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錫林格勒,一路上,馬頭琴唱著我的向往,套馬桿牽著你的方向。
七月的草原綠浪無邊,上都湖水,靜靜的河灣,蒼狼故地,長調悠揚,天邊花正香,牧馬贊情歌。
“。。。套馬的漢子你威武雄壯,飛馳的駿馬像疾風一樣,一望無際的原野隨你去流浪。。。” 一曲《套馬桿》讓人對套馬的漢子充滿敬意和想象,他們究竟以怎樣的胸懷和風姿才能讓草原姑娘們愿隨之流浪?
馬背上的民族,那些世代相傳的奔馬出發了,韁閃、蹬動、馬嘶、蹄響,錫林浩特鳳凰馬場各個套馬硬漢好騎手,套馬桿劃過,風馳電掣,粗獷豪放,無邊無際的草原隨著野馬奔騰掀起的黃沙翻滾沸騰。
牧馬風馳獻哈達,千古馬頌蒙古情。
《千古馬頌》以馬的“堅韌、忠誠、勇敢、擔當和仁守”五德為立意,展示了人與馬、人與草原和平共處、詩意棲息的境界。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錫林郭勒素有蒙古族“服飾之都”的美稱,每逢節慶(塔本敖都噶查文化旅游那達慕),正藍旗的姑娘們穿上五顏六色的蒙古族盛裝還真有點元上都公主的氣質,她們用靚麗的色彩為夏日的牧場涂抹出一幅絢麗的草原畫卷。夏日里自駕上都湖,RP好的話會遇到上都 “公主”親自為你接駕。
那達慕是蒙古人的節日,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都會舉行那達慕盛會,摔跤、射箭、賽馬是那達慕的傳統項目,最好看的還是十公里的賽馬沖刺,就連十幾歲的少年都能一馬當先沖在前列。
馬頭琴響,長調悠揚,琴聲回蕩在草原,與自游歡唱、和自在飛翔。#自游自在#
上都湖牧場,距元上都遺址35公里,緊鄰渾善達克沙地,是蒙古族牧民的夏季營地。歷史上元世祖忽必烈的鐵馬沙場就是在這兒建立了第一座草原都城--元上都,曾是大元王朝的龍興之地,蒙元文化皇家奶食的發祥地。
清早,草原牧民齊木格擠牛奶的場景成為上都湖牧場最生動的風景線,有意思的是她擠的是牛奶喂的是兩只小羊羔。
走近游牧生活,做客草原人家。
住在西烏旗蒙古汗城的牧民是幸福的,他們過著悠哉的游牧生活,家家都是大地主,有4、5千畝的地,7、8百只羊和幾十頭牛,這兒不同于其他的牧場,人們平日都會身著蒙古服裝,你可以跟著一塊兒體驗擠牛奶、煮奶茶、自制奶豆腐、搗酸奶等蒙古人的日常生活,當然更推薦給色友們,是個出片兒的好地界兒。
“大嫂,你家有多少只羊?”“800只”大嫂笑笑,古銅色的臉上掛著草原的風霜,額爾登敖其爾一家人的牧場合家歡,真有點“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架勢。
尋一處野花飄香的地方,能傾聽悠揚的馬頭琴,欣賞到醉人的蒙古歌舞,品嘗純正的奶茶、綿醇的奶酒、地道的手把肉和鮮嫩的草原小籠包的地方,強力推薦西烏旗蒙古汗城。(對于喜歡攝影的驢子來說,早晚拍攝無需跑路,住蒙古包也有熱水澡洗。)
半拉山傳說是當地居民為了將巴拉格爾河水引過來,開鑿掉了半座山而成,是西烏旗的核心景點,半拉山山后為緩坡可攀登,山前為陡壁,壯觀險要,山下烏日圖河,從東南向西北環山而過,蝴蝶在花叢中飛舞,雄鷹在藍天上翱翔,牛羊靜靜的吃草,野馬縱橫馳騁。
半拉山野花盛開,樺木林涼風習習,是西烏旗人約會之地,戀人依偎纏綿,聆聽彼此的心跳。
悠揚的琴聲,古老的歌謠,隨著烏日圖大叔凝視遠方、傾聽草原。
東烏旗,馬頭琴的黃昏,“狼圖騰”的傳說。
洞音河現在干枯了,現在應該叫響水潭,當地人說潭水深不見底,掉進去就出不來了,每逢下雨峽谷中會隨雨點的大小發出動聽的聲音,這里緊鄰邊境,山的另一邊是外蒙,烏恩琪兄妹清苦的生活在山溝里,是邊塞牧場守望者。
時間:2016年7月5-11日 地點:內蒙古,錫林格勒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