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9期文化產業評論
點上方藍字「文化產業評論」關注并星標
為深入貫徹落實《“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關于“培育一批智慧旅游創新企業和重點項目”的要求,由光明日報社、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指導,光明網主辦開展“2022智慧旅游創新企業和項目推選與宣傳活動”?;顒訂右詠?,社會各界反響熱烈,組委會共收到來自全國24個省(區、市)222個申報主體的申報材料226份,其中申報創新企業84家,申報創新項目142個。經專家評審、社會公示、專題答辯等環節,最終產生了10家兼具行業代表性和未來成長性的智慧旅游創新企業,20個反映2022年最新實踐成果的智慧旅游創新項目。
編審 | 時光
編輯 | 半島
來源 | 文旅之聲
為深入貫徹落實《“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關于“培育一批智慧旅游創新企業和重點項目”的要求,由光明日報社、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指導,光明網主辦開展“2022智慧旅游創新企業和項目推選與宣傳活動”。活動啟動以來,社會各界反響熱烈,組委會共收到來自全國24個?。▍^、市)222個申報主體的申報材料226份,其中申報創新企業84家,申報創新項目142個。經專家評審、社會公示、專題答辯等環節,最終產生了10家兼具行業代表性和未來成長性的智慧旅游創新企業,20個反映2022年最新實踐成果的智慧旅游創新項目。
2.首鋼一號熔爐云XR項目 申報單位:北京當紅齊天國際文化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3.目的地智慧文旅一站式服務——美團文旅品牌館 目的地智慧文旅一站式服務——美團文旅品牌館4.共享好導游 申報單位:云游天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5.八達嶺長城數字紀念票 申報單位:北京八達嶺智慧旅游有限公司6.《無界·幻境》國際光影主題公園 申報單位:河北伯君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7.上海文旅智能中樞“文旅通”平臺項目 申報單位:聯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8.南京牛首山智慧旅游系統建設 申報單位:南京天闕文化發展有限公司9.“浙里紅”紅色文旅服務平臺 申報單位: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10.文旅綠碼分時預約系統 申報單位:杭州博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11.黃山旅游數字二銷 申報單位:安徽途馬科技有限公司12.泰山景區打通數據壁壘,打造“無證明智慧景區” 申報單位:泰安市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13.無上龍門沉浸體驗館 申報單位:洛陽龍門博躍文化發展有限公司14.河南智慧旅游開放平臺 申報單位: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信息中心 15.景區標識數智化項目 申報單位:廣州嗶嗶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16.成都智慧綠道 申報單位:騰訊云計算(北京)有限責任公司17.九寨溝景區智慧旅游大數據綜合管理平臺項目 申報單位:中華通信系統有限責任公司18.基于大數據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云平臺研究及示范 申報單位:成都中科大旗軟件股份有限公司19.時空協同的智慧景區分時預約方案 申報單位:貴州華旅大數據咨詢有限公司 20.昌吉州天山天池景區打造智慧旅游服務引擎 申報單位:新疆天池管理委員會
