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三尺晴 · 主播 | 雅萱
十點讀書簽約作者
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寫過一首詩叫《阿嬌怨》,道盡了“金屋藏嬌”主人公陳皇后被棄的心酸——
望見葳蕤舉翠華,試開金屋掃庭花。
須臾宮女傳來信,言幸平陽公主家。
失寵的阿嬌,一心盼夫君能來看望自己,遠遠望見夫君的翠羽旗儀仗,便激動地吩咐宮女打掃庭內落花。
卻是一場空歡喜,片刻后,宮女來報,武帝已駕臨了平陽公主家。
衛子夫,那個奪了阿嬌寵愛的女子,正出身于平陽公主府。
只見新人笑,誰聞舊人哭?
阿嬌一味埋怨武帝,嫉恨衛子夫,卻不曉得消磨了帝王寵愛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驕橫、潑辣和矯情。
即使沒有任何人同她爭同她搶,在這段感情里,她也早已落了下風。
聰明的女人,懂得判斷男人的承諾
陳阿嬌是當之無愧的天之驕女,母親館陶公主是竇太后唯一的女兒、漢景帝的親姐姐,有這層關系在,阿嬌比一般的公主還要受寵些。
館陶生長于深宮,特別懂得“有權勢才有一切”的道理,一心想讓女兒當皇后。
想當皇后,就要嫁對人。
館陶先是看中了當時的太子劉榮,主動向劉榮的母親栗姬求親。
誰知栗姬一向看不上館陶,當場回絕,讓館陶好不尷尬!
于是,館陶在漢景帝面前煽風點火,各種說栗姬壞話,終于成功把栗姬和太子搞下了臺。
那找誰來當太子呢?
館陶心中早有盤算。
當時景帝還有一愛子叫劉徹,4歲就封了親王。
館陶曾抱著劉徹坐在她膝上,問道:“徹兒,你想娶媳婦嗎?”
劉徹說想,館陶便指著一百多位女官挨個問“想娶哪個”,劉徹都說不好。
館陶指著阿嬌,開玩笑地問:“那娶阿嬌好不好呢?”
劉徹拍著巴掌笑著說:“我要是能娶到阿嬌當妻子,就蓋一座金屋子給她??!”
一席話說得館陶心花怒放,一路扶持劉徹登上了皇位。這也是“金屋藏嬌”典故的由來。
只可惜幾歲孩童的天真承諾,館陶信了,阿嬌也信了。
劉徹登基后,阿嬌如愿成了皇后,萬人之上,寵冠后宮。
幸福來得太容易,阿嬌也越來越飛揚跋扈,一不順心就耍大小姐脾氣,事事要人捧著要人寵。
她的嬌蠻任性,過去來自尊貴的背景和母親的寵溺,如今則來自夫君那句“蓋一座金屋給她住”的承諾。
可正如茨威格在《斷頭皇后》中寫的:“她那時還太年輕,不知道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p>
沒過多久,后宮這間巨大的“金屋”就迎來了不同的女主人——衛子夫、李夫人、鉤弋夫人……阿嬌失寵,幽居長門宮。
她始終不明白,為什么那個承諾一生一世對她好的少年,這么快就厭棄了自己?
這世間很多東西都是有期限的,秋刀魚會過期,肉罐頭會過期,男人的寵愛也會過期。
阿嬌早應該明白,她嫁的人是“一言九鼎”的皇帝,而不是普通的男人。
輕信男人的承諾,沉醉在甜言蜜語里,是會讓女人喪失思考能力的。
曾經的圣恩多濃烈,如今的處境就多悲涼?!敖鹞莶貗伞钡那嗍[愛戀,或許真心過,可惜過期了。
一味強調自己的付出,
是婚姻中最忌諱的事
武帝剛登基那幾年,日子很不好過。
年僅16歲的小皇帝,誰都拿他當軟柿子,想捏上一把。
匈奴進犯,外戚掌權,多虧了竇太后和館陶公主一力扶持,武帝才慢慢坐穩了江山。
靠女人扶持上位,本就是武帝心頭的一根刺,是他拼命想抹掉的不光彩的過去,可偏偏總有人一次次跟他強調,揭他傷疤。
政事上有竇太后掣肘,她不止一次當眾表示:“皇帝沒有我如何能繼承帝位?他怎能不尊重我、忘記我的功勞呢?”
館陶公主仗著自己有功,數次向武帝討要財物,阿嬌更是驕縱任性,一言不合就拿功勞相要挾:“你是因為我才當上皇帝的,你得一輩子感激我、對我好?!?/strong>
三個女人的這臺大戲,武帝早就陪唱不下去了了。他對阿嬌的好感漸漸消退,即位不久就萌生了過河拆橋的念頭。
還是生母王太后勸他:“你剛登基不久,大臣們尚未歸附,現在惹惱太皇太后和長公主,對你可沒什么好處!”
