兵員和裝備后,對德軍發起阿拉曼戰役,此役,德意兩軍投入116000人,以英國為首的盟軍投入20萬人,最終,盟軍以傷亡30000余人的代價,殲滅德意聯軍37000余人,取得了阿拉曼戰役的勝利,從而扭轉了北非戰場的形勢,由此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非洲戰場的轉折點,阿拉曼戰役勝利不久,盟軍就將所有軸心國部隊逐出了非洲戰場,從而開始將注意力集合在了地中海。

1943年7月9日,盟軍將德意軍逐出非洲戰場后,開始進攻意大利在地中海的西西里島,準備以此為跳板進攻意大利本土,遂發動西西里島登陸戰,此戰,由于希特勒在判斷盟軍登陸地點時,發生嚴重錯誤,導致德軍裝甲師的反擊被盟軍粉碎,而意軍幾乎未加抵抗便倉皇撤退,美英聯軍順利占領全島,并殲滅德意軍16萬人,但主要都是意大利士兵,西西里島登陸戰在政治上強烈震撼了意大利政府,從而導致了意大利發生政變,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不但被意大利國王解除了職務,還將其軟禁,緊接著,意大利國王任命巴多格里奧為總理。

9月8日,巴多格利奧上臺后,與盟軍簽訂停戰協定,宣布意大利無條件投降,并退出軸心國聯盟,同時向德國宣戰,從此、德、意、日、法西斯軸心國解體。

9月13日,希特勒派黨衛軍突擊隊把囚禁中的墨索里尼營救出來,并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了一個聽命于希特勒的傀儡政府意大利社會共和國。

8月,就在西西里島登陸戰進行的同時,希特勒為奪回戰場主動權,對蘇聯發動庫爾斯克會戰,庫爾斯克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坦克會戰,此戰,德軍投入兵力90多萬、以及2700輛坦克和2000多架飛機,蘇軍投入兵力近200萬、以及5100多輛坦克和2800架飛機,德軍主要參戰坦克為虎式坦克,蘇軍主要參戰坦克為T34坦克,庫爾斯克會戰以蘇軍獲勝,德軍被擊潰而結束,但蘇軍付出了慘重代價,損失兵力達80萬、損失坦克3000多輛、損失飛機1700架,德軍損失兵力50萬、損失坦克1500輛、損失飛機1000架,自此,德軍完全喪失了戰場主動權,并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御,而蘇軍則開始大規模反擊,此后,蘇軍對德軍連續發動戰略攻勢,成功的將德軍趕出了蘇聯國土。

11月22日,美英中三國政府首腦、羅斯福、丘吉爾、蔣介石,在埃及開羅召開會議,會議通過《開羅宣言》,明確要求戰后日本歸還占領中國的所有領土。

11月28日,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在伊朗德黑蘭舉行會議,會議決定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即諾曼底登陸,蘇聯也承諾在同一時間向德軍進攻,以配合盟軍登陸的行動。

1944年6月6日,盟軍集中兵力288萬,以及各類軍艦6000艘、飛機13700架,在總司令艾森豪威爾的指揮下,橫渡英吉利海峽發動諾曼底登陸、德軍也投入了1380000人抵擋盟軍,最終,盟軍以傷亡22萬人的代價,殲滅德軍近30萬人,成功開辟了歐洲大陸的第二戰場,并于同年8月解放法國巴黎,宣告了諾曼底登陸勝利結束,諾曼底登陸不但讓美英等盟軍重返歐洲大陸,還使德軍陷入了,蘇軍和盟軍的東西夾擊之中,從而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

6月22日,就在盟軍進行諾曼底登陸的同時,蘇軍在東線對德軍連續發動了巴格拉季昂行動、布達佩斯戰役、柯尼斯堡戰役、維也納攻勢等戰役,共殲滅德軍100多萬,并且相繼解放了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國,自此,德軍在東線已退至本土,蘇軍部分軍隊已經進入德國境內。

1945年1月25日,自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后橫掃大半個西歐,相繼解放了法國、比利時、荷蘭等國,并攻入了德國中部邊境,為扭轉局面,希特勒下令德軍在美軍力量最薄弱的比利時阿登地區實施大規模反擊,從而迫使盟軍從德國本土撤出,重新奪回西線主動權,遂發動了阿登戰役,此役,希特勒東拼西湊出25萬人,以及1000輛坦克,1000多架飛機,由于德軍對美軍突然發起反擊,美軍傷亡慘重,但美軍迅速調集60萬人支援,從而將德軍擊退,取得了阿登戰役的勝利,戰后,德軍傷亡約12萬人,美軍有19000人陣亡、80000多人受傷,德軍的這次反攻雖使美軍遭受重大損失,但嚴重削弱了德國的防御力量,從而加速了盟軍對德國本土的推進,此后,盟軍開始大舉反擊,盟軍先是突破德國西部的齊格菲防線,又強渡萊茵河進入德國腹地,并在魯爾戰役殲滅德軍60多萬,自此、納粹德國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2月4日,在德國即將戰敗之際,英美蘇三國首腦、丘吉爾、羅斯福、斯大林在蘇聯的克里米亞半島簽訂《雅爾塔協定》,協定規定,在歐洲戰爭結束后三個月內蘇聯對日宣戰,該會議中國沒有被邀請參加,而美英卻以犧牲中國的主權,如承認外蒙古獨立,來換取蘇聯對日出兵的條件,因而又被稱為遠東慕尼黑陰謀。