2022智慧旅游創新企業簡介
企業介紹:北京市慕田峪長城旅游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業務范圍包括開發旅游項目、企業管理等。其所管理運營的慕田峪長城景區于1988年正式開放,2011年被評為國家5A級景區。2021年營業收入7789萬元。
該公司自2014年起發展信息化建設,包括長城網、票務系統等10多個子系統;2020年全面升級售票系統,發展票務服務、游覽引導等綜合服務職能,從業務操作層、經營管理層、決策及風險管控層三個層級同步推進平臺建設,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實現管理監控動態化、服務水平高層化,減少旅游管理支出成本,公司2021年線上收入約為2020年的3.4倍,實現了豐厚的經濟效益。
△圖為慕田峪長城可視化數據分析平臺,將票務、客流量、環境監測、車流狀態等數據進行整合及可視化呈現,對慕田峪整體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測。企業介紹:北京中長石基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業務范圍包括技術開發、計算機外圍設備、網絡技術服務等,旗下目的地解決方案致力于為大型主題樂園、景區等復合型旅游目的地提供跨業態、跨平臺的綜合型解決方案。2021年營業收入32.15億元。
公司以營銷、綜合管控、中央結算、數據平臺為核心,為企業客戶打通營銷渠道,實現交叉營銷;實現園區可視化綜合運營監控;提升財務管理效率;以全維度的數據分析進行深度數據分析,從而形成數據驅動的決策閉環。目前,已服務了國內500余家文旅目的地、景區及主題樂園,涵蓋長隆、東方明珠、翠云山、中國馬鎮、七彩云南、北京野生動物園、上海動物園、澳門獅門娛樂天地等文旅項目。
△圖為公司開發的經營數據分析平臺,涉及跨業態收入結構、客流、二消等多維數據分析△圖為公司開發的智能導覽及預約專屬服務,為游客提供數字化游中體驗企業介紹:攜程計算機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攜程集團旗下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公司,業務范圍包括計算機軟、硬件技術和系統集成的開發,信息服務(包括網上旅游信息咨詢服務)。公司由攜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100%持股,收入記入攜程集團,2021年集團全年凈營業收入200億元。
公司以數字化發展為核心,建設現代化服務系統,打造“旅游營銷樞紐”,自主研發AI客服機器人,并建設了攜程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以及一整套現代化服務系統,包括:海外酒店預訂新平臺、國際機票預訂平臺、客戶管理系統、房量管理系統、呼叫排隊系統、訂單處理系統、E-Booking機票預訂系統、服務質量監控系統等,通過服務的升級迭代為全球4億用戶提供更強大的旅行守護。
企業介紹:恐龍園文化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營業務有科技旅游融合產品持續創新研發、孵化、落地以及對外承接智慧旅游相關業務,在黑暗乘騎類、飛行影院類、魔幻劇場類、科技演藝類等產品方向進行深度研發。2021年營業收入5.04億元。
公司結合旗下中華恐龍園度假區各業務單元,從市場營銷、景區營運、運營保障、內部管控四方面的需求出發,構建了人性化、智慧化、網格化的恐龍園智慧旅游信息化系統。近年來,創新打造了沉浸式文科融合項目“恐龍基因研究中心”等一系列“恐龍智造”產品。同時,為全國多家旅游景區、景點賦能,服務項目已達近百個。
企業介紹:浙江力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作為數智農文旅AI+數據運營服務商,致力于幫助傳統農文旅產業完成數智化轉型。目前,在5A級景區業務占有率超過20%。2021年營業收入1.8億元。