武帝這才轉過頭去哄阿嬌,心里卻千百個不情愿。
武帝和阿嬌的這場政治聯姻,說到底就是一場交易。
她給他權勢上的支持,他給她皇后位無上的榮耀。
可一旦交易完成,一旦一方失去利用價值,就難免落得始亂終棄的下場。
畢竟利益是最容易擇清楚的,剪不斷理還亂的,才是感情。
兩個人在一起,基礎就是平等。
只有這樣,才不會把自己的付出明碼標價,一次次攤牌強調、斤斤計較。怕對方忘記,怕對方不感激,怕對方不再待你如最初那般好。
而一味強調自己的付出,是感情中最忌諱的事。畢竟感情你情我愿,各取所需,算得太清楚了,情就淡了,心就遠了,人就散了。
最好的愛情,是我在你困難的時候拉了一把,不圖回報;你在得意的時候仍不忘這份感激,待我如初。
最好的婚姻,也從來不是你因為我的幫助才能變好;而且因為我們在一起,所以一切都在變得更好。
別消磨對方的好感,別把感情作死
阿嬌貴為皇后,卻無子嗣,她極度缺乏安全感,生怕后位被人一朝奪去。
而另一邊,武帝坐穩了江山,后宮美人如云,令阿嬌好不嫉妒,在武帝面前哭鬧不止。
起初,武帝還會哄哄她,沒多久他就煩了。
干脆眼不見為凈,有意疏遠了阿嬌。
阿嬌卻不知收斂,自己膝下無子,便想方設法去害別人的孩子。
衛子夫懷孕后,她為了讓衛子夫流產,竟伙同母親,派人暗殺衛子夫的弟弟衛青。
她還采取了最愚蠢的法子——巫蠱求子。
結果孩子沒求來,反等來皇帝的一紙詔書:
“皇后不守禮法,祈禱鬼神,降禍他人,無法順應天命。當交回皇后璽綬,離開皇后之位,退居長門宮。”
自此,居皇后位11年的陳阿嬌被廢黜。
張衡《應問》有云:“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p>
身為皇后,阿嬌的確德不配位,她沒那么聰明,沒那么深的城府,她的成長經歷無需太多城府。
這樣的滿身棱角不知收斂的她,被廢是早晚的事。
館陶公主為她求情,武帝卻說:
皇后的行為不合道義,不得不廢,你求我也于事無補?;屎箅m被廢,但按照法度仍會受到優待,住在長門宮與住在上宮其實并無區別……
他保了她后半生的衣食無憂,卻也只給了她衣食無憂。
金屋真成了囚禁金絲雀的鳥籠,雕欄玉砌,富麗堂皇,卻獨獨少了自由和愛人的陪伴。
李白寫過一首詩叫《白頭吟》,講到了阿嬌獨守長門宮的悲涼:
此時阿嬌正嬌妒,獨坐長門愁日暮。
但愿君恩顧妾深,豈惜黃金買詞賦。
如詩歌所言,阿嬌仍不死心,千金向司馬相如買了一首《長門賦》,卻挽不回夫君的好感。
一次次嘗試,換來一次次失望,阿嬌終于看清了現實:那個曾將她捧在手心千依百順的男人,對她連一點情分都沒有了。
你說阿嬌是咎由自取嗎?她是;
但你說她可憐嗎?也可憐。
從小在蜜罐里長大,被保護得很好,阿嬌的成長經歷,注定她不會變成像竇太后那般勾心斗角,抑或衛子夫那樣溫順乖巧的人。
她的蠻橫任性、跋扈矯情,也注定難討夫君歡心。
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愛情,也不可消磨盡。
愛要相濡以沫,唯獨禁不起消磨,別輕易考驗對方的耐心,也別讓矯情作死了愛情。
縱觀陳阿嬌這一生,可謂一手好牌打了個稀爛。
她用一生“三錯”,給很多身處婚姻中的女子提了個醒:
一錯輕信帝王承諾,喪失獨立思考、認清現實的能力;
二錯一味強調自己的付出,把愛變成明碼標價的商品;
三錯自私善妒,消磨盡了對方的好感,作死了婚姻。
她的結局,讓“金屋藏嬌”的典故都變了味道——用來形容男人在外風流。
讓人忘記了,這曾是一位帝王對嫡妻最珍貴的諾言。
伴君如伴虎,最慷慨是君恩,最無情也是君恩。
無論結局如何,這一路走來,她終究活成了自己,任性跋扈,鋒芒畢露。
雖遠不如其他美人深諳后宮生存之道,但陳阿嬌永遠是陳阿嬌。
即使活的不順遂,她也無法成為千依百順的衛子夫們,也終究沒人能替代那個被金屋藏起來的,曾嬌蠻明媚的小公主。
-音樂&圖片-
背景音樂 | 《Peaceful Sunset》
圖片來源 | 《衛子夫》劇照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