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節將至。此時,有人已經回到暌違已久的家鄉,有人還在“回家過年or就地過年”的選擇中不斷權衡……對于已婚人士來說,回家過年還有“回誰家過年”的糾結,隨著人們觀念的變化,“過年回誰家”有了更加多元的答案。無論在哪過年,都應有親情相伴。
第一對夫妻:年飯吃兩頓 婆家娘家兩不誤
安徽六安姑娘瑩瑩嫁到合肥已經十個年頭了,多年來,瑩瑩一直服務于合肥的基層社區,如今,在合肥市西園街道漢嘉社區工作,瑩瑩的丈夫是一名人民警察,平時兩人工作繁忙,雖然合肥、六安相距不遠,卻也難得回一趟娘家。前些年,到了春節大年初二時,瑩瑩會按習俗攜一家老小回娘家。近幾年,“去哪過年”在這個小家又悄悄發生了變化。“年三十中午在婆家吃過年飯,下午就回娘家過年了。”
回哪過年,小夫妻曾有爭執
瑩瑩和丈夫都是85后。2012年,23歲的瑩瑩步入婚姻殿堂,結婚十年來,兩人孕育了兩個可愛的寶寶。“大的7歲,小的才剛剛8個月。”瑩瑩和丈夫都不是獨生子女,因此,老人也需要分開幫忙帶孩子,瑩瑩家孩子主要由爺爺幫忙照料。
因工作性質使然,瑩瑩和丈夫都十分忙碌,節假日也經常需要值班或加班,一年到頭回娘家的次數非常少。即使是春節,也需要值班一兩天。那春節在哪過?在剛結婚頭幾年,瑩瑩和丈夫也因此發生過爭執。
“老公想在合肥過,一是因為他弟弟當時定親了還未成家,每年去女方家過年,如果我們走了,家中就剩下公婆二人,二來,老公家親戚長輩多,年三十要吃團圓飯,大年初一又要上門去拜年。”瑩瑩自己則想回娘家過年,“我一年到頭呆合肥,和公婆住一塊,過年想回娘家陪陪自己爸媽不也理所應當嘛。”
瑩瑩說,雖然自己的弟弟也已經成家,就陪在父母身旁,但她能看得出,每年爸媽都盼望自己回家去過年的心情。不過,公婆平時細心幫忙帶孩子,瑩瑩也不忍心將公婆獨自留在合肥過年,所以,回娘家過年的計劃一直擱淺。
家里添丁,全家福“十全十美”
回娘家過年的轉機終于在2019年春節前夕到來。原來,瑩瑩的小叔子婚后定居廣西,每年春節都會回到合肥陪父母,這樣即使瑩瑩小兩口回到六安過年,公婆也不會孤單了。
瑩瑩抓住這個小契機,和丈夫商量起“去哪過年”的問題,這一次兩人一合計,愉快地敲定:年飯吃兩頓。“年三十中午和公婆家親戚一起吃個團圓飯,下午再回六安,晚上在娘家再吃一頓年夜飯。”
2019年春節,是瑩瑩婚后第一次在娘家過年,“弟弟、弟媳也很歡迎我們回去過年,爸媽就更開心了。”瑩瑩也喜歡回娘家過年的感覺,她打算將這一方式延續下去。
即將到來的2022年虎年春節,瑩瑩也計劃好了回娘家過年。“剛生了二寶,她還是第一次回外婆家過年,正好今年外婆家有十口人一起過年,湊一個'十全十美’,要回家拍一張全家福。”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朱慶玲
第二對夫妻:事先有商量 婆家娘家輪流過
對于周騰龍和邵璐璐這對“新婚夫妻”來說,2022年春節是他們結婚后將要一起度過的第一個年。按照老家習俗,今年春節,邵璐璐需要去丈夫家里過年。第一次離開自己的家鄉過年,邵璐璐自然有些不習慣,但是兩人已經商議好決定先去周騰龍家里過年,大年初二再去邵璐璐家里拜訪親友。
遵循習俗,今年先回男方家
周騰龍和邵璐璐是在合肥上的同一所大學,在大學期間兩人相識,后來談了戀愛,七八年來感情一直很好,并且都在合肥工作。2021年5月,他們結婚了。因為兩人工作繁忙,加之疫情影響,半年來還沒有共同回過男方家。
周騰龍是亳州人,邵璐璐老家則在蚌埠。“我們今年放假先回亳州,在那邊過年,在大年初二再回到我家那邊去拜訪父母親友。”邵璐璐說,按照安徽的習俗,新婚后需要回男方家鄉祭祖,見其父母親友。