公司形成了一套綜合性創新技術應用方案,方案由數字認養平臺、力石小知和Vlog三個主要產品構成,以AI問答的形式為認養企業及游客提供智慧公共服務和個性化在線定制服務,同時可以通過在認養地設置打卡拍照,與空鏡合成并自動生成短視頻,一鍵分享朋友圈,達成自媒體時代目的地營銷方式。目前已合作浙江省旅投集團、頤和園、普陀山景區、西溪濕地等百余家客戶。
企業介紹:杭州天邁網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基于旅游大數據系統,為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量身定制的數字化平臺,業務范圍包括智慧旅游、文旅營銷、光影科技等,目前產品已經覆蓋5A景區、4A景區300多家,縣市級文旅局80多家,省級文旅局10多家。2021年營業收入8563萬元。
天邁網絡為政府部門、文旅集團、景區的無線化、數字化、互聯網化、智慧化提供智慧旅游整體解決方案,開發了浙江省文化和旅游資源管理與應用平臺;依托全息影像、互動投影、裸眼3D、虛擬現實等光影數字科技,賦能傳統旅游目的地、景區、博物館、城市商業綜合體,目前已為浙江多個景區打造夜游光影體驗服務,光影親子樂園已落地全國十余個城市。
企業介紹:深圳華僑城歡樂谷旅游公司成立于1998年,經營范圍包括深圳華僑城內杜鵑山西側建設、經營歡樂谷旅游景區及其配套設施等。2021年營業收入3.26億元。
公司從“智慧娛樂、智慧營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四個方面,逐步完善智慧化轉型和數字賦能。實現全園5G信號覆蓋,聯合打造5G+智慧樂園,推出AR沉浸式節慶潮玩節,園區上線無人售賣車,探索科技時代主題公園發展新模式;2020年,完成“i深圳歡樂谷”小程序和“大數據管理平臺”的開發、上線,實現智慧游園和智慧管理;持續推進開發大數據系統平臺拓展功能,上線AR實景路線導覽等多項智慧小程序線上應用,上線金濤駭浪等項目的虛擬排隊平臺,落地“5G+VLOG+AI”智能影像產品等智慧旅游產品。
企業介紹:福建票付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專注智慧旅游技術服務,搭建集分銷系統、營銷系統、票務管理系統等為一體的SaaS旅游云平臺。截至目前,業務范圍已覆蓋全國29個省份、350多個城市,幫助5600多家景區實現智慧轉型升級,市場覆蓋率達30%以上。2021年營業收入9500萬元。
票付通搭建集分銷/營銷管理、全域旅游管理、一站式B2B資源服務、軟/硬件票務系統研發于一體的旅游云平臺,從資源、渠道、分銷、營銷、管理、財務結算、數據分析、售-取-檢環節等多方面入手,研發設計多元立體化的體驗功能和智能設備,為不同業態的旅游企業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和票務實施方案。
企業介紹:四川川大智勝系統集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以數據整合和大數據應用為核心、軟件應用集成為特色,在文化旅游、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等多個應用領域推進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建設。2021年營業收入3.26億元。
公司構建以慧旅云為核心的文旅產業生態鏈,完善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建立智慧旅游支撐平臺。積累文旅行業案例600多個,參與青城山-都江堰、九寨溝、京杭大運河、故宮博物院等景區及文保單位的信息化建設,與騰訊共建“一部手機游海南”、“智慧武隆”、“智慧平潭”等全域旅游示范項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及專利180多款,已為1700多家文旅企業提供云上服務。
