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新聞時,偶然看到了一則小故事,是關于一碗牛肉面的,個人覺得非常有意思,分享給大家。
故事里的主人翁是一位還在上小學的小男孩和他的奶奶,由于父母工作忙,年邁的奶奶承擔起了每天接送孫子上下學的任務。放學的時候,奶奶怕孫子餓了,就會帶孫子到學校附近的一家面館吃碗熱騰騰的牛肉面再回家。
(圖片來源于網絡)
每次吃面的時候,這位奶奶都會將自己碗里的牛肉全部夾到小孫子碗里并稱自己不愛吃。這家面館很小,沒有服務員,老板每次做好面,都是由顧客自己到柜臺端取。有一次奶奶在柜臺取面的時候,就順便將自己碗里的牛肉夾到孫子碗里,當兩碗面被端到餐桌上準備開吃時,小男孩突然不開心的質問起奶奶:奶奶,為什么你今天不把牛肉給我吃了?
奶奶回答說:剛才去取面的時候奶奶已經將碗里的牛肉夾到你碗里了。
小男孩不相信,在餐位上立馬大叫起來:“你騙人,騙人,你肯定是把牛肉藏起來了,快拿出來、拿出來。”一邊大吼大叫,一邊還在用筷子在奶奶的碗里搗鼓來搗鼓去,弄得桌子上全是面條,周圍吃飯的顧客也都看著他們。
(圖片來源于網絡)
奶奶表現的有點無奈,一邊小聲訓斥著孫子怎么這么不聽話,一邊用筷子將被弄到桌子上的面條夾回到自己碗里。
由于男孩沒有在奶奶碗里找到“藏匿”的牛肉,便又大聲哭起來說:“肯定是你偷吃掉了,我不管,不給我牛肉我就不吃了?!?/span>
奶奶聽到這話突然緊張起來,說:“怎么能不吃了,餓壞了怎么辦?要不奶奶再去買一碗”,說著便往柜臺走去,跟老板說再要一碗牛肉面。將剛才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老板對奶奶說:“不好意思,奶奶,這第三碗牛肉我不賣給你了?!?/span>
奶奶失落的回到餐桌上,并告訴孫子:“牛肉真的全給你了,沒偷吃。”
(圖片來源于網絡)
聽了這話,小男孩瞬間氣得暴跳如雷,將兩碗面打翻在桌子上哭著跑走了,奶奶灰溜溜地從后面跟上。目睹這件事的人都向這對祖孫倆投去了異樣眼光,估計都在想,這位奶奶怎么能這么溺愛孩子呢?
沒過一會,一個年輕的中年男人領著這個小孩再次來到這家面館,看樣子應該是男孩的父親,剛才那位奶奶也跟在后面。只見父親氣沖沖的走向柜臺跟老板說:給我三碗牛肉面!然后便很生氣的坐下來了。
老板給他們做了三碗牛肉面,爸爸把面端到孩子面前,并將另外兩碗里面的牛肉都夾到孩子那碗面里,同時還將老板叫到面前,冷嘲熱諷的說:“這是我買的面我想怎么吃就怎么吃?!闭f著就朝每碗面里吐了口水,扔下100塊錢,帶著孩子走了。
老板非常無奈,并自言自語道:“這世道好人難做啊~”老板本來覺得不給那位奶奶第三碗面是想男孩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奶奶也不要對孩子百依百順過分溺愛,誰曾想,竟然遭到如此羞辱。
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
14歲女孩當眾扇父親耳光、拳打腳踢,父親不僅不生氣,還笑
孩子買玩具遭到拒絕狠掐母親脖子直至答應
上海春運火車上,母親被女兒當做凳子做
10歲男孩在玩游戲,媽媽在旁邊喂食
(圖片來源于網絡)
有些父母對自己的孩子視若珍寶,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只要孩子開心,什么事情都能妥協,總是想盡辦法把一切都給孩子,最后導致孩子認為獲取任何一切物質上或精神上的需求都是理所當然,輕而易舉。
教育專家馬卡連柯說過: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寵兒多不幸,嬌兒難成才”這是一句中國俗話,但很有道理。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來探索,來成長,如果父母一開始便為孩子鋪平了前進的道路,那孩子成長的意義何在呢?
不要輕易滿足孩子的需求,如果這樣孩子永遠不能明白“來之不易”是什么意思;不要過分關注孩子,這樣他會變成以自我為中心,長大后很難融入社會,要明白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未來的世界你不會陪著他走,只有他自己;不要包辦替代,長輩什么事情都為孩子準備的妥妥帖帖;只會讓他未來的人生變得更糟糕,懶惰、偏激、不求上進會變成他的標簽,長久下去,社會便會將他無情的拋棄。
(圖片來源于網絡)
所以家長面對一個純白似紙的孩子,都要考慮一個問題,“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
今天看到一位家長的留言,覺得說得很棒,他說:良好的教育生態應該是熏陶、錘煉、打磨...雕塑靈魂,應該是一個真、善、美的大熔爐,而不僅僅是知識的精深。
有多少父母給孩子的教育都偏離的正軌,溺愛就是其一。拋開一切,成績至上,只要成績好,任何事情都可以滿足。沒有了限制,社會中才出現了那么多目無長輩、自私自利、驕縱蠻橫、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甚至有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盡管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但品德沒有修煉,人性沒有修善,心中沒有良知,品行沒有修行,我想這跟原生家庭脫不了干系。
所以要給孩子最好,從自身修煉做起,我還是那句話:你好了,孩子自然變好,家長言傳身教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