4月16日,東線的蘇軍在渡過奧得河后,搶先開始了進攻德國首都柏林的戰役,柏林戰役蘇軍共投入兵力262萬,以及6250輛坦克、42000門火炮、7500架飛機,此時的德軍,仍有80萬兵力守城。

4月25日,就在柏林戰役進行的同時,美軍與蘇軍在柏林南部的易北河會師,易北河會師不但把德軍截成南北兩段,還讓盟軍東西兩條戰線從此聯接。

4月27日,柏林戰役進行的同時,美英等盟軍在意大利發動大規模攻勢,德意軍隊接連戰敗,墨索里尼的統治土崩瓦解,這一天,墨索里尼和情婦在逃往德國途中,被意大利游擊隊捕獲后槍決。

4月30日,蘇軍以傷亡35萬人的代價攻占了德國首都柏林,取得了柏林戰役的勝利,這一天下午3點,希特勒與情人愛娃在柏林總理府的地堡里,在舉行過婚禮后雙雙自殺,兩人的尸體隨即被侍從焚化,骨灰被埋進一個炮彈坑中。

5月8日,希特勒自殺后,遺囑任命鄧尼茨為德國最高統帥,鄧尼茨上臺后,宣布德國無條件投降,并向蘇、美、英、法四國簽署投降書,自此,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以希特勒帝國的覆滅而宣告結束,盟軍開始將作戰重心東移全力對付日本法西斯,5月8日則成為“歐洲戰勝法西斯日”。

6月,在太平洋戰場,美軍展開猛烈的進攻,在經過瓜島戰役、菲律賓戰役、馬里亞納海戰、萊特灣海戰、硫磺島戰役、沖繩島等戰役,共殲滅日軍150多萬,并向日本本土步步逼近,與此同時在亞洲戰場,中國遠征軍在緬北滇西反攻中,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余座,斃傷日軍4.9萬余人,在國內,中國也取得了湘西會戰的勝利,共殲滅日軍2.7萬人,由此,抗日戰爭進入戰略反攻階段。

7月26日,美英中三國共同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否則將予以日本最后之打擊。

8月6日和9日,為盡快迫使日本投降,美軍分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約有20多萬人死亡。

8月8日,蘇軍根據雅爾塔協定,對日正式宣戰,蘇軍約150萬人出兵中國東北,發動“八月風暴”,此戰,蘇軍以傷亡3.2萬人的代價共殲滅日軍67萬人,其中有8.3萬人被擊斃,從而促進了日本的投降。

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聲明,號召中國人民一切抗日力量立即舉行全國規模的大反攻,與盟國一起對日本進行最后的決戰。

8月15日,日本照會、中、蘇、美、英四國,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同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

8月17日,日本裕仁天皇又發布詔令,命令所有武裝部隊停止一切戰斗行動,向同盟國投降。

9月2日,盟軍在日本東京灣舉行了隆重的受降儀式,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在東京灣“密蘇里”號戰列艦的甲板上,簽署無條件投降書,至此,三個法西斯軸心國中的最后一個國家日本正式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法西斯軸心國的失敗和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勝利而結束。

9月9日9時,在南京舉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受降儀式,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遞交了日本投降書,這標志著歷時14年的中國抗日戰爭取得了最后勝利,9月3日則被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我是愛歷史的胡小新,喜歡的給個關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二戰傳奇,細數二戰最為傳奇戰役
二戰十大著名戰役
電影 | 追憶二戰歷史:10部經典電影詮釋一部二戰史 - 今日頭條(TouTiao.com)
“我只忠于德國”莫德爾
世界二戰的風云人物108
二戰資料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陵川县| 犍为县| 安仁县| 安新县| 集贤县| 响水县| 南涧| 肥西县| 富顺县| 安远县| 安阳县| 习水县| 泰来县| 马公市| 柘荣县| 石屏县| 民县| 达孜县| 临汾市| 延津县| 莒南县| 亚东县| 遵化市| 将乐县| 老河口市| 邳州市| 洛阳市| 甘洛县| 镇安县| 城市| 苏尼特右旗| 上蔡县| 城口县| 宜宾县| 新巴尔虎右旗| 叙永县| 沁阳市| 卢湾区| 武鸣县| 晴隆县| 贵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