企業介紹:甘肅恒真數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為敦煌研究院下屬文化企業,是國家古代壁畫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成果推廣部門之一,以石窟文物數字化技術服務和數字化成果資源轉化利用為核心業務。2021年營業收入1836.21萬元。
恒真公司完善“科研支撐產業發展、企業反哺學術研究”的機制架構,2016年發布了“數字敦煌”資源庫平臺,并承擔其建設、數字化展陳、文創設計開發等,實現了敦煌石窟30個洞窟的整窟高清圖像全球共享,在國內外承辦了近30場“數字敦煌”展覽;文物數字化工程已完成敦煌石窟270個洞窟的壁畫數字化采集,162個洞窟的全景漫游節目制作,7處大遺址的三維重建,較好地解決了旅游開放與文物保護的矛盾。
2022智慧旅游創新項目簡介
△圖片依次為“全景故宮”移動端開屏畫面、地圖、養心殿外部及內部場景圖
項目介紹:“全景故宮”把故宮“搬到云端”,運用全景攝影技術,將紫禁城的古建筑外景與原狀陳列內景制作成720度4K高清全景照片,組成一個個故宮全景場景,融入故宮文化知識,支持多終端、全平臺的游覽體驗,形成了“全景故宮”的應用終端矩陣。項目打造了基于“全景故宮”的線上線下故宮文化旅游體驗閉環。上線以來,累計觀眾訪問量超過1400萬人次,尤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日均訪問量超10萬人次?!叭肮蕦m”架構被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中國美術館、安徽博物院、山東博物館、布達拉宮等國內多家博物院和旅游景區參考,以搭建各自的全景虛擬游覽服務平臺。申報單位:北京當紅齊天國際文化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圖為當紅齊天自主研發的載具入駐北京冬奧會冬奧三村
△圖為首鋼一號熔爐云SoReal元宇宙樂園局部實景圖
項目介紹:首鋼1號高爐工業遺址公園打造了超大虛擬現實體驗中心,在25000平米的樂園內,讓游客體驗到虛擬現實博物館、沉浸式劇場、VR電競、奧運項目體驗中心、特色商品購物、未來光影互動餐廳、全息酒吧等數十款沉浸式體驗項目。該項目采用多種領先算法、自研設備,為玩家帶來優質的互動體驗。部署了最新的“5G VR邊緣計算解決方案”,體感類載具采用領先的washout運動算法及自主研發的XDOF平臺,5G云VR競技業務擺脫線纜束縛,整體優化了用戶體驗;服務器云化部署節省了成本,總體效率提升了120%,能耗降低40%,成本降低45%。旗下Soreal品牌定位面向文娛和文旅等行業消費級市場,已在多個城市打造大型VR科技文化綜合體。△圖為美團文旅超級品牌館頁面
項目介紹:美團文旅品牌館是美團利用平臺科技+多業態優勢帶來的流量、大數據、營銷優勢,為全國文旅目的地打造的智慧旅游產品營銷服務陣地。借助美團6.9億用戶消費數據,為本異地用戶提供了優質的一站式衣食住行玩全方位旅游產品和服務,兼具文旅品牌營銷、內容傳播和促消費的功能。美團文旅品牌館成功摸索出政府一鍵游、一機游“一體兩端”的產品服務合作模式。于2022年5月19日正式發布,在美團App景點門票旅游版塊200+城市流量入口長期固定展示。截至2022年7月,已服務覆蓋4個國家級、14個省級、10個地市級、10個區縣級政企文旅單位。△圖為“共享好導游”小程序首頁、景點詳情及搜索界面
項目介紹:“共享好導游”項目為全國游客提供手機端導游真人在線實時講解服務,采取公交化發團的模式,每隔5-15分鐘發團,游客可通過“共享好導游”小程序、App隨時參團,聆聽在線導游的實時講解;導游可通過小程序、App運用語音、視頻、文字、圖片等多媒體進行講解、引導,實時回答游客的問題。該項目實現了同時為數百名、上千名游客提供真人導游服務。目前,已與全國5000多名導游達成合作,主要服務于自由行、家庭游等全國旅游散客。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一種智慧旅游服務方法、裝置、存儲介質和服務器。△圖為多款八達嶺長城數字紀念票
