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簡單說來:
南京和廣州的差距,就是二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的差距!
作為我國經濟總量最強的兩個省,廣東省和江蘇省長期以來牢牢占據經濟排行榜第一和第二的位置。
但是,作為兩個省的省會,廣州和南京的發展卻相差甚遠,尤其在城市知名度上更是差出好幾個香港,這是什么回事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廣東偏科比江蘇更嚴重,廣州實力比南京強
經濟發展“偏科”,即區域發展不平衡是每個國家發展的問題。
比如墨西哥、阿根廷、蒙古等這樣的國家,首都人口占到了全國人口的40%以上,成為國家發展名副其實的龍頭,但是其他地方則相當落后。
我國在改革開放后,也出現了這樣的狀況。東部和中西部的經濟水平差距逐漸拉大并越擴越大。
而具體到每個省份內部,特別是東部省份,內部的“偏科”更為嚴重,經濟總量排名第一的廣東省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根據2017年廣東省最新GDP統計數據顯示,GDP總量最高的深圳市經濟總量高達22438.39億元,而最低的是云浮市只有840.03億元,二者相差竟達到26.7倍!
相比之下GDP排名第二的江蘇省就好一些了,2017年江蘇GDP最高的蘇州市達到17319.51億元,最低的是宿遷市有2610.94億元,二者相差6.63倍。
從經濟總量可以看出,廣東省的“偏科”更為嚴重,珠三角和非珠三角的差距非常明顯。這就意味著身處珠三角核心地帶的廣州市,比除深圳之外的廣東其他地區更有經濟優勢,珠三角的經濟集中能力更強,廣州市和深圳市撐起了廣東經濟的半邊天。
而江蘇省雖然蘇南、蘇中和蘇北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但是總體而言比廣東省均衡了好多,這意味著江蘇省高達全國第二的經濟總量不可能大量集中于南京身上,所以南京和廣州在經濟實力上存在著較大差距。
2017年廣州市經濟總量達到21503.15億元,而南京則為11715.1億元,相差1.8倍!
經濟實力差,意味著吸納人才以及向外輻射的能力差,所以南京在城市發展的影響力上比南京要強,所以廣州的知名度更高!
今天的廣州,和北京、上海以及深圳一道,是我國的一線城市,也是著名的國際大都市,而南京,在成為一線城市的道路上依然任重而道遠!
2、廣東自古就是僑鄉,粵語將廣州知名度帶向世界
今天的我國,普通話是官方語言,而在國外,比如美國、歐洲、東南亞等地,粵語才是通用語言。而粵語,是廣東省的方言。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因在于廣東人更有開拓進取精神。自古以來,因為沿海沿江的優勢,廣州很早就成為我國著名的大港口。
秦朝在廣州設置南海郡;漢武帝消滅南越后,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廣州成為重要港口;到唐朝時,海上對外貿易全面發展,廣州成為重要的中轉口岸;宋朝以后,廣州更是成為聞名世界的大港口。
從宋朝開始,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大量北方人的南下,廣東人地矛盾加劇,很多敢于闖蕩的廣東人選擇出海到東南亞、寶島等地謀生。
鴉片戰爭后,廣州被迫開放,出海的廣東人更多。1948年前后,美國舊金山發現金礦,于是大量廣東人漂洋過海來到美國淘金,在美國的廣東人越來越多。
借助沿海的便利條件以及用于開拓的精神,廣東人走遍了五湖四海。今天的海外華人華僑人數超過接近5000萬,其中籍貫在廣東的就有3000多萬,這是個可怕的比例。
因為廣東人遍布天下,因此粵語也走遍天下,今天公認的標準粵語發音是清末民初時期廣州“西關地區”的粵語發音,西關地區指的就是廣州舊荔灣區。
另外指的一提的是,廣東方言共分為廣府話、潮汕話和客家話,其中廣府話就是粵語,分布在珠三角等廣東中南部地區,因為香港和澳門也屬于廣府話語言區,因此借助香港和澳門的國際知名度,粵語更是風靡全球。
因為粵語的故鄉就在廣州,所以廣州的國際知名度非常高。
而南京,雖然經濟非常發達,位于“上有天堂,下游蘇杭”的蘇杭區域腹心,從唐朝后期就是帝國的賦稅重地,有著極高的經濟地位,但是由于江蘇省相對內向,因此人口的外遷較少,所以知名度不及廣州。
3、廣東政策上更有優勢,省會自然更有知名度
廣州的發展出了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以及深厚的歷史積淀,政策的扶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宋元時期,陸上絲綢之路阻塞,海上絲綢之路因此更加繁榮,廣州和當時的泉州、明州港一起,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榮的港口。
明清時期,帝國逐漸內斂,對外貿易活躍程度大大降低,昔日的世界大港逐漸消弭,比如泉州,但是廣州繼續保持了興旺!
清朝時期,經歷過禁海政策后,乾隆皇帝將廣州作為清朝對外貿易的唯一窗口,廣州十三行成為帝國最富的地方,廣州成為真正的“天子南庫”,享受著得天獨厚的政策優勢。
建國后,西方開始對我國進行嚴密的封鎖,百廢待興的我國為打破封鎖、發展對外貿易、換取國家建設急需的外匯,我國在近臨港澳、有著悠久對外貿易歷史和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的廣州創辦廣交會。
1957年4月,第一屆廣交會開幕,成為我國沖破西方經濟封鎖與政治孤立、打開通向世界大門、與各國平等互利、互通有無、對外貿易的時代窗口。
廣交會是目前歷史最長、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采購商最多且分布國別地區最廣、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借助廣交會,廣州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新窗口。
1978年以后,我國開始對外開放,廣州以及珠三角地區因為毗鄰港澳,具有地利優勢,再次走在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前沿。以深圳的崛起為契機,珠三角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龍頭,廣州也就和深圳一道,成為我國乃至世界最負盛名的城市!
而南京長期以來沒有得到廣州這樣的政策,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在改革開放后經濟發展不及上海,而作為古都南京早已步入北京西安,這些都讓南京的知名度不及廣州。
所以南京和廣州的差距絕非偶然!南京的發展仍需努力!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