2022年春節,邵璐璐將第一次去一個相對不太熟悉的地方過年。“我雖然也很想跟自己的父母、弟弟團聚,大家一起過年,但是現在結婚了,其實雙方父母都想和孩子一起過年。我也要尊重男方的父母,所以今年選擇回丈夫老家過年。”邵璐璐坦言,她猜想自己除夕那天心里還是會有一些小失落。
達成共識,婆家娘家輪流過
“我們之前結婚的時候也商量過,想著一年去一方家里過年比較好,所以明年應該會在我家過年。”邵璐璐告訴記者,針對春節在哪里過年的問題,她和丈夫因為達成了一致意見,并沒有為此爭吵。
“我覺得挺感動的,我老婆以前每年都是在自己家過年,能和家人團聚。現在結婚了,今年要去我家過年,第一次遠離自己的親人去一個相對陌生的地方過年,肯定會覺得不太習慣。”周騰龍告訴記者,他認為妻子非常善解人意,也很感謝妻子對自己的理解。
“去哪過年的問題主要是靠雙方互相理解,彼此尊重,我們一開始就針對這個問題溝通協商好,后面也就不會有那么多問題,雙方也不會爭吵。”周騰龍說,明年他一定和妻子回蚌埠過年,做到“一家一年”輪流著來。
加深了解,感受老家風土人情
周騰龍在合肥一家地產公司做成本測算工作,邵璐璐則在一家高新企業做行政文職工作。“平時我們工作都忙,人也比較累,所以一年回家次數不多,過年放假回家時間稍長一些,我們打算拜訪親人,還可以去街上逛逛,吃點亳州美食,以放松為主。”周騰龍介紹,他家鄉亳州的牛肉饃很好吃,所以今年過年會帶妻子去吃牛肉饃。
位于安徽省亳州城北關隅咸寧街的花戲樓是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年春節回亳州,周騰龍打算帶著妻子去花戲樓參觀。“我會帶著璐璐在亳州逛逛著名景點,加深她對亳州的認識和了解,感受我們當地的風土人情。”周騰龍表示。
新婚第一年回家,周騰龍和邵璐璐自然也計劃著帶些年貨回家。“我們會帶一些家里老人比較喜歡吃的東西,另外,我們還想給父母買些衣服帶回去,因為他們平時比較節儉,不怎么花錢。”周騰龍表示,因為平時工作忙,陪伴父母的時間比較少,過年回家就想著多敬一份孝心。
郭靜雅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汪艷
第三對夫妻:留合肥過年 多掙點錢也挺好
回家過年是件大事,但每年總有一部分人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回家,選擇就地過年。開花店的李永齋夫婦今年是第二年選擇留在合肥過年,因為他們想在春節期間多賣一些花,多掙一些錢。
回哪過年,夫妻倆沒有分歧
李永齋和妻子趙維鳳兩人都是80后,他們在2005年結了婚。“我們倆是初中同學,老家都在六安霍邱。”李永齋介紹,他們從相識、相戀到走上婚姻殿堂,如今已經走過了17個年頭。“我們有兩個孩子,大女兒上初三,小兒子今年讀三年級。”
2009年,李永齋夫婦來合肥打拼。一家人一年到頭回老家的機會很少,往往只有過年才回家一次。不過,在“去誰家過年”的問題上,夫妻倆倒沒有什么分歧,十幾年間一直是選擇去丈夫李永齋家過年。
“我們六安老家那邊還是比較傳統的,根據老家習俗,一般是一起回男方家里過年。”李永齋告訴記者,他們夫妻一般是先在他家過年,過完年之后再到老丈人家里拜年,加之他們倆都是六安霍邱人,雙方家里離得近,來往也方便。
留在合肥,多做生意多賺錢
李永齋夫婦兩年前在六安投資了一個藥房,但后來投資失敗,欠下不少錢。從去年開始,趙維鳳每天出去擺攤賣鮮花掙錢。后來,夫妻倆決定自主創業,在合肥國購廣場外場租了一個攤位,開了一家花店,店名“筱航”二字就是其女兒和兒子名字的最后一個字組合而成。
今年是李永齋夫妻第二年留在合肥過年,留肥過年也是夫妻二人一致的想法。“今年,我們肯定在合肥過年了。一方面是孩子初三面臨中考,學習時間寶貴;另一方面,我們在過年期間想繼續做點生意,春節期間買花的人會多一點。”李永齋說。
攤位需要看守、也要付租金,這讓李永齋夫妻倆過年也不舍得休息,想要好好做生意。李永齋表示,夫妻二人明年可能還會留在合肥過年,主要是為了多賺點錢,盡快還清外債。