項目介紹:八達嶺長城數字紀念票是一種數字文創產品,采用螞蟻鏈的區塊鏈技術進行IP版權保護及確權,通過數字化的方式滿足游客紀念需求。購買完成后,數字紀念票將被收藏在支付寶小程序中,同時收藏者還可以參與景區組織的特定營銷活動,享受景區提供的優惠券等權益。八達嶺長城景區疫情前每年接待游客1000萬,疫情發生后游客數銳減50%,通過發售數字紀念票,拉動景區收益。首款紀念票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發售,截至4月11日,八達嶺長城支付寶小程序的訪問用戶數突破4萬人,訂單數超5萬單,銷售總額突破10萬元。△圖為《無界·幻境》光影秀
項目介紹:《無界·幻境》國際光影主題公園坐落于河北正定滹沱河藝術生態島,占地約90000平方米,由“1光途-2破曉-3暮光-4初生-5秩序-6光的詩歌-7星暉-8夜鳴-9森靈-10幻境-11無界-12萬象再生”12大主題沉浸光影藝術空間構成,在設計上借景構景,通過燈光、投影、原創音樂、互動裝置、聲光裝置、3Dmapping等現代數字科技,對現有園林景觀進行投影映射改造,把智能科技融入自然。公園打造了集休閑、娛樂、餐飲、文化為一體的多元化消費場域。2021年開放以來,陸續植入了劇本殺、話劇、演藝、營地等多樣互動體驗內容,以光影+露營、光影+啤酒美食、光影+音樂、光影+活動的形式,為游客打造“行浸式夜游新體驗”。聯合申報: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聯通(上海)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圖為一屏觀文旅大屏端展示
項目介紹:“文旅通”平臺由文旅通智慧決策、文旅通智慧管理與文旅通智慧服務三大體系、13個子系統構成。項目結合文旅行業服務與監管業務特點,以及文旅融合改革的實際狀況,充分利用聯通“云大物智鏈安”數字能力基座,以上海市文旅局現有五大信息化系統建設為基礎,整合“一網通辦”和“一網通管”的數據資源。項目打造了具有上海城市特點的智能中樞平臺。構建多個文旅決策預測的專題模型,14個可視化應用場景;將逐步實現上海市近133個景區文化場館客流數據的自動上報,近130家景區的應急信息的多級發布和統一調度,15個文化場館及上百家酒店場景“隨申碼·文旅”二維碼線下入口的打通等。△圖為牛首山“掃碼導覽”效果展示
項目介紹:牛首山智慧旅游系統實現了景區內部的智能運營管控及業務之間的無縫協同。系統建設有基礎設施支撐平臺、三大類智慧旅游應用系統(智慧服務、智慧營銷、智慧管理)、兩大集成支撐平臺(數據交互平臺、統一服務平臺)、三大綜合管理平臺(設備智能化集成管理平臺、應急指揮調度平臺、綜合管控集成平臺),采用智能安檢、紅外測溫、VR虛擬旅游、防疫機器人等設備實現監測布控,通過抖音直播、NFT數字藏品開發等推進轉型升級。系統一期項目于2015年10月正式運行,經過幾年來的持續開發,完成了43個智慧旅游業務系統建設。牛首山景區開園至今總計服務游客800余萬人次,總體滿意率達98%。△圖為“浙里紅”公共服務平臺小程序首頁
項目介紹:“浙里紅”紅色文旅服務平臺是深化黨史學習教育的數字化助手,以浙江省紅色資源為圓心,建設“1庫3端”:1庫為一個省域紅色基因資源數據庫,集成具有浙江標識度的紅色精神、紅色基地、紅色文物、紅色理論、紅色著作、紅色故事、紅色人物等數據;3端即面向宣傳部門全周期管理的綜合管理端、面向基層服務單位低代碼操作工具的基地屬地端、面向廣大群眾的超輕量公眾服務端。項目有助于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傳承。“浙里紅”紅色教育已為200多家央企、省屬國企、大專院校開展黨性教育培訓1000多場次,服務人員超8萬人次;“浙里紅”紅色文旅直播點擊量突破2000萬人次;項目已在浙江嘉興、余姚、杭州等地進行復制推廣。聯合申報:浙大城市學院國際文化旅游學院、浙江數字化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圖為文旅綠碼分時預約操作步驟
項目介紹:文旅綠碼分時預約系統通過“實名制分時預約+健康碼云端無感核驗”,幫助文旅場所實現安全、有序恢復開放。系統囊括“分時預約與智慧票務、智慧導覽、活動報名、文創商城、訪客登記、數智文旅駕駛艙”六大功能模塊于一體,接入全國“健康碼”+“防疫行程卡”大數據,云端核驗“健康碼”,智能查詢“行程卡”,做到“實名制分時預約”。觀眾游客可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支付寶小程序等多種方式進行線上預約,或者直接到現場掃碼預約、登記。“文旅綠碼”目前已接入全球9000+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檔案館、體育場館、景區景點,保障超過2億人次安全出行。△圖為黃山風景區徽州IP數字藏品
