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
近期認真拜讀了史蒂芬.柯維先生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體驗深刻,受益良多,感受很深,現(xiàn)總結(jié)如下與大家共同分享,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書中強調(diào)品行修養(yǎng)的同時,還介紹了為人處事的技巧。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習慣組成的,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本書將習慣定義為“知識”、“技巧”與“意愿”三者的混合體,它強調(diào)以原則為中心,以人品為基礎,以及達到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的“內(nèi)外修煉”。
書中還提到“成熟模式圖”,即成長的三個階段,分別為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期。人類都是從依賴到獨立,然后從獨立到互賴,這三個階段中都會養(yǎng)成不同的習慣。
書中提到的七個習慣主要是:
一、積極主動個人愿景的原則
他所說的積極主動不僅僅是指行事采取積極主動,還意味著為人一定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積極主動是人類的天性。即使我們的生活受到了外界條件所控制,但作為一位領導,他的理智必須勝于沖動,應能夠慎重思考,選定價值觀并將其作為自己行為的內(nèi)在動力。
二、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書中所說的“以終為始”有兩個原則基礎,一是“任何事物都是兩次創(chuàng)造而成。”也就是告訴我們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先明確目標,根據(jù)目標在確定以后的實踐。二是自我領導。但領導決不同于管理,就像史蒂芬所說的“成功甚至求生的關鍵并不在于你流了多少血汗,而在于你的努力方向是否正確。”
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這個習慣是一個讓人受益非淺的習慣。有效管理就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時刻把它們放在第一位,以免被偏見、情緒或沖動所左右。從這個意義上說,自我管理的實質(zhì)就是自律和條理,是對計劃的實施。
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我們總是習慣于把現(xiàn)在這個社會當作競爭的角斗場,其實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就視為自己之失。雙贏不是什么技巧,而是人際交往的哲學。
五、知彼解已 移情溝通的原則
這個習慣主要講的就是人與人的溝通,移情傾聽是聆聽的一種,也是聆聽的最高境界。它是以理解為目的,聽者要以傾訴者的角度換位思考去看特事物,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感受。
六、統(tǒng)合綜效創(chuàng)造性合作的原則
統(tǒng)合綜效是人類所有活動中最高效的一種,是對所有其它習慣的重要考驗和集中體現(xiàn)。它是以原則為中心的領導和培育方式的精髓,統(tǒng)合綜效能夠激發(fā)、整合并釋放人類的最大潛能,前面五個不同習慣都是為了能創(chuàng)造統(tǒng)合綜效的奇跡。
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則
養(yǎng)成了前面六個習慣還不夠,我們還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磨練自己,因為生活與服務他人都得靠自己,這是最珍貴的工具。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種原則,也是一個在成長和轉(zhuǎn)變之間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一個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
這七個習慣可以說是人生的精華,作為一個領導,應該養(yǎng)成這七個習慣。可我認為,不管是領導、職工、還是學員,都應該養(yǎng)成這七個習慣。我相信,只要養(yǎng)成這七個良好的習慣,我們一定會走向光輝的成功彼岸。