就地過年,雙方父母都理解
“過年這么大的事,誰都想回家過年。”對于李永齋夫妻來說,留在合肥過年,他們心里還是覺得有些遺憾,好在他們都不是家中獨生子女。
據李永齋介紹,趙維鳳有一個弟弟,每到過年,她弟弟和弟媳都會回老家過年。他自己也有一個哥哥可以回家和家人團聚,照顧身體不太好的母親。
父母有家人陪伴過年,這也讓李永齋夫妻倆放心一些。子女在外,父母自然也是牽腸掛肚。李永齋告訴記者,雙方父母雖然都很想念他們,但也能理解他們,并沒有給其太大壓力,沒有要求他們在哪過年。
楊艷紅 郭靜雅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汪艷
第四對夫妻:留深圳過年 少了爭吵沒煩惱
今年,是菲菲(化名)結婚的第7個年頭,這對85后小夫妻都是安徽人,兩人已在深圳工作定居多年。今年春節前夕,菲菲略感輕松。“不用再為去誰家過年吵架了,心里舒服多了。”原來,菲菲在深圳購買了一套新居,2021年完成裝修,按老家習俗,新房入住的第一年需要留人過春節,于是小夫妻倆愉快地決定在深圳過春節。
喬遷新居,小兩口留深過年
菲菲,是一名85后,在深圳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多年,丈夫也在同一家公司,二人經同事介紹相識相戀,于2015年10月結婚。因為距離家鄉較遠,小兩口平時回家的次數并不多,春節長假或十一黃金周時,才會一起回老家。
還有幾天就是2022年春節了,這個虎年春節,菲菲一家已經決定好了,留在深圳過年。原來,孩子出生后,菲菲的婆婆前來幫忙,菲菲覺得此前的二居室已經不夠一家四口居住,于是變賣后置換了一套小三房。
“去年剛剛把新家裝修好了,也晾了幾個月,今年元旦喬遷的。”菲菲說,老家有風俗,搬新房第一年需要在新房里過春節,所以,經過商量,小兩口決定自己帶著孩子留在深圳過年,給老人放個假,讓她回老家安徽宣城過年。
不過,前幾日,深圳突然再次出現新冠疫情,雖然疫情很快被初步控制,但還是給生活帶來了一定的不便。“剛剛才解封去公司上班,每天都要捅喉嚨做核酸檢測,沒事都盡量呆在家里面,減少外出。”菲菲說,經過考慮,他們還是決定勸說婆婆也一同留在深圳過年。“沒想到老人很有大局觀念,說不回家給大家添麻煩,自愿留下來。”
菲菲婆婆今年是第一年留深圳過年,老家也寄來了花生糖、鴨腳包等宣城特產,讓老人在深圳也能過上一個“家鄉年”。
明年去哪,這個問題仍無解
今年的虎年春節在哪過,已經順利敲定,菲菲說,因為“新房”讓她少了很多困擾。“每年去哪過年這個話題都不能提,一提就容易吵架。”菲菲笑說,有一次,自己無聊又提及去老公家過年的事,老公直接懟她是沒事想找架吵,然后,雙方又閉嘴不提了。
“雖然娘家和婆家都是安徽皖南的,但是在婆家吃、住都不習慣,也沒有好朋友一起玩,還是喜歡回自己娘家過年,才能找到小時候過年的味道和感覺。”
菲菲說,結婚7年來,此前每年都會為“去哪過年”吵上一架,雙方都互相堅持自己的想法,最終,只得把春節假期分成兩半,一家呆一半,次年再頭尾對掉。“為了在家時間長一點,我們把年假也放在春節期間休,這樣春節假期拼湊得更長一點。”
有時候,夫妻倆吵得兇了,菲菲也和閨蜜們吐槽說,后悔嫁了一個異地老公,如果夫妻倆老家在同一個地方,不僅少了奔波,也少了這些煩惱。“有從小一起長大的同學,就嫁在本地的,不用為去誰家過年吵架,有時候兩家還湊一起過年更熱鬧。”虎年春節已無“去哪過年”的煩惱,菲菲目前正盤算著如何在深圳過一個有意義的春節,至于下一年去哪過年,只能來年再“戰”了。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朱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