項目介紹: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二銷是黃山風景區探索數字時代的內容創新和景區文化知識產權保護的一次智慧化創新。通過引入P2P網絡、共識算法、虛擬機、智能合約、密碼學、數據存儲等技術特性,構建一個穩定、高效、安全的圖靈完備智能合約執行環境。自2021年底開始,陸續實現了黃山數字紀念票、黃山數字明信片、黃山數字藏品等NFT產品的自主發行。以文旅IP為主題開設中國黃山數字藏品旗艦店;黃山還聯合非遺金箔技藝工匠,打造金箔迎客松聯合發行;將“3D紙雕燈”黃山美景結合數字藏品售賣,拉動實物文創產品的銷售增長。△圖為健康碼、適老版界面
項目介紹:泰山景區“無證明智慧景區”項目以數據核驗替代實體證明證件,減少人工核驗環節,實現“多碼合一”。其建設充分發揮大數據應用價值,依托山東省、泰安市大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平臺,通過票務系統開發接口協議,提升泰山景區智慧旅游服務水平。泰山景區于2012年年底實現電子售檢票,2019年開始全面升級“智慧泰山”全網售票建設。針對景區每年70萬的學生游客,推出“學信網”認證措施;針對每年60萬的老年游客,推出適老化購票服務流程。目前,項目各項功能均已落地,助力泰山景區網絡預約率提升至85%。△圖為無上龍門全息天幕隋唐夜景
項目介紹:無上龍門沉浸體驗館打造裸眼5D的逼真效果,利用一球+一館的場館理念,打造洛陽文旅名片。高科技全息天幕秀《無上龍門》表演時長約13分鐘,可以同時滿足120至150人觀看表演,以洛陽和龍門文化為背景,將龍門的歷史故事、石刻藝術、文化魅力通過高科技技術手段,賦予全新的沉浸式文旅體驗。場館建造了直徑17米的全息天幕,整體采用鋼鋁結構吊裝,微孔投影幕安裝,19臺激光工程投影畫面拼接技術,讓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與數字化科技文旅創新項目結合為一體。該項目于2021年5月試運營,2022年正式運營,先后登上各OTA展覽展館好評榜,平臺游客滿意度98%。聯合申報: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蘇州國云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圖為河南智慧旅游開放平臺景區運營數據
項目介紹:河南智慧旅游數據中臺以新技術筑基公共服務底座。先后建設并上線了旅游綜合管控系統、河南5G旅游視頻專網、河南旅游數據中臺,綜合分析游客來源、出行、消費、停留等多方數據,挖掘數據深層價值,支持涉旅企業科學決策、宣傳營銷;通過河南5G旅游視頻專網的建設,有效解決了數據采集、數據質量問題,高效完善了旅游監管、決策、公共服務模式。該項目率先引入高鐵、航空等出行數據,實現數據源激活和數據統籌。自2020年5月首次上線,至2022年6月底,平臺入駐文旅企業8544家,游客服務端累計注冊用戶達2000萬人,服務游客出行近3000萬人次,開放平臺數據中臺數據量超過10億條;平臺推出的“河南文旅預約健康一碼通”打通“互聯網+監管”數據,有效攔截健康異常人員近2萬人次。△圖為無錫江南古運河數智標識項目
項目介紹:景區標識數智化項目向傳統景區標識企業提供一站式數智化解決方案。通過自主研發的各種芯片模組將數智化服務功能、智慧管理功能進行集成,以標準接口適配不同類型標識產品;集成化、模塊化的模組使標識企業無需升級生產線及作業模式,只通過簡易裝配,即可將傳統標識升級為數智標識。目前,項目支持的數智化標識產品達十余種,包括數智化的全景導覽標識、區域導覽標識、車輛導向標識、警示標識、方向標識、位置標識、停車場標識、景點講解標識、風景地標標識等,已實施了無錫江南古運河旅游度假區數智導覽系統、上虞全域旅游數智導覽系統等數智化標識項目。△圖為錦城綠道大數據可視化平臺
