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山東省從2015年調整了農業三項補貼,將農業“三項補貼”合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補貼仍以小麥種植面積為依據發放,標準為每畝小麥125元。2015年后,對小麥、玉米、棉花和水稻良種不再補貼。
秦先生時是鄆城縣黃安鎮的一名村民,常年種植玉米與小麥。“原來種植玉米、棉花都有補貼,如今卻一直不發。”很多如秦先生的村民反映該問題,此外,他們還對補貼標準存在疑問,不清楚具體的補貼錢數。
據齊魯晚報記者對菏澤市農業局的采訪,其相關負責人介紹,近期,他們也接到不少村民反映該問題,對此,她表示,2015年,山東省財政廳、農業廳聯合下發《關于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的實施意見》,將農業“三項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合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政策目標調整為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
其中,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補貼,是將20%的農資綜合補貼存量資金、種糧大戶補貼試點資金和農業“三項補貼”增量資金用于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重點支持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而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是將80%的農資綜合補貼存量資金、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用于支持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對象是種糧(小麥)農民。
“平時,人們口中常提及的小麥補貼實際上是指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該負責人稱,原來,小麥、玉米、棉花和水稻良種補貼都是正常發放,自2015年補貼政策調整后,良種補貼便不再發放。
她介紹,耕地地力保護補貼仍以小麥種植面積為依據發放,小麥種植面積核定工作分種糧農民自報告折實面積,村委會核實、公示、確定、匯總上報,鄉(鎮)政府匯總、公示、確定、上報,縣(區)政府匯總上報四個層次,要求村、鄉兩次公示。面積逐級匯總上報省后,撥付補貼資金到縣,由農商行打入農戶“齊魯惠民一本通”。2016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標準為每畝小麥1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