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節目編導:小星星
星座:雙魚座
這個編導太懶了,什么都沒有留下
餃 子
今天我們要先和大家聊聊美食的傳播度。
有的美食地域性很強,有的美食走出了家門!
我們這次的主角,不僅在中國隨處可見,
而且各個地方做法不同,寓意不同,
還有許多外國親戚。
今天我們就要仔細地講一講餃子的故事。
*排序按照節目播出順序
我是主餃
東北水餃
餃子,傳說是由醫圣張仲景發明,
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
和普通的主食不同,吃餃子,
已經變成了一種民俗文化。
眾多餃子里,最出名的莫過于東北水餃。
跟著東北人的腳步,餃子店也開遍了大江南北。
而在這家店里,每年都要賣出2880萬只餃子。
傳統的東北水餃,卻贏得了南方食客的心。
最大的功臣就是這一位,劉中樑大廚。
做餃子這件事他堅持了二十多年,
直到現在,依然每天準時出現在廚房里
并給自己安排了一個最重要的崗位——搟餃子皮。
無論南北,對勁道的追求是一致的。
除了皮子下了功夫,這里的餡料也做出了花頭。
黑松露、牛肝菌,原來都能包進餃子里。
而把北方的水餃做精致,
大廚說,他是從上海的“小籠包”里得到了靈感。
滿滿都是湯汁的水餃,
大廚說做起來其實很簡單哦~
所需食材
制作步驟
第一步:制作肉餡
【豬前腿肉肥瘦相宜,最適合做肉餡】
加入大蔥末、姜末、鹽、糖,
胡椒粉、十三香以及醬油,攪拌上勁。
分三次在肉餡里加入骨頭湯。
湯汁的關鍵還在于選擇豬肉上。
選擇有品牌的冷鮮肉,因為排過酸,
所以和出來的餡比較黏,比較容易吸收湯汁。
如果買的是新鮮豬肉,
則需要在冰箱里冷藏兩小時,
才能打進湯汁。
加入食用油攪拌均勻。
按菜、肉一比一的比例,
加入韭菜,再一次攪拌均勻。
第二步:制作餃子皮
1斤面粉中加入225毫升的水,
揉捏成面團,醒發20分鐘。
再揉捏一遍,捏成小劑子,搟成皮。
雖然外面餃子皮隨處都可以買到,
但是親手制作的餃子皮,意義是不同的。
第三步:包餃子
包餃子,每家都有每家的做法,
但是寓意都不盡相同。
圓鼓鼓的餃子,寓意著團團圓圓,順順利利,
所有美好的期待都在這一口里了。
地址:天目西路218號一樓
喜粵8號
蝦餃
餃子起源于北方,但到了南方后,
卻演變出了截然不同的做法。
首先,熱水燙面。
其次,皮子也不是檊出來的,
而是用這把特制的刀。
刀面要求光滑,需要用砂紙細細打磨。
刀刃不開封,但是要薄。
一刀一刀,拍成餃子皮。
如此與眾不同的,
就是粵式點心里最招牌的蝦餃。
因為原材料和制作工藝的限制,
粵式點心的四大天王,
幾乎只剩蝦餃和燒麥流傳最廣。
(注:粵式點心四大天王,
分別為蝦餃、燒麥、牛肉球、叉燒包)
雖然隨處可吃到,但做得好的卻不易尋。
喜粵8號,連續三年被評選為米其林二星餐廳。
米其林評委的評語是:讓食客以親民的價格,
品嘗到高素質的廣東點心和小菜。
在今年,喜粵8號的行政總廚,
掌勺50多年的簡師傅開了一家實驗性的私房菜,
將廚房搬到了食客桌前。
其中的重頭戲之一,就是現場制作蝦餃。
制作步驟
第一步
米其林級別的蝦餃,
從選材開始就是講究。
以越南蝦為主,基圍蝦為輔。
兩種蝦,一種脆,一種鮮。
第二步
油也用了兩種,
香油以及干蔥頭熬出的蔥油。
攪拌30分鐘上勁。
這時加的也不是水,而是冰塊。
【加水會使得餡料冒水,從而不起膠;
而加入冰塊,慢慢融化,水分便能充分滲入,
擁有比較好的膠度】
資深的廣東饕客,吃蝦餃也吃出了獨到的經驗。
夾之前,要先用筷子蘸水,去除靜電,防止破皮。
晶瑩剔透,一口一個。
說是餃子,吃到嘴里卻只剩彈,感覺不到面粉。
要做到這一點,皮必須薄!
