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幻想怎么也想不通,下了班后,她哭哭啼啼的跑到我這邊,想聽聽我的意見。
聽完她那一段長篇贅述,我哭笑不得:“陳琳不是早提醒你要小心么。”
林幻想:“我哪想到這些人會這么忘恩負義啊,要我做的事情都做了,不該我做的事情也做了,可到頭來,連最基本的回報都沒有。”
我說:“你想要什么回報?”
林幻想:“我幫他們做了這么多,至少方案上也該署我的名字,要他們幫忙的時候也該站出來替我說話。”
上班奴特征之四:做人越好,就越容易受欺負。
我搖頭:“你做爛好人的時候,并沒有提出任何交換條件,等于放棄了自己的權力。所以,同事們選擇不幫你,完全合情合理。”
林幻想生氣了:“怎么會合理呢?我已經付出了這么多,難道讓她們回報一點都不行么?”
我擺擺手:“如果孟紅波連署了你的名字,那方案通過后的功勞就分薄了,本來她可能會升職,但中間夾了個你,這升職機會可能會黃掉。所以她自然不會加你的名字。而另外那些同事,如果幫你作證的話,就會得罪孟紅波,如果孟紅波真的升職,以后就是你們的上司,誰會這么傻去得罪未來的上司呢?”
林幻想:“可我已經付出了呀。”
我:“問題就在這兒,你該做的事情都已經做了,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和別人交換,她們當然能理直氣壯的不幫你忙,因為你的價值都已經實現完了么。”
林幻想張大嘴,想爭辯卻說不下去:“按你這么說,那做好人的就活該倒霉咯。”
我淡淡一笑:“讓我再給你講講,關于上班奴的道理吧。”
為什么你是上班奴?
1、做好人是你的選擇,沒有任何人逼你。
人們為什么會覺得好人被欺負是不公平的?
因為人們有一個常識性的價值觀,那就是“好人有好報。”通常我們以為,只要你付出了好心,做了好事,理應由好的回報。
只可惜,世界不是以如此的價值觀運轉的。我們每個人都只能管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的一份,而沒辦法控制社會的運行規律,更控制不了別人的看法和做法。
也就是說,做好人是你的選擇,在這一點上,你有完全的控制權和選擇權,并沒有任何人逼你。
沒錯,家庭會教育你做好人,學校和輿論也會引導做好人,但那只是外部的宣傳,最終下定決心,讓自己成為好人的,是你自己。
捫心自問,你做好人,絕不是別人需要,而是為了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安穩。
你不愿意留下壞名聲,你不愿意感到內疚和不安,你不愿意讓人背后說閑話,你不愿意承擔種種變壞的后果,所以選擇了做好人,甚至做爛好人。
這是你完全自主的決定,所以,必須承擔完全的責任。
2、你對人好,人不一定對你好。
當明白做好人是你的孤立行為后,就會明白,好人有好報這句話,在事實上并不成立。
因為做好人是你的決定,而這個決定并不能強迫別人做出反應。
也就是說,當你成為一個好人時,別人卻依舊還有選擇,他們可以同樣對你好,卻也能對你壞,這個選擇權不是你的,而是別人的。
換而言之,你對人好,這是你的事情,但別人卻不一定也要對你好,因為這是別人的決定。
在職場上,每個人之間都是獨立對等的,你能做自己的決定,對方也可以做他的。社會準則和潛規則都以相當程度影響著人,但并沒有哪一個必然的規則。
對個人而言,只有對某件事情的決定。而這個決定今天可以按照道德原則,明天也可以按照生意原則。
如果你機械的照搬“好人好報”理論,以為只要自己做好人,就一定有好報,那絕對會輸的很慘。
3、事先沒講條件,等同于放棄一切利益。
在職場上,你先做了好事,幾乎不太可能獲得好報。
為什么?因為職場是一個交換利益的場所,一切的行為,都基于交換利益。
在這里,別人為你做一件事情,就需要你為別人做另一件。老板給你薪水,就需要你干活。上司今天表揚你,就得讓你好
好賣命。
一切都是在交換,都是生意。
可如果,你不是想著交換,而是很無私的去做好事,很無私的去付出,那等于免費為別人干活,放棄了一切應有的利益。
就像林幻想那樣,她從一開始就做爛好人,幫同事們干雜務,并沒有要回報。幫陳琳買早餐做咖啡,也沒有要回報。甚至是幫孟紅波做方案,依舊沒有談條件。
那么最終,當她做完一切后,她的手上就沒了籌碼。到那時,別人自然可以不給她。
用通俗的話說,給了是人情,不給是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