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由于快節奏的生活壓力、不規律的飲食習慣,大部分人都落下了「腸胃不好」的毛病。
若你想調理,找中醫望聞問切一番,醫生多半都會告訴你,你脾胃虛寒,不能吃涼的。
什么是“脾胃虛寒”?醫生口中的“涼”又是什么?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調理「脾胃虛寒」。
什么是“脾胃虛寒”?
「脾胃虛寒」雖然聽起來抽象,但以下這些感受你一定很熟悉:
常常肚子不舒服、悶得慌,覺得胃脹、胃酸;
到飯點了總是不知道想吃啥,看見啥都不想吃,吃啥都不太消化;
要么吃點啥就拉肚子,要么肚子越來越脹卻兩三天都不想拉;
……
總的來說
脾胃虛寒的癥狀表現為胃口差、吃得少、肚子容易脹(飯后脹得更厲害)、大便不成形且有時無便意。
除此外,還伴有疲乏無力、面色暗黃、消瘦或浮腫肥胖等表現。
那醫生所說的“涼”又是指什么呢?
中醫理論將食物和藥物性能概括為“四氣”,即寒、熱、溫、涼四種性質。而“涼”就是其中一種屬性。
顧名思義,涼性、寒性的食物和藥物對人體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清熱利尿、滋陰通便、清熱化痰等作用,一般用于治療表現為陽熱特點的病癥。
例如,對于上火引起的咽喉腫痛,食用性質偏寒涼的楊桃,具有清熱消腫的作用。
當我們的飲食結構不夠平衡,大多數喜愛的食材都以偏寒涼之性為主時,長期如此的飲食習慣就會造成脾胃陽氣受到損傷,從而出現脾胃虛寒的癥狀,消化功能也隨之大大下降。
出現這些癥狀后,若不及時進行調理,脾胃虛寒的危害也會越來越嚴重:
1、食欲下降
中醫認為,脾胃是人體運化食物的主要臟腑,脾胃虛寒易導致消化功能減退,從而引起食欲下降等表現。
2、誘發胃部疾病
表現為胃痛、胃脹、嘔吐、吐酸水、打嗝、反胃等癥狀,對應現代醫學所診斷的急慢性胃炎、反流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神經性嘔吐、幽門痙攣、賁門痙攣、膈肌痙攣等疾病。
3、誘發腸道疾病
表現為腹痛、腹瀉、便秘,對應現代醫學所診斷的腸易激綜合征、消化不良、胃腸痙攣、不完全性腸梗阻、慢性腸炎、痢疾、功能型便秘等疾病。
4、其他系統疾病
脾胃虛寒日久失治,進一步發展可累及其他臟器,表現為現代醫學理論中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各臟器的疾病。
如何調理「脾胃虛寒」?
調理脾胃虛寒,關鍵要做好4件事。
01 | 忌食生冷寒涼 |
對于脾胃虛寒的患者,調理的前提在于忌口,即:
忌食生冷瓜果、帶殼海產品、寒性蔬菜及牛奶、酸奶等寒性食物;
切忌夏日貪涼服用冰鎮食品。
特別提醒
生活中常見的性質偏寒涼的食物有:
蔬菜:苦瓜、竹筍、蓮藕、荸薺等;
海產品:螃蟹、生蠔、蟶子、花螺、蛤蜊等;
水果:西瓜、梨、火龍果、山竹、香蕉、橙、椰子等。
02 | 日常飲食調理 |
在日常飲食中,可以通過兩個方式進行調理:
紅糖姜茶
在每天早起空腹時,用四五片生姜,加上一勺紅糖,煮成一杯姜茶喝下去,可以溫暖脾胃。
P.s. 生姜中的有效成分是治療鹽酸-乙醇性潰瘍的有效藥物,同時具有保護胃黏膜、末梢性鎮吐、松弛腸道等作用。
溫補食療方
搭配“四君子”(人參、炒白術、茯苓、甘草)、“四神”(山藥、茯苓、去芯紅蓮子、芡實)等傳統補脾益氣的食療方燉湯,對胃腸功能的改善有明顯的作用。
這里提供兩道可供參考的食療方:
芡實山藥粥
功效:健脾補肺
食材:芡實30克,山藥50克,粳米200克
做法:將三者同放入鍋中,加水煮開后,改用小火熬
當歸生姜羊肉湯
功效:溫脾補虛
食材:當歸1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
做法:將三者同放入鍋中,加水煮開后,改用小火慢燉
P.s. 若脾胃虛寒的癥狀較嚴重,建議在醫師或營養師的指導下制定飲食方案。
03 | 合理適量的運動 |
運動是對身體健康最綠色的投資。
在飲食調理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跑步、快走、散步的形式都可以有很好的改善胃腸功能的效果。
04 | 按摩輔助 |
對腹部上“帶脈”這條經脈進行按摩,也可對胃腸道有直接的調節作用。
如果癥狀明顯,也可使用艾灸配合調理
每天在肚臍和足三里穴的位置灸上15-20分鐘,對脾胃虛寒表現為腸易激綜合征(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或大便性狀改變等)的人群有明顯的效果。
總而言之,對于脾胃虛寒的朋友來說,除了要忌口,飲食調理和運動也要跟上,必要時候配合按摩,才能養出健康的好腸胃。
P.s. 每個人的體質情況是錯綜復雜的,如果使用上述調理方法沒有明顯效果,或出現其他問題(例如姜茶喝完覺得上火喉嚨痛之類),建議立即咨詢醫生,讓醫生了解分析你的具體病情,給你最佳的建議。
關于「脾胃虛寒」,你還有什么想要了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