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自《軍人心理危機干預應用技術手冊》
僅供學習交流,感興趣參閱全書
心理評估在心理危機干預中的作用
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的心理評估過程包括對那些和當事人的問題息息相關的信息進行評價,以及為干預過程的深入探索界定主題。
從這個觀點來看,對心理評估的思考對干預者所選的干預程序而言至關重要,干預者可以以此來界定當事人的問題,決定需要選用哪些相關的程序和工具來收集和加工當事人的信息。
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評估這一過程應該貫穿在整個心理危機干預過程的始終,在心理危機干預正式開始之前,干預者必須迅速準確地理解危機事件的嚴重程度及當事人所處的情境及其心理反應狀態。
例如,對災難事件的某個個體進行評估時,要求干預者必須在短時間內通過評估迅速準確地了解個體的危機情境及其反應,確定在當事人眼里的“危機”“喪失”意味著什么。
在這個過程中,干預者必須通過心理評估確定當事人的心理狀態,然后根據當事人的癥狀對其心理問題進行分類,其中包含:
①探討當事人的情緒、心理以及行為問題的可能成因。②為已經界定出的心理問題找尋合適的心理干預技術。通過評估這些干預技術起效的可能性,決定下一步應采取何種干預策略。
在心理危機干預之后,干預者應對干預的結果進行評估,以確定心理危機干預的效果,以及被干預的群體還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以及進一步的工作建議。
二、心理評估遵循的原則
當心理危機干預工作者接到心理援助任務進入現場后,可以先遵循總體基本原則開展工作。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作為災難事件援助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應根據整體救災工作的部署,及時調整心理危機干預的工作重點和方式方法。
要注意心理危機干預活動盡可能完整地開展,避免再次創傷。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開展應遵循三個步驟:
首先,判斷危機事件的性質、嚴重程度、影響的人群大小、對生命財產和基礎設施的破壞程度等;其次,評估所發生的危機事件對當事人的心理打擊及其嚴重程度等;然后,根據人群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及其嚴重程度和在人群中的分布情況等,選擇適當的干預技術對受災群體實施分類干預。
在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一定要科學對待與評價心理危機干預工作,要認識到心理危機干預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千萬不要夸海口、說大話。
干預者可以通過現場觀察、對關鍵信息當事人的訪談、專題組討論等快速評定方法,或使用心理評估工具,對訪談人員逐個進行心理篩查,根據所獲得的基本可靠的信息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對心理應激反應較重的重點人員,進行初步心理危機干預。
可以利用心理危機干預和精神衛生等資源,綜合運用心理危機干預技術,針對當前出現的問題提供個體化幫助。對個體進行干預時,應注意在應用一般指導性原則的同時,需要干預者與當事人共同面對問題、共同尋找適合于他們的干預方式。
另外,應時刻嚴格保護當事人的個人隱私,不可隨便向第三者透露受助者的個人信息。
三、心理評估的內容
心理評估在心理危機干預中作用極大,從危機事件暴發到危機緩解和解決的整個過程中,對當事人的心理危機狀況進行心理評估是危機干預工作的重中之重。
做好此類心理評估,主要可以從心理傷害的嚴重程度、情緒狀態和自殺性風險等方面來考慮評估的內容:
1.認知狀態 應先排除精神病性相關問題,注意觀察當事人對危機認識的真實性和一致性,對危機范圍解釋是否合理性,是否有夸大持續存在的事件,還要評估當事人對心理問題狀態改變的可能性和動機等。
2.情緒狀態 注意當事人的情緒表現的形式和強度,情緒狀態與環境是否協調一致,注意區分情緒表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以及情緒與心理危機的關系,比如,是否存在否認、逃避等防御方式,如果有此類防御應多加注意。
3.意志行為 檢查社會功能、社會接觸面的頻率、能動性水平、自我控制力、危險性行為等方面是否存在問題,并確定是否有對自我及他人傷害的危險性。
4.應對方法和社會支持 考慮危機事件對當事人造成創傷的嚴重程度,當事人會采取什么樣的行動去應對,當事人在恢復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的問題,判斷主次情況,分清什么是需要緊急處理的問題等。
干預者要思考選擇什么樣的行動會有助于當事人,為下一步制訂干預計劃做出準備,同時考察當事人的社會支持資源等情況,充分利用其社會資源。
5.危險性評估 包括對當事人自傷和傷人的可能性的評估。每一個當事人都有自殺的可能性,也有傷害他人的可能性,因為在這種特殊的情境中,當事人很有可能做出沖動行為。
所以對于從事心理危機干預的工作者來說,要經常性地了解這種可能性。絕大多數當事人在準備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往往都會表現出確定的自殺線索,他們也會嘗試著尋求幫助,切記不要忽略這些線索。
四、心理評估的注意事項
在做心理評估的時候,應該先對當事人進行個案概念化。一般來說,在心理危機干預的初始訪談階段,干預者可以從當事人那里獲得資料信息,然后根據這些信息建立起整個助人程序。
在評估過程中,干預者的任務包括:懂得針對當事人的問題要獲取什么樣的信息、如何獲得這些信息并加以有意義的綜合分析,如何利用這些信息進行危機狀態的預測和假設,從而由這種判斷或者假設進一步形成干預計劃的雛形,即個案概念化。
心理危機干預者應根據現實的狀態為當事人提供服務,干預的有效性不僅取決于心理干預工作者對干預工作的性質、過程的正確認識,熟練掌握心理危機干預的原則、方法和技能技巧,同時還有賴于對當事人的心理特性、行為問題的性質和嚴重程度的正確評估,以便提供適當的、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等干預措施。
心理危機干預評估過程不僅是干預者的責任,在與當事人進行訪談時,要使他們參與評估,這是整個評估過程的一部分,而且同樣重要的是干預者也要評估自己的心理活動。因此,心理評估在整個心理危機干預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