項目介紹:“智慧綠道”是旨在實現便民服務及綠道管理的智慧化應用,通過App、小程序和公眾號把綠道中的“吃住行游購娛”場景連接起來,為游客提供更優質的智能化服務。應用開放線上導游導覽、手機查找廁所、智慧停車場、信息查詢等線上游客服務;結合游客行為分析、大數據挖掘技術,建立針對不同游客群體的智能推薦。
該項目為綠道游客提供游前、游中、游后的無處不在的精準服務,已建成686根智慧綠道物聯桿、7個機房、9個主題園區、100多個景點;成都環城生態公園智慧化運營實現用水量節省75%,用電量節約10%,服務2000多萬市民;天府綠道App、小程序于2020年9月發布,注冊用戶超過40萬,服務50萬人次,累積商家資源1050余家。△圖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監測與保護應用
項目介紹:九寨溝景區智慧旅游大數據綜合管理平臺項目匯集了災前抗逆力、災中適應力、災后恢復力,創建高質量發展的韌性旅游景區。項目包括智慧基礎設施、遺產監測與保護應用、應急指揮與調度應用等9個大類、49個分項的建設,實現了與智慧生態、地質監測、病蟲害監測、森林防火等數十個系統的對接,完成了動植物、地質災害點位、病蟲害點監測位等數百項數據的分析處理,建立了九寨溝災害韌性因子數據庫,制作災害事件唯一的特征蜘蛛圖譜。2021年12月,該項目的全部子系統投入運行。項目用戶群體涵蓋游客、OTA機構、政府部門等,基于模塊化思路進行開發,具有較高的可復制性。△圖為邛海國家濕地公園景區網評分析平臺
項目介紹:基于大數據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云平臺提出“云+中臺+應用”的技術架構,構建了一套圍繞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云平臺的建設方案。平臺搭建面向數字文旅的產業中臺,研發面向文旅領域的場景化應用子系統,幫助文旅企事業單位降低疫情影響,引導和培育網絡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等消費新熱點新模式。該項目已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都江堰景區、四川省文化館開展應用示范,并在貴州、內蒙古、西藏等區域初步形成成果轉化,實現了7966.11萬元的經濟收益。企業上云數量累計17342家,通過上云,有效提升企業效率10%以上。△圖為黃果樹智慧景區運營管理指揮調度中心
項目介紹:從2019年6月起,黃果樹景區將全天劃分為9個時段供游客出行選擇,近年來不斷升級智慧旅游服務?!皶r空協同的智慧景區分時預約方案”在9時段分時預約基礎上,通過指揮中心實現客流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的協同,實現景區基于大數據的精細化運營管理。根據景區重要堵點、易發生人群擁堵節點的瞬時承載量,智慧控制實時入園游客數量;依據景區游客接待量與核定最大承載量之間的關系(30%、50%或75%),在分時預約平臺中加入AI技術,動態調整景區預約量,解決了頭部景區旅游旺季的人流擁擠難題;在車輛、人員等方面實現了降本增效,為游客提供優質旅游服務。聯合申報:北京中景合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圖為環境氣象監測實物照片及功能截圖
項目介紹:天山天池智慧旅游服務引擎以監管感知、運營感知、體驗感知三位一體的系統性信息系統建設,逐步構建起“以融合通信與信息技術為基礎、以游客互動體驗為中心、以一體化行業管理保護為保障”的信息化智慧平臺體系。自2013年天山天池啟動智慧景區建設后,累計建成一個平臺、兩個中心和23個應用系統。如AR云鏡于2021年交付落地,該系統將高點范圍內的人、車、事、物等細節信息以點、線、面的標簽形式疊加到高點實時視頻,進行展示和聯動,已在泰山、玉龍雪山等景區推廣復制;AR數字導覽系統實現了在地圖上查看天池景點實時畫面、景點講解等功能,已向游客提供上萬次服務,并在阿勒泰草原石城等景區推廣復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