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拍皮刀要光滑,
使用前還要再用毛巾抹上一層油。
其次,拍蝦餃皮也是一個需要功力的活,
要很用心、很執著,才能把那個蝦餃皮拍得好。
看一眼蝦餃,就知道點心師傅的功夫了。
將這塊極薄的皮子褶上10道以上,
就可以稱呼一聲“師傅”,
而褶到13道,手藝才能算得上精湛。
傳統的粵式蝦餃,吃的就是精巧。
地址:汝南街63號
AORI神隱拉面
日式煎餃
日式煎餃,和中國把餃子作為主食不同,
日本人把煎餃當做配菜,
吃的時候常常要加上拉面、米飯,還有許多小食。
要說全世界對于餃子的熱愛,
可能只有日本人敢和中國人比一比。
曾有專家分析,餃子在煎的過程中的氣味,
與醬油、味噌、鰹魚干等,
日本料理中常用的食材相近。
還有人說,
煎餃子時的聲音讓人聯想到海浪,
充滿了治愈力。
而從口感進行分析,
日式煎餃同時具有脆、糯、多汁等口感,
與飯團、壽司相近,因此容易被日本人接受。
作為隨處可見的料理,做法也很簡單。
所需食材
制作步驟
第一步:準備食材
卷心菜切碎,京蔥切絲。
煸香蒜末。
【中國餃子是把蒜泥作為蘸料,
而日式煎餃直接在餡料里加入煸香的蒜末。
這一步也是口味正宗的關鍵】
第二步:拌肉餡
【日式煎餃,一般會用到較多的日式調料,
但這里,大廚已經將其簡化為家庭的基本調料】
500克肉糜,加入20克糖、2克白胡椒粉,
1茶匙蠔油、5克生抽、5克雞汁,攪拌均勻。
加入雞蛋,讓肉餡更嫩滑。
倒入100克蔥姜水,
順時針,把肉打上勁。
隨后,加入事先切好的卷心菜末。
卷心菜與肉的比例基本上是1:1。
【相對于東北餃子內餡的實誠,
日式煎餃更注重于“松”】
加入事先煸香的蒜蓉與麻油提香。
攪拌均勻后冷藏15分鐘,讓肉餡更緊實。
第三步:制作餃子皮
在面粉中加入蛋清和熱水,揉捏成團,
按照面團的手感再加入冷水,醒發20分鐘。
【注意,日式煎餃的皮更薄,普通餃子皮不適合。
但可以選擇燕皮,也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蛋黃皮】
醒發后的面團捏成劑子,
再搟成中間厚,兩邊薄的餃子皮。
包入肉餡。
第四步:煎制成型
用中小火煎,煎2分鐘后加水,
用水蒸汽把餃子燜熟。
隨后,加一些油,翻面繼續煎制。
【一般日式煎餃會煎制2面至3面】
最后,撒上芝麻,就可以出鍋了。
把脆和松軟結合在一起的日式煎餃,
在家也試試看吧!
地址:湖濱路168號(無限極薈購物中心B1W11)
PRIMO1
意大利餃子
在世界上,還有一個對面食狂熱的國家,
就是意大利。
意大利的法律特別規定了意面的原料。
而且根據不同的形狀,被分成了500多種,
每種都有自己獨特的形狀和料理方法。
其中有一種,就是意大利餃子。
他叫薛哲君,曾擔任上海世博會,
和米蘭世博會意大利館的行政主廚。
2017年,他的餐廳被權威的
意大利餐廳評選組織“大紅蝦”評選上榜。
他也成為了31年唯一上榜的華人主廚。
在意大利的日子里,
他也學會了最傳統的意大利餃子。
今天他也要把做法教給我們。
所需食材
【還需要用到壓面機,
在網上都可以很方便的買到哦~】
制作步驟
第一步:制作面皮
將粗粒小麥粉和高筋面粉融合,打入蛋黃。
【意大利面相比中國的面食更勁道,
這是因為他們在和面過程中幾乎不加水,
而是加入大量的蛋黃】
將其揉捏成表面光滑的面團。
注意,在揉捏面團的同時,需要感受其濕度,
太干加水,太濕,則需再加面粉。
將面團在室溫下松弛30分鐘。
然后用壓面機反復壓制13至15次。
最后調整距離,壓成薄片。
第二步:炒制餡料
【意大利餃子中素餡更為常見】
加入白蘑菇、香菇和牛肝菌。
加入奶油,打成碎末。
第三步:包餃子
先在面皮上刷一層雞蛋液。
擠上餃子餡,再蓋上另一張面皮。
用叉子封邊。
第四步:制作醬汁
其實,醬汁千變萬化。
這里,大廚制作的是一款意大利山脈地區,
用的比較多的松露汁。
而在家里可以用現成的番茄醬代替。
在熬煮的時候再放點培根、放點肉,
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意大